Loading...

時代跨頁

克己的操練,上帝也參與

大齋期第一主日
講員:袁天佑
日期:2021年2月21日
經文:創世記九章8至17節

由二月十七日開始,教會年曆進入了大齋期(或稱為「預苦期」,天主教教會稱之為「四旬期」)。近年來,教會都開始看重教會年曆和節期對信徒的意義,不少教會也推行大齋期的操練,鼓勵信徒在這期間,除多閱讀聖經和屬靈書籍、禁食禱告外,更實踐一些節約的行動,例如節約消費、不沉迷若干行為等等。

或許我們會以為,信徒因信仰的緣故會自我約束,但原來上帝也會自我約束。

創世記九章8至17節,記載了上帝與挪亞立約,立約的原因與內容,都顯出上帝因愛人類的緣故,自我約束。

上帝會後悔?

上帝與挪亞立約,是在祂以洪水毀滅祂所創造的一切之後。上帝為甚麼要以洪水毀滅祂所創造的一切呢?

上帝創造的時候,上帝看著一切都是「好」的(創一)。可惜人類自始祖亞當開始,便生活在罪惡之中。創世記六章5至7節記載上帝看見人類罪惡時的心情:「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大惡極,終日心裡所想的盡都是惡事,耶和華就因造人在地上感到遺憾,心中憂傷。耶和華說:『我要把所造的人和走獸,爬行動物,以及天空的飛鳥,都從地面上除滅,因為我造了他們感到遺憾。』」(《和合本修訂版》,下同)

經文中提及,上帝「因造人在地上感到遺憾」,這是《和合本修訂版》的翻譯,《和合本》本來將這譯作「因我造他們後悔了」(7節)。

上帝會「後悔」嗎?這問題成為了不少神學和哲學上的討論。上帝不是全知和全能嗎,祂怎會不能預見事情的發生和沒有能力改變事實,因而要後悔呢?上帝也會像人一樣做錯了事,因而感到後悔嗎?

我不想進到太深入的神學或哲學討論中,只從聖經的用詞來作一個解釋。「後悔」這動詞,原文nacham有「嘆息」、「很強的呼吸」的意思。就像人經過深深嘆息或呼吸時,會感到好像抒了一口氣,得到了舒暢那樣,所以引申出來的意思有「得安慰」、「改變心意」、「後悔」等。例如,一個人被人開罪,他發出怒氣,便得到舒暢;人在困苦時,得到關懷,便感到安慰;人做錯事,內心不安,因悔改而得到平安。聖經使用這動詞在上帝身上時,多與上帝對人的憐憫和不變的恩慈有關,特別是看到人悔改時,作出了反應,改變了祂待罪人的方式,免除所降的災禍(例如代上廿一15;耶十八8;耶廿六13;摩七3,6;拿三10)。《和合本修訂版》將這動詞譯作「改變心意」,是合宜的(《和合本》譯作「後悔」)。

《和合本修訂版》在創六這段經文將這動詞譯作「遺憾」,而不是「後悔」或是「改變心意」,因為在這裡,聖經的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是上帝看見人的罪惡,心裡感到悲痛難過。祂創造人類,讓人可以享受祂美好的創造,但人卻離棄祂,生活在罪惡之中,這實在令祂深感悲痛難過。所以在這段經文,nacham譯作「遺憾」是合宜的。

很多時候,憑我們對上帝的認識,都會想到祂是主宰、統治者和審判者。雖然我們都相信祂是位愛者,滿有恩典和憐憫,但是我們卻較少想到祂在愛中對人的悲痛和憂傷,甚至因此而流淚。我們想上帝是全知和全能,卻不會想及祂的全知和全能,都與祂對人的愛連在一起。

上帝因愛而創造世界、創造人類,人卻背離祂犯罪,祂因此悲傷難過,也感到遺憾。就是這緣故,祂決定用洪水毀滅自己所創造的一切。但這位創造的主並不喜歡毀壞,祂看見世界上有一位義人挪亞,祂便不忍心完全毀壞。就如後來亞伯拉罕為所多瑪祈求,城中沒有五十個義人,只有十個,上帝也應許亞伯拉罕,不毀滅所多瑪(參創十八16-33)。可惜的是,連十個也沒有。最後上帝毀滅所多瑪,還讓羅得從傾覆之城被救出來(創十九29)。上帝不是喜歡做甚麼便做甚麼,也不是因惡念去行事,祂只因看見人的罪惡而深感遺憾。

