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社評

讓這城的被囚者不被遺忘

作為關心社會的服侍,教會群體對獄中囚友的探望與支援,由來已久。在福音書裡,被監禁的人與缺水缺糧的、長途跋涉的、家當盡失的、病患纏身的並列,成為義人所要關顧的對象,這份關顧更成為上主判定賜福還是咒詛的根據(太廿五31-46)。被囚於鐵窗之內,總是各有前因,卻無阻教會群體的牧者心腸;基督徒向在囚人士所表達的關顧,無論是出自具歷史規模的監獄事工,抑或是個別信徒教牧的努力,都是一樣的真誠,一樣的彰顯著上帝給世人的愛。

無論因為甚麼原因而失去自由,在囚人士在安全、健康、人道等不同層面,仍然需要得到關顧。即使懲教署署長在官方網站上的文字分享,在這一點上也見共鳴。事實上,懲教署的一些表現,亦反映他們對於坊間在這些方面的關心,會有所回應,值得肯定。例如近日有輿論關注,署方認可的被囚人士親友交來物品列表之中,有部份零食項目過時,親友難以從巿面購得以送入獄中;署方後來更新了列表,換入巿面有售的產品規格。類似的人道關注,由被還柙者私人食物(俗稱「私飯」)的處理,到已定罪的女性在囚人士的頭髮長度限制,凡此種種仍不時見諸輿論,不一而足。我們盼望上述官民互動能夠得以延續和深化,並有助於羈管環境在人道層面繼續邁進。

另一方面,隨著社會變化,社會大眾對於在囚人士的關心,亦會添上新的意義。事實上,香港從未試過好像今天一樣,有這麼多有志於社會的人士被囚,有學生、有專業人士,以至前直選議員;當中不少人甚至未判先囚,定罪前也得不到保釋,只能繼續在獄中等候控方調查進展到一地步足以續審案件,且無法確知維時多久,情況實在很不公義。被告所失去的自由無法彌補,甚至家中有新生命誕生也無法見證和照料。社會大眾對這一批囚友的關心,有出於人道熱忱,也有出於大家同屬香港巿民的一份同在感,一起分擔這個城巿的苦難與遠象──或是透過禱告,或是透過對囚友獄中處境的關心和反映,或是透過與囚友的書信交流,或是透過對囚友家屬的支持,所表達出來的,既是一份苦路同行的情懷,也讓在囚者及家屬不至被遺忘。

人世間的苦難,有很多都不是一時三刻就得以消解。昔日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在我們當中,有施行神蹟奇事之時,撥亂反正;也有與人同行苦路,甚至為一個祂本不配受的虛假罪名同上十架,與罪犯並列,最終為全人類成就了救恩。在這份基督精神面前,我們自覺卑微,然而當年耶穌基督的經歷,今天還在對我們的心靈說話。即使我們還不知道,要由受難走到復活,路途有多遠;但覺醒到苦路上原來有主同行,其實已經足夠。要反躬自省的是:在昔日的受苦基督裡,上帝沒有撇下我們。今天的我們,有沒有撇下了誰?又在與誰同行?無論是失去自由的,抑或是流離失所的,我們可有撇下他們?抑或藉著與他們共苦同甘,讓世人在這份彼此相愛裡得見基督對世人的愛?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