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論

缺席的上帝──對我們的煎熬與煉淨!

祢隱藏在哪裡?心愛的,留下我獨自嘆息,祢宛如雄鹿飛逝,於傷我之後;我追隨呼喚,卻杳無蹤跡。」(十架約翰)1

我們都在吶喊──「上帝,祢在嗎?」

香港這幾年間所發生的種種,使大部份香港人都陷於焦慮不安、鬱悶沮喪之中。「上帝,祢在嗎?」、「祢為何沉默?」、「我所信的神到底在哪裡?」相信這都是不少信徒的困惑和不滿,他們也感到內心對神的信心愈來愈軟弱了。困於這心靈的煎熬之中,先知哈巴谷的禱告成了我們的禱告:「耶和華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你,你還不拯救。你為何使我看見罪孽?你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毀滅和強暴在我面前,又起了爭端和相鬥的事。因此律法放鬆,公理也不顯明;惡人圍困義人,所以公理顯然顛倒。」(哈一1-4)

放眼周遭所發生的人和事,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生活中無不充滿困難、挫敗,和意料之外的疾病、失業、關係破裂和分離,這些苦痛際遇時刻衝擊著我們對神的信心。當人的心靈困於灰暗無望、迷惘不安的折騰中,我們哀求神,卻似乎得不到解救,我們在內室的禱告,可能只是喋喋不休地質問這位「缺席的上帝」:「為甚麼?為甚麼要這樣?」、「神啊!祢仍愛我、在意我的痛苦嗎?」、「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為甚麼遠離不救我,不聽我唉哼的言語?」(詩廿二1)

當公義自由、安逸平順、幸福甜蜜都與我們無份,擺在眼前的,是一個黑暗無望和刺痛人生的境遇,上帝「無情」的缺席和隱藏,不但傷害了我們,也突顯了信仰生活中一個關鍵的難題──宿命。

神,祢不是我們想像的那一位

神的「沉默」、「充耳不聞」和「袖手旁觀」,令我們困惑不解,甚至滿懷幽怨,因為這位「缺席的上帝」既不合乎我們腦袋裡所相信的那一位神的形象,更狠狠地撕毀深植於我們人性深處對神的想像與幻想。

我們信,因為我們「愛」的神是一位愛護、體恤、供我們所求所尋、使我們得益處的上帝。經上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太七7)「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詩十六2)故此,我們樂於相信和傳揚這樣的一位神。我們亦相信,只要我們投靠神,並且殷勤服侍,便能擁有神,以及擁有祂信實的保佑、眷顧與賞賜。

再細察我們人性深處那完美的神的形象,我們不難發現,植根於我們意識之中,那位吸引我們相信和投靠的神,是一位能救拔我們免於苦痛,喜愛公義、恨惡罪惡的神。祂關心祂百姓所受的苦難、垂聽他們的呼求,並且能做出非凡的神蹟奇事來拯救他們,就如經上記載:「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出三7-8)

我們渴望這樣的一位神。可是,一切都不似想像!

身處現實的痛苦,我們沮喪地發現,我們所經驗到的神,並不像內心想像的那麼美好,腦袋相信的那麼非凡。祂無情地缺席,把我們丟棄於失望、無助、憤怒和苦痛的荒漠上。「缺席的上帝」使我們無力再讚美歌頌神,我們可以做的,可能就是帶著失望和憤怨之情與神疏遠,或是在自怨自憐中控訴祂:「神啊,祢為何隱藏、不伸手扭轉我們的困局?為何不再不可思議地分開海水,然後把海水覆蓋在要追殺我們的軍隊身上?為何不再每天信實地供應我們神蹟食物嗎哪,並以使人希奇的火柱和雲柱來引領我們於迷路中前行?為何缺席於我們的苦難中?為何不給世人證明祢是自有永有的上帝,真真實實地掌管宇宙萬物,並且與信祢的人同在?」2

只有另一種信,才能讓我們看得見神

十架約翰說,神在「決定時刻」的隱藏是人「靈魂的黑夜」,人必須度過這黑暗才能看得見祂,才能與神進到既新且深的關係之中。他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像許多愚蠢的人,按照他們對神的膚淺理解,認為當他們沒有經驗到神時,神就是在遠處,並且完全隱藏著。3德日進神父也安慰說,只有當我們的靈魂受到損折的痛苦時,我們才會遇到神。