上帝會後悔嗎?上帝會改變心意嗎?上帝會感到遺憾嗎?我的答案是「會」。當挪亞和家人,以及各類動物走出方舟後,上帝便心裡說:「我不再因人的緣故詛咒土地,因為人從幼年就心裡懷著惡念;我也不再照我曾做的毀滅一切生物了。地還存在的時候,撒種、收割、寒暑、冬夏、晝夜都永不止息。」(創八21-22)祂因愛的緣故,限制了自己,約束了自己。

上帝會自約?

上帝與挪亞立約,「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滅絕,也不再有洪水毀壞這地了。」(創九11)立約,通常都是雙方的。在文明的社會中,雙方訂立合約,各有義務和權利,大家都尊重所立的約,大家都有所約束。

上帝這次的立約,其實不只與挪亞個人有關,這約惠及他和他的後裔(創九9),也惠及「一切有血肉的」(創九17)。對人而言,這惠及全人類。不過,當我們細看上帝與挪亞所立的約,這只是單方面的約,只有上帝自己約束自己,祂不再以洪水毀壞一切有血肉的。對人來說,人享有這權利,不再被洪水滅絕,但對人沒有任何要求或義務。

上帝與挪亞立約之前或後,人類的情況有沒有改變?沒有!人仍然生活在罪中,但上帝的心意改變了,祂不再以洪水毀滅。上帝約束了自己。

在聖經中,我們常常看到上帝與人立約,這些約都是上帝對自己的約束和自限。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應許他的後裔如繁星之多(創十五1-6),這約束了上帝要為亞伯拉罕做的事,上帝不能不使亞伯拉罕的後裔如繁星之多。上帝與大衛立約,應許他的後裔,必堅立他的國(撒下七12;詩八十九3-4)。因此之故,縱然大衛的後裔行上帝眼中看為惡的事,上帝仍照祂所應許的,「不肯滅絕大衛的家,要照他所應許的,永遠賜燈光給大衛和他的子孫。」(代下廿一7)

上帝因對人的愛,與人所立的約,最高峰見於藉著耶穌基督與人所立的新約。「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廿二20)人犯罪,與上帝為敵,罪所帶來的是死亡(羅六23),但上帝藉耶穌基督,為罪人死,立了新約,這約也是上帝因愛而作出的約束和自限,使人可因信免受上帝的憤怒。「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得救,免受上帝的憤怒。」(羅五8-9)

Jerusalem, Hebron Road, Rainbow Mosaic (photo: Ranbar)

上帝會記得?

「上帝說:『這是我與你們,以及和你們一起的一切生物所立之永約的記號,直到萬代:我把彩虹放在雲中,這就是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我使雲遮地的時候,會有彩虹出現在雲中,我就記念我與你們,以及各樣有血肉的生物所立的約:不再有洪水氾濫去毀滅一切有血肉的了。彩虹出現在雲中,我看見了,就要記念上帝與地上一切有血肉的生物所立的永約。』上帝對挪亞說:『這就是我與地上一切有血肉的立約的記號。』」(創九12-19)

短短幾節經文,有兩個詞出現多次。「記號」出現了三次,「記念」出現了兩次。雲中有彩虹,是上帝記念與挪亞立約的記號,提醒上帝記得這事。

上帝是善忘的上帝嗎?人在困苦中,常常以為上帝已忘記他了。詩人也曾這樣表露他內心的感受:「耶和華啊,求你興起!上帝啊,求你舉手!不要忘記困苦人!」(詩十12)當以色列民在被擄的困境中,他們也提出這質疑:「錫安說:『耶和華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但上帝的回應是:「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憫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賽四十九14-15)

上帝不是善忘的上帝,但祂以彩虹放在雲中為記號。當然這記號是要告訴人,祂不再以洪水毀滅一切有血肉的。但是這也是祂用來提醒自己:我已與人立約,不再以洪水毀滅一切有血肉的。

