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時代講場最新文章

牧者也移民?四百多人參與的一次網上調查

移民潮正在香港發生,教會內亦不例外。然而,當牧者也移民時,便會引起信徒不同反應。最近教內便出現了不少討論,例如聖經說教牧應否移民、離開的牧者是不是雇工心態等。1

今年五月七日,筆者在自己的Instagram專頁的限時動態發起了一個二選一的投票,想了解弟兄姊妹對於「自己牧者移民」的感覺。一日內的總投票人數為466人,當中有65位認為「有被遺棄的感覺」,而401位則「傾向接納和體諒牧者的選擇」2。後者佔了大多數,約投票的八成半人。另外,約50位信徒也有個別回覆3,表達他們對牧者移民的看法和感受。當然,大部份參與投票和作出回覆的弟兄姊妹也是本人的Instagram專頁followers,在統計學上未必有足夠代表性,但各位參考一下亦無妨。(本人專頁整體followers的年齡分佈方面:25-34歲佔一半;18-24歲約三成;其他年齡合共約兩成。因此本調查主要反映出35歲以下的信徒聲音。)

筆者將這些回覆整合,並加上個人補充後,得出以下五個觀察,希望讓各位在討論教牧移民這議題上,能夠有多一點數據和年輕信徒的意見作參考。

一、頭腦接受,仍覺難受

縱使八成半人表示頭腦上諒解教牧移民,尊重他們的選擇,不少信徒仍然感到無奈、失望、孤獨和被遺棄,畢竟對自己的牧者有感情和期望。在投票中,許多人是兩項皆想選擇,只是在作決定時,讓理性先於感性。因此筆者稱這是一個「頭腦接受,仍覺難受」的情況。而信徒對他們牧者移民的接納程度亦受幾個因素影響:他們對「牧者」這身份的看法、教牧離開前的準備功夫、教牧移民的原因及動機等,以下將逐點講述。

二、牧者是人?是神人?

弟兄姊妹對「牧者」這個身份的看法會影響他們對牧者移民的觀感。筆者觀察到,那些對牧者有高期望、認為牧者身份特殊的信徒,傾向視教牧移民為「逃兵」,認為他們這行動是違背牧養呼召、棄羊而去;相反,若信徒視牧者與平常人無異、牧者也會有家庭及個人考量的話,較容易接受他們移民。

牧者日常的表達亦影響弟兄姊妹對他她的期望。有位信徒表示他堂會有位牧者採取家長式教導,常常引經據典來要求弟兄姊妹為信仰付代價、不可貪圖安逸生活,並要更多參與在堂會事奉中,所以到他有天於崇拜中突然在台上宣佈移民,且即將離開時,許多信徒也感到被欺騙和不忿。為何這位牧者對信徒要求這麼高,期望他們做個「屬靈人」,對自己卻有另一套準則?由這事例中,或者我們可以看到,信徒與牧者之間的期望很多時是雙向的。當牧者將一些軛加在信徒身上時,信徒也會期望牧者自己也在背負這些軛,而不是只說不做。相反,若牧者平時能對弟兄姊妹有多點體諒、接納他們的限制,甚至能多點分享自己軟弱的話,弟兄姊妹也較能視牧者為一個常人,能夠因為家庭和個人考量而移民。當然有些人對牧者的「應有形象」已有根深柢固的觀念,難以改變,因此這雙向的期望關係並非必然,只是按常理推斷。而回到聖經,其實主耶穌也有類似的教導:「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太七2)

三、最重要是溝通

牧者離開前的準備功夫也非常重要。若牧者突然離別,不少信徒表示難以接受,亦認為突然離別會令職責交接變得十分困難,有點不負責任。相反,若牧者能事前與堂會內不同肢體溝通,表達移民的意向和計劃,信徒也能及早有心理準備,較易接受離別。另一方面,有現職堂會牧者向筆者表示,要作出移民這個決定本身已經不容易,牧者可能已在怪責自己做「逃兵」,害怕令弟兄姊妹失望,因而難以向他們啟齒;「突然離別」是迫於無奈的選擇。

筆者明白牧者擔心令信徒失望,受著自責蠶食亦不好受。然而,從信徒的反應來看,「突然離別」比起「及早溝通」更容易令他們失望和經歷創傷。正如投票結果所示,其實大部份信徒也傾向接納和體諒牧者移民,因此若牧者能及早向弟兄姊妹表達移民的打算(如透過平常吃飯、開組等場合),在溝通中相互理解的話,相信牧者的自責感覺會有所減少,弟兄姊妹的情感也能更好被保護。但甚麼才是合適的時機,在現實中還是要用智慧去決定。離別是一門學問,we need to learn how to say goodbye。

四、真誠勝於「屬靈」

牧者離開的原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另一個限時動態的二選一投票中顯示,有九成人(162票)能夠體諒牧者因為個人及家庭理由而移民,而只有約一成人(16票)會接受牧者因為屬靈原因而離開4。由此可見,在香港今日這時勢,若教牧表示因擔心政治環境而移民,信徒普遍能夠理解和尊重。不少弟兄姊妹在個別回覆時也強調,若牧者強行尋找「屬靈」原因支持離開這決定(如領受到異象要牧養移民港人),只會引起反效果,倒不如坦白承認自己的擔心和需要;當然,真有使命的另作別論。

五、平信徒牧者的時代?

有信徒指出,隨著愈來愈多專職牧者(受薪的牧師傳道)離開,平信徒牧者的角色愈來愈重要;筆者亦十分認同。在今日香港這社會環境中,「堂會」這種形式不知道還能維持多久,信徒需要更主動為自己的靈命負責,不能再將它「外判」給堂會牧者。未來是平信徒牧者的時代,信徒必須學習彼此牧養,而牧養的場景亦不再局限在堂會,而是可以在家庭、職場、網絡、人際間。流散的時代就是church everywhere,真正的be water。

總括而言,面對「牧者移民」這現象,筆者歸納出以上五點值得思考和留心的地方,希望能作為信徒與教牧在反思和討論時的參考。期待未來有針對「牧者移民」這課題的正式大型調查,讓我們能更好掌握現況,作出適切的神學反思及回應。

(內文粗體為作者標示)

1. 參陳韋安:〈【香港人的神學】也談牧者移民〉,《時代論壇》,2021年4月30日;鄒賢程:〈牧者離開香港就是「雇工」?〉 ,《時代論壇》, 2021年4月22日。最近的有梁家麟牧師的講座,見麥嘉殷:〈建道獻身講座談及去留梁家麟:離港別想在外延續未竟一頁〉,《時代論壇》報道, 2021年5月25日。
2. 參筆者的Instagram專頁,限時動態紀錄,〈牧者也移民〉一欄,頁1。
3. 同上,頁2至7。
4. 同上,頁8。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