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时代讲场最新文章

牧者也移民?四百多人参与的一次网上调查

移民潮正在香港发生,教会内亦不例外。然而,当牧者也移民时,便会引起信徒不同反应。最近教内便出现了不少讨论,例如圣经说教牧应否移民、离开的牧者是不是雇工心态等。1

今年五月七日,笔者在自己的Instagram专页的限时动态发起了一个二选一的投票,想了解弟兄姊妹对于「自己牧者移民」的感觉。一日内的总投票人数为466人,当中有65位认为「有被遗弃的感觉」,而401位则「倾向接纳和体谅牧者的选择」2。后者占了大多数,约投票的八成半人。另外,约50位信徒也有个别回覆3,表达他们对牧者移民的看法和感受。当然,大部份参与投票和作出回覆的弟兄姊妹也是本人的Instagram专页followers,在统计学上未必有足够代表性,但各位参考一下亦无妨。(本人专页整体followers的年龄分布方面:25-34岁占一半;18-24岁约三成;其他年龄合共约两成。因此本调查主要反映出35岁以下的信徒声音。)

笔者将这些回覆整合,并加上个人补充后,得出以下五个观察,希望让各位在讨论教牧移民这议题上,能够有多一点数据和年轻信徒的意见作参考。

一、头脑接受,仍觉难受

纵使八成半人表示头脑上谅解教牧移民,尊重他们的选择,不少信徒仍然感到无奈、失望、孤独和被遗弃,毕竟对自己的牧者有感情和期望。在投票中,许多人是两项皆想选择,只是在作决定时,让理性先于感性。因此笔者称这是一个「头脑接受,仍觉难受」的情况。而信徒对他们牧者移民的接纳程度亦受几个因素影响:他们对「牧者」这身份的看法、教牧离开前的准备功夫、教牧移民的原因及动机等,以下将逐点讲述。

二、牧者是人?是神人?

弟兄姊妹对「牧者」这个身份的看法会影响他们对牧者移民的观感。笔者观察到,那些对牧者有高期望、认为牧者身份特殊的信徒,倾向视教牧移民为「逃兵」,认为他们这行动是违背牧养呼召、弃羊而去;相反,若信徒视牧者与平常人无异、牧者也会有家庭及个人考量的话,较容易接受他们移民。

牧者日常的表达亦影响弟兄姊妹对他她的期望。有位信徒表示他堂会有位牧者采取家长式教导,常常引经据典来要求弟兄姊妹为信仰付代价、不可贪图安逸生活,并要更多参与在堂会事奉中,所以到他有天于崇拜中突然在台上宣布移民,且即将离开时,许多信徒也感到被欺骗和不忿。为何这位牧者对信徒要求这么高,期望他们做个「属灵人」,对自己却有另一套准则?由这事例中,或者我们可以看到,信徒与牧者之间的期望很多时是双向的。当牧者将一些轭加在信徒身上时,信徒也会期望牧者自己也在背负这些轭,而不是只说不做。相反,若牧者平时能对弟兄姊妹有多点体谅、接纳他们的限制,什至能多点分享自己软弱的话,弟兄姊妹也较能视牧者为一个常人,能够因为家庭和个人考量而移民。当然有些人对牧者的「应有形象」已有根深柢固的观念,难以改变,因此这双向的期望关系并非必然,只是按常理推断。而回到圣经,其实主耶稣也有类似的教导:「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太七2)

三、最重要是沟通

牧者离开前的准备功夫也非常重要。若牧者突然离别,不少信徒表示难以接受,亦认为突然离别会令职责交接变得十分困难,有点不负责任。相反,若牧者能事前与堂会内不同肢体沟通,表达移民的意向和计划,信徒也能及早有心理准备,较易接受离别。另一方面,有现职堂会牧者向笔者表示,要作出移民这个决定本身已经不容易,牧者可能已在怪责自己做「逃兵」,害怕令弟兄姊妹失望,因而难以向他们启齿;「突然离别」是迫于无奈的选择。

笔者明白牧者担心令信徒失望,受着自责蚕食亦不好受。然而,从信徒的反应来看,「突然离别」比起「及早沟通」更容易令他们失望和经历创伤。正如投票结果所示,其实大部份信徒也倾向接纳和体谅牧者移民,因此若牧者能及早向弟兄姊妹表达移民的打算(如透过平常吃饭、开组等场合),在沟通中相互理解的话,相信牧者的自责感觉会有所减少,弟兄姊妹的情感也能更好被保护。但什么才是合适的时机,在现实中还是要用智慧去决定。离别是一门学问,we need to learn how to say goodbye。

四、真诚胜于「属灵」

牧者离开的原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另一个限时动态的二选一投票中显示,有九成人(162票)能够体谅牧者因为个人及家庭理由而移民,而只有约一成人(16票)会接受牧者因为属灵原因而离开4。由此可见,在香港今日这时势,若教牧表示因担心政治环境而移民,信徒普遍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少弟兄姊妹在个别回覆时也强调,若牧者强行寻找「属灵」原因支持离开这决定(如领受到异象要牧养移民港人),只会引起反效果,倒不如坦白承认自己的担心和需要;当然,真有使命的另作别论。

五、平信徒牧者的时代?

有信徒指出,随着愈来愈多专职牧者(受薪的牧师传道)离开,平信徒牧者的角色愈来愈重要;笔者亦十分认同。在今日香港这社会环境中,「堂会」这种形式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信徒需要更主动为自己的灵命负责,不能再将它「外判」给堂会牧者。未来是平信徒牧者的时代,信徒必须学习彼此牧养,而牧养的场景亦不再局限在堂会,而是可以在家庭、职场、网络、人际间。流散的时代就是church everywhere,真正的be water。

总括而言,面对「牧者移民」这现象,笔者归纳出以上五点值得思考和留心的地方,希望能作为信徒与教牧在反思和讨论时的参考。期待未来有针对「牧者移民」这课题的正式大型调查,让我们能更好掌握现况,作出适切的神学反思及回应。

(内文粗体为作者标示)

1. 参陈韦安:〈【香港人的神学】也谈牧者移民〉,《时代论坛》,2021年4月30日;邹贤程:〈牧者离开香港就是「雇工」?〉 ,《时代论坛》, 2021年4月22日。最近的有梁家麟牧师的讲座,见麦嘉殷:〈建道献身讲座谈及去留梁家麟:离港别想在外延续未竟一页〉,《时代论坛》报道, 2021年5月25日。
2. 参笔者的Instagram专页,限时动态纪录,〈牧者也移民〉一栏,页1。
3. 同上,页2至7。
4. 同上,页8。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可选择:📲 PayMe 或 💳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852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