當我們想及「記號」或「記念」時,往往會以為這只是對人說話,是在提醒人,但這也是上帝對自己的提醒。

在舊約時代,上帝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後,吩咐以色列民要守逾越節。上帝吩咐他們要吃無酵餅,全境之內不可見有酵之物。「當那日,你要告訴你的兒子說:『這樣做是因為耶和華在我出埃及的時候為我所做的事。』這要在你手上作記號,在你額上作紀念,使耶和華的教導在你口中,因為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你從埃及領出來。」(出十三8-9)上帝又吩咐他們將牲畜中頭生的獻上,並且向他們的兒子這樣解釋:「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我們從埃及為奴之家領出來。那時法老固執,不肯放我們走,耶和華就把埃及地所有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殺了。因此,我把一切頭生的公的牲畜獻給耶和華為祭,卻將所有頭生的兒子贖出來。這要在你手上作記號,在你額上作經匣,因為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出十三14-16)

但這逾越的記念,是源於上帝在帶領以色列民離開埃及的那一夜,祂吩咐以色列民,要將羔羊的血塗在門框和門楣上,「這血要在你們所住的房屋上作記號;我一見這血,就逾越你們。我擊打埃及地的時候,災殃必不臨到你們身上施行毀滅。」(出十二13)這是上帝提醒自己,祂要拯救以色列民,不是擊殺他們。

耶穌設立聖餐,乃源於逾越節。這聖禮有記念的作用,同樣地,這不單是對人的提醒,也是對上帝的提醒。

「主耶穌在被出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他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來記念我。』」(林前十一23-25)

無可否認,這聖禮是要提醒我們,耶穌為我們罪而死,我們要記念耶穌為我們所作的犧牲。但這「記念」對上帝而言,也是祂提醒自己,當祂看見聖餐禮這記號時,祂記念耶穌已成就了新約,將豐盛的救恩賜予領受聖餐的人。

我是循道衞理教會的牧師。循道衞理對聖餐的理解,不只是記念,更是蒙恩的途徑。領受聖餐的人,憑信心領受,上帝會藉著這聖禮賜恩予領受的人。這聖禮便是記號,上帝會記得,祂會賜恩予憑信心領受聖餐的人。

大齋期的操練

近年來,喜見信徒均積極參與大齋期的操練,這對於靈性生命實有所裨益。不過,我們多會聚焦在自己身上:我們作甚麼以回應上帝對我們的愛。我們很少想及上帝因愛的緣故,也對自己加以約束自限。

在大齋期,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約束自己、節省金錢,放下一些喜歡的東西或習慣,這都是容易的事。事實上,我們生活消費,雖然不是奢華,但不少時候,也多有浪費。所以這些節約並不為難。我們將金錢省下,幫助貧困者,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事實上,就算我們沒有節約,仍會有能力去幫助這些有需要的人。

上帝的節約,是對敵對祂的人的愛。今天在這個撕裂和敵對的社會中,對於與我們對敵、仇恨、怨恨、不喜歡和不同意見的人,我們對他們的愛又如何呢?

在政治對立,有權力者對無權勢者打壓的情況下,不同意見者能和洽相處實在不易。但不少時候,我們因政見不同,就連別人的人格也批評到體無完膚。我們能否評論的是對事或意見,而非對人?雖然人與事難以分開,但這既是我們要學習的,也是一種自約。我們可以反對和批評不同的政見和政府施政,但我們也要為執政掌權者禱告。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撕裂,不只是政治,很多時候在朋友、工作間,甚至是家庭,都會因不同的意見而撕裂,甚至是覺得別人做錯了事,繼而與他人割裂關係。

耶穌基督的死,不單是要使人與上帝建立和好的關係,也要建立人與人之間和好的關係。「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西三13)與人相處,我們能否自約,對人多欣賞和肯定,對己多省察;少看別人眼中的刺,看看自己眼中有沒有樑木?我們也要學習「彼此認罪,互相代求」(雅五16)的功課。

上帝因愛人而自我約束限制,在大齋節期間,我們的屬靈操練,也不應止於節省和分享,也當學習怎樣去愛人,因愛的緣故,約束自己不發惡言,對人不含怒,積極地對人有更大的寬容和體諒。

疫情期間,大家因不能共聚而感到要珍惜相處的片刻,但願這珍惜不止這段時間。

(轉載自作者網誌)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城市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