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特寫

教會共享空間導賞團:觀潮浸信會

【時代論壇訊】觀潮浸信會(下稱觀潮浸)在二〇一六年重建翻新時,運用了很多玻璃的素材,該堂堂主任鄭佑中牧師指,設計希望讓人看見教會不是四面圍牆,而是很想與社區接觸。教會重建後,不應是「我在這裡真好」,而是應該開放,與社區有engagement。「街坊進來不一定決定信主,可以進來吃東西、看書,各適其適。」觀潮浸開放教會不同的樓層成為社區的共享空間,針對不同群體的需要,更與機構合作讓社企進駐教會。

現在就讓我們從十一樓的圖書館開始,一直往下走,遊覽不同的共享空間及了解其意念吧!

11/F 圖書館

甫出升降機進入圖書館,會見到門口旁邊有定期的新書推介;該會黎偉恒牧師提到,館外的景色寬廣,所以他們在窗旁放置幾張沙發椅,讓人可以坐下舒服地閱讀。往前看,窗邊有一些三面圍板的自修室枱,更有插頭和無線網絡讓人安靜地工作。那裡也有為小朋友和家長而設的兒童書室,中央有矮身的兒童圖書櫃和粉紅色的卡位沙發。

該館現時共有八千多本中英文藏書,最多能容納一萬本。書本種類有釋經和聖經類,對象是信徒和神學生,而街坊也可閱讀一些有關家庭、個人成長和青少年的書籍。黎偉恒提到,最初觀潮浸重建時,只是希望有一個讓弟兄姊妹閱讀的地方,但教會慢慢發覺這有點可惜,神既賜他們地方和書籍,而社區也沒有正式的圖書館,因此他們認為「如果有地方,可讓街坊進內認識信仰,休息一下也好。」後來便決定開放。開館兩年,非會友的會員較會友的會員多。

10/F ReVision自修室

圖書館往下一層,是位於十樓的ReVision,顧名思義就是溫習的地方。受疫情影響,公共圖書館的自修室關閉,學生少了溫習的地方,教會就為學生提供溫習室,回應他們的需要。ReVision劃分為不同的房間,每間房大概能容納十多人。外面的走廊放滿防疫用品、零食、水,還有past paper(舊試卷),那些物資主要是由教會提供,但部份是學生預備與大家分享的。負責管理自修室的傳道人Wing姑提到,不少年輕人自行組隊成為管理員,他們更寫下打氣的字句,張貼在櫃上。過往的公開試考生也會把自己的舊試卷捐贈給ReVision,讓其他人使用。

中學文憑試即將開考,鄭佑中牧師表示,教會在未來幾個月會開放其他空間,增加溫習位置。曾經有區內校長到教會問及合作機會,更在教會內重遇因停課多時而未能見面的學生。「(教會)同一條街道已有五間中學,這是很大的禾場。」因此,該會有不少共享空間是為學生和年輕人而設。

7/F The Flow

同樣為年輕人而設的,是七樓的The Flow青少年共享平台,一進去便見到一個十分寬闊的空間,劃分為不同區域:其中有打機玩遊戲的區域,地上鋪有五顏六色的咕𠱸和坐墊,讓人可以隨意地坐著、聊天和hea(無所事事)。這遊戲空間外放置了幾張長枱,枱上放有桌上遊戲,有區內的學生來玩耍,更會來開會籌備活動,教會能藉此與學校有不同的合作。

因為七樓沒有任何房間,教會特意在此空間設有電動幕簾,在需要的時候隔開不同的區域,讓不同群組自在地使用空間。在間隔的另一邊是music corner,放置了不同的樂器,有電子琴和電子鼓等。該會的Vincent傳道提到,教會試過聯同區內學校的學會舉行聚會,有七、八十名年輕人一起參與,更邀請觀塘海濱的busker(街頭表演者)表演。樂器後的大熒幕更可讓年輕人舉行放映會等活動。

除了餵養靈命的食糧,教會也顧及到年輕人「真正的食糧」,所以The Flow也設有吧枱讓年輕人煮食,可煮即食麵和製作蛋糕等。他們也試過與坊間的機構合作,舉辦咖啡拉花課程,藉此培養年輕人的興趣,幫助他們習得一技之長。吧枱的右側有一組巨大的木台,如巨型樓梯般分有兩層,是一個讓年輕人上網、放鬆(chill)的自由空間。

The Flow名字的由來是在賽五十八11的「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教會希望去盛載如流水的青少年,讓他們來教會不單是溫習,更能認識神,有同工陪伴他們成長。Vincent介紹,全層三千多呎的空間都是由年輕人親自設計、裝修和籌款。The Flow切割成不同的空間,為的是切合年輕人不同的需要。

1/F 嗎哪餐廳

從觀潮浸的正門,沿著旋轉樓梯上一樓,便會見到一個主要使用木材來設計的開放空間,中間的大木牆掛著“WE LOVE BECAUSE HE FIRST LOVED US”,那裡就是社企餐廳嗎哪。餐廳的負責人Leo指,嗎哪成立有兩個目標:一、接觸貧窮朋友,如無家者、基層家庭和劏房戶等;二、成為教會與社區結連的橋樑。因此,教會的設計也是簡約舒適,讓人不知不覺間進到教會,Leo希望能讓進內的人感受到基督群體的氣息。

近年,因疫情和社會運動,不少巿民的生計也受影響。在那段時間,Leo透過餐廳每日大約派發了三百多個免費或優惠飯盒。除了支援基層人士的膳食外,餐廳也有社工當值,接觸到餐廳的不同人士;曾遇過一些有經濟困難、失業、家庭問題的人士,他們的社工會在了解情況後,協助他們尋找一些社會上的援助。因為餐廳位於教會內,試過有食客發生突發問題,教會便能立即安排傳道牧者與街坊傾談。

嗎哪餐廳作為社企,服侍的不單是街坊,更是餐廳廿一位同工,包括廚師、樓面、咖啡師等,例如他們會聘用一些曾經到過男女童院的青年、曾中風的人、無家者等,更會為他們提供在職培訓。Leo提到,有部份員工最初是來吃免費飯餐,之後成為員工,「再出去重新做人」。嗎哪在設備上也顧及對社區的影響,特地投資十多萬元購置負離子抽油煙機,規格比一般餐廳所需的更高,為的只希望餐廳的油煙不會影響區內的居民。

成立一間社企也要顧及法例的層面,Leo表示需要十分謹慎地使用資金,並找合資格的會計公司核數。因餐飲業是有很多灰色地帶,為了不想事工被人詬病,Leo當初辦嗎哪時,堅持餐廳所有部份也要合法,包括衞生、消防等,「站穩在白色的位置」。鄭佑中牧師也補充,觀塘有部份在工廈中的食肆是走灰色地帶,沒有合資格的食肆牌照;但他們堅持要取得「大牌」,可以明火煮食和沖咖啡,「過程不走捷徑,不走灰色地帶。」

Leo


鄭佑中

(內容整理自「教關教會共享空間『導賞團』──圈外有羊」聚會和本報訪問,聚會由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在一月十二日於觀潮浸信會舉辦,以網上直播形式舉行。)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