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辛福台談兩代差異
指共融須真誠相處著重關係

【時代論壇訊】香港自社會運動後,兩代人之間的矛盾被激化,常常在社會及教會聽到「世代之爭」這個詞。在三月十六日的辛福台節目上,幾位嘉賓主持以「跨代共融」為題,分享他們對兩代差異的看法,以及如何達致共融。他們提到教會較為保守、體制缺乏生命力,但年輕人相對上「無嘢輸」。當教會怕錯、怕承擔責任時,其實會失卻牧養年輕人的機會。江彩鳳傳道認為,應思考跨代共融為完成或滿足教會活動,還是著重兩代人之間的關係;另外兩代亦可學習接受新事物。而梁國全傳道則指,兩代同行需要真誠的相處。

兩代須學習接受新事物

陳盈恩首先提到跨代共融應自然而生,毋須刻意強調,因「夾硬」地提及似乎令事情變奇怪。梁國全則認為,跨代共融須刻意提及,因現時兩代確實是無法共融。他提到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已舉辦多年的「跨代同行」師友培訓計劃,安排堂會的負責人成為友師,與青少年一對一進行配對。但當中只有少數參與堂會在計劃最後能與年輕人繼續同行。梁國全又指,「跨代」其實不單指金齡信徒和年輕人兩代,同時亦可以是指六十多歲和四十多歲的信徒。

江彩鳳亦表示,「代與代之間,在任何年份一定有差異」,例如在她年輕時看電影是一種小眾文化,是年輕人喜歡的活動,但現在卻已成為流行文化。因此,縱使現今青年信徒群體流行重音樂、電子音樂等,這些在幾年後都可能會變得更流通,不再是那麼特別。江彩鳳說,在談及跨代共融時,要思考如何開放接受新事物。雖然年輕人站在時代流行的尖端,但終有一天也不再是年輕人。所以,接受新事物的人未必與年齡掛勾,不同年紀的人,其實亦可學習接受新事物。

有參與最近Hypersonic Fest的陳皓揚傳道提到,在音樂節當中亦有一場「Ecolesia Tour:世代共融」的活動,由年輕信徒引領參加的教牧和長執,「一對一」遊覽音樂節,從而了解香港年輕信徒的多元音樂文化。陳皓揚指,「很感動⋯⋯見到一班年長的弟兄姊妹、牧者前來,很想支持年輕人」,他們不是以神學角度質疑年輕人喜歡的音樂,而是願意聆聽年輕人的心聲。活動雖然或許未能達致跨代共融,但卻能讓上一代資深牧者了解年輕人的想法。

堂會怕承擔責任VS年輕人不怕嘗試

論及接受新事物,一眾嘉賓提及教會反而較為保守。陳盈恩以Hypersonic Fest為例,指其實已有年輕人在疫情下自發舉辦不同活動,不太關心教會有沒有舉辦。而現時大部份教會的「安全系數超高」,因限聚令而未能開放,她感嘆教會在此時錯失了很多牧養年輕人的機會。江彩鳳回應,假若大家所理解「教會聚會」是須在特定的時間進行、有既定流程等,「可能這種聚會⋯⋯能進行的空間很少」,於是便會有不同人在堂會以外,或在社交媒體自發活動。陳皓揚表示認同,並補充年輕人會自行找一些低成本且低阻力的渠道,做他們想做的事。

梁國全亦同意本港堂會較為保守,從社運開放休息室,到疫情時期開放教會,「等政府開聲⋯⋯(可以聚集時)才聚集」。他指,堂會很怕承擔責任,例如在開放堂會一事上,大家會考慮安全性為先,擔心染病。梁國全認為,堂會若過於保護自己圈內的情況,這與教會中產化一樣:「怕做錯、怕take risk(承擔風險)」,但相反年輕人不怕嘗試。他亦提到,Hypersonic Fest能反映意識形態的分別,亦能體現不同的信念,所以或許教會的發展不再局限在現有傳統的某些框架內,也會不斷蓬勃發展,例如Hypersonic Fest這些活動,讓教會能在危機中重生。

至於兩代之間的分別,江彩鳳認為,背後其實反映大家所重視的核心價值。按比例上,上了年紀的人渴求安定和安穩的生活;但年輕人相對上「無嘢輸」,所以願意嘗試不同事物。不過,在過去幾年極端的社會狀況下,跨代的問題更突顯了差異,衝擊了教會群體。

陳盈恩提及,現在的資深領袖是嬰兒潮的那一代,成長的環境都是較為順利和成功;與現今一代的年輕人很不同。梁國全認同那年代的人較多是靠自己努力和奮鬥而成功,其實亦與時勢造英雄有關係。因此,他們會不明白年輕人現在面對的處境,反而會歸咎年輕人懶惰、自我、「搞搞震」,將這些問題個人化。梁國全說,年輕人就是看到這些資深的教會領袖站出來的姿態,就已不想與他們溝通。

年輕信徒:教會體制缺生命力

陳皓揚觀察到教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有一定資歷的「老海鮮」希望青年人跟隨他們那一套做事方法,認為這樣才會成功;二、堂會體制的工作很悶,例如多個小時的執事會都在討論一些較瑣碎的事,例如甚麼地方放廁紙、椅子如何排列等;但年輕人反而更期盼討論有屬靈生命力的課題。他認識身邊有一群策劃門訓計劃的年輕弟兄姊妹,也拒絕做執事,因覺得教會的體制不太有生命力,一起共事的人也好像沒甚麼共同經歷。假如要花三小時開會,對著的一群年紀比他大的長輩,他們會有精神壓力,在表達的語言上也要小心;年輕人會寧願用這些時間做其他服侍。

談及營運教會,江彩鳳指這兩年來反思:到底辦教會只是需要營運、滿足及處理功能性的事情,還是強調彼此的關係。對於上述提及年輕人強調生命力及共同經歷,其實都是與關係有關。「談及共融及同行,我會問:其實我是不是一個喜歡關係的人,還是我只是為了達到某些效果,完成某些目的就可以?」如果要「夾硬」提及跨代同行,那活動可能只是為達到某些目的。江彩鳳又指,年輕人對於與人相處、群體關係很敏感,他們會知道對方是不是在hea自己,有些年輕人可能會直接「黑面」,或不出席教會活動。相反,上了年紀的人可能到了某些階段,會將關係放在較低的位置,強要他們同行的話,他們會不知怎麼辦,因為他們心裡已失去那份同行的熱情。

梁國全同意真誠的相處十分重要,資深的領袖其實不應用一種「我教你啦」的姿態,其實同時在年輕人身上也可學到很多東西,大家應是平等。他自己也會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掙扎,甚至也試過跟子女道歉,因為過往不明白他們的處境。陳皓揚也補充,讓年輕人發揮的同時,大家可以先觀察、聆聽和了解,其後可溫柔地給一些意見。

是次節目主題為「跨代共融,邊個溶咗邊個?」於辛福台專頁直播。截止三月廿二日,累積約五千六百人次觀看。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