神啊!若是如此,那麼祢執意的隱藏,讓我們在黑夜中煎熬,是要我們在人性的貧瘠與虛幻的荒地上漂泊流離,藉此壓碎我們人性中對祢不實的心理影像,迫使我們從根本上改變對祢的想像與認知嗎?祢藉黑暗使我們不能把祢強行拉到我們膚淺的層次,好搶走祢的奧祕。反之,祢卻使我們與祢痛苦地摔跤,走過懷疑、不解、憤怨而經歷內心的煉淨,把我們提昇到祢永恆的層次,尋獲祢這位我們尚未完全認識的神。神啊,是這樣的嗎?

十架約翰鼓勵我們,不要懼怕黑夜,「信」能引領我們看得見神。他說:

我們雖有點肖似天主,
但我們與天主卻有無限的差異。
無論我們的渴望多大、蒙受多少恩寵,
終究無法以認識任何人、事、物的方式去認識天主。

我們透過感官所得的任何知識,
都無法讓我們的靈魂對天主有清楚的認知。

⋯⋯問題不在於我們面對神聖有所不敬,
而是在於我們與天主之間本有的差異,

這一差異憑我們理智所能懂,
我們的意志所能行、我們的想像所能造的,都不能消弭。
只有信德能為這距離搭起橋樑。」4

神啊!若是如此,請祢自己說明我們必須以怎麼樣的信,來追尋、認識和信賴祢?

追隨在耶穌基督裡完全啟示的上帝

基督的降生、苦難、死亡與復活,為我們贏得了新生命,也開啟了我們信心的領域。因此,我們必須在黑夜中,轉眼凝視在耶穌基督裡完全啟示的上帝,免得我們活在某種對神的不實幻想和膚淺的信仰之中。

我們渴想神轟轟烈烈地來拯救我們,並以使人耀眼的大愛來護佑我們。可是,神卻把祂的救贖和審判隱藏於耶穌基督的謙遜、順服與受苦之中,使基督成為捨命贖回眾人的羔羊。羅哲修士說,基督不以強權、武力來制服和征服我們,卻以最謙卑和甘願受苦的方式來邀請我們與神修和,也與世界共融。基督受苦的十架,成了我們的救贖,祂呼召我們:「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十六24)

我們需要看得見的事物,因我們無法了解隱藏而不顯眼的作為,能有多少價值;我們需要神來幫助我們成為生命的勝利者,獲得快樂,也免於種種苦痛的折騰。我們很難相信,「身為基督的跟隨者,那赤裸裸的、無助、軟弱的世界,才是我們該去的地方。」5我們也很難相信追求「我有平安」、「我有喜樂」、「我有恩典」並不是信仰追求的焦點,而是背起十字架,被神徹底擁有。

如此看來,在耶穌基督裡的「信」是放棄我自己,包括人性的渴望與判斷,而讓神來成為我的神。「信」的代價是放下與神之間的效益關係,不避不縮地與基督一起進入現實的種種苦痛與荒謬之中,在痛苦中與基督連結在一起,也與受苦者組成群體。亦即是說,真正的「信」是把我們帶回現實世界的苦難中,回到我們該站之處,鎖定我們生命的焦點,讓基督的受苦、死亡與復活的救贖滲透我們整個人,使我們成為祂真正的跟隨者。

(作者為中國宣道神學院靈修神學講師;原載於中國宣道神學院第195期《中宣通訊》


1.聖十字若望著,台灣加爾默羅隱修會譯:《靈歌》(台北:上智,2001),頁59。
2.賴瑞理查著,黃一亭譯:《上帝放假了嗎:等候上帝的操練》(台北:基督中國主日,1996),頁38。
3.同註1,頁65。
4.約翰可凡著,上智文化事業譯:《不怕黑夜:根據聖十字若望經典靈修》(台北:上智,1998),頁80-81。
5.盧雲著,應仁祥譯:《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台北:校園,2013),頁68。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