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記念中尋真理,盼望裡享自由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3-26節|

沒有最壞,只有更壞;沒有最黑,只有更黑;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其實這些說話已講得太多了!真的不知用甚麼言詞來描述現在的情況!

當充滿無奈、無力、鬱悶時,我們可以在哪裡找到力量呢?當我翻閱聖經,特別是詩篇時,我發現他們面對困境、尋得力量的方法,便是回到聖殿的崇拜處境之中,在崇拜中找到方向和力量。

剛過去的主日(二〇二一年六月六日),是每月的第一主日,不少教會都多會在這主日舉行聖餐。聖餐中兩個重要的元素:「記念」和「盼望」,我相信在今日我們面對困境時,能給予我們力量。「你們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宣告主的死,直到他來。」我們等待和盼望主的再來。

記念,使人繼續尋找真相

幾天前,剛好是六月四日,三十年來,維園都被燭光所掩蓋,但今年,燭光晚會被禁,甚至去年因燃點一點燭光,都被判監禁十個月。是否只是疫情?我深信大家心裡有數,甚至是有權的人都心裡有數。有權力的人不單透過壓制這些活動希望香港人可以遺忘,不單要我們遺忘六四,還要我們遺忘爭取真普選,要我們遺忘掌權者因要修訂《逃犯條例》所造成的錯誤,並且將一切的錯誤和責任歸咎於反對的人身上。有權的人,還會透過扭曲的教育,將歷史真相掩沒;透過牢獄要反對的人懼怕;將選舉制度完善,剝削參選權,使人在議會中再聽不到異樣聲音……

捷克的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有這樣一句名句:「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遺忘與記憶的鬥爭。」有權力的人想我們遺忘,但我們要守住記憶。

記憶、記念,是聖經中一個很重要的信仰內容。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訂立了逾越節,吩咐以色列人要記念上帝怎樣帶領他們出埃及。新約時代,耶穌設立聖餐,吩咐信徒要常常舉行,以記念祂,直到他再來的日子。換句話說,從舊約開始不久到主再來,記念是信仰一個很重要的特性。

人要記念上帝,但其實在人記念上帝以先,上帝先記念人。舊約開始不久,上帝與挪亞立約,天上的彩虹就是記號,上帝記念他所創造的一切(創九14-15)。上帝是一位記念而不會忘記的上帝。上帝不單不會忘記他與人所立的約,他也不會忘記受苦的人和那些令人受苦的人。在詩篇九篇12節,詩人這樣說:「那位追討流人血的,他記念受屈的人,不忘記困苦人的哀求。」(《和合本修訂版》,下同)

記念、記憶、回想,就是不要遺忘,但更重要的,記憶是真相的尋找。以色列人過逾越節,其中一個內容就是教導下一代記憶列祖所經歷的事,從而認識上帝。聖餐也是更深認識上帝的機會。不過,很多時候,在領聖餐時,我們只想到耶穌為我們的罪而死,我們會為自己的罪而認罪,但耶穌受死的意義,是否只是止於如此呢?

在一些教會,在聖餐崇拜中都會誦唸《使徒信經》。《信經》中其中一句,「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其中的意思,不單是要我們記得這是歷史的事實,更是要我們記念耶穌是死在當日不公義的政權之中,他成為了被罪者,成為受苦的人。這是真相的一部份,但這也是我們往往所忽視的。

所以,領受聖餐,記念也是要我們重新再去發現和認識耶穌死的真相。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除了因人的罪外,更顯出權力的罪惡,也因這權力,人也會成為被罪者,被權力的罪所壓傷。亦因此,當我們領受聖餐,記念耶穌的死時,不單記念我們個人的罪,記念他人的罪,也記念被罪而壓傷的人,記念被權力所腐化的人。耶穌為所有的罪而死,也會追討那流人血的人。

不單當領聖餐時,我們要記念,我們也要繼續記念六四,記念二〇一九年至今所發生的事。記念使我們不忘,記念讓我們不被謊言將真相掩蓋,記念也是幫助我們,幫助我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繼續去尋找真相。

盼望,使人在困境中得快樂

聖餐是紀念,直到主再來的日子。那麼,是否要等到主再來的日子,一切才會改變,公義才會得到彰顯?一切都待將來?當然我們知道要等待主再來,天國才完全的實現,但這並不表示天國的特徵不在歷史和現在處境中可以看到。

這幾年間,香港社會動盪,但是在動盪中我們看到人生命質素的美善。年輕人對公義良善的追求,再不像以往唯利是圖或者漫無目的生活。我相信這是上帝在他們中間深耕細作,上帝在人中間工作。

或許我們看見現在社會處境實在並不樂觀,但保羅在談及盼望時,他指出,「看得見的盼望就不是盼望,誰還去盼望他所看得見的呢?」(羅八24)看得見的無需盼望,看不見的才需要盼望。在看來沒有盼望時,仍有盼望,這才是盼望。

盼望不只是對將來的寄望。保羅說:「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落空。」(羅五3-5)患難、忍耐、老練和盼望,是相互的關係。經歷患難、忍耐、老練,生出盼望;同時盼望也能在人經歷患難中生出忍耐和老練。我們的盼望不是沒有根基的盼望,因為耶穌也曾成為被罪者、受苦者,他與世上一切被罪和受苦的人同在,最後他從死亡中復活,成為一切被罪者和受苦者的盼望。因著這盼望,患難也不能成為我們的捆鎖。因盼望,生命得著力量和自由。

強權透過監禁,使人恐懼,失去自由,也使人失去盼望。但是監禁只是封鎖人身的自由。人的自由,更重要是思想,當中有理想、有公義、有盼望,這些都不是石牆可以封鎖的。我們看到今天不少被困在石牆內的人發出來的說話,最新鮮的是支聯會的副主席鄒幸彤所寫的,她說:「快樂的泉源是內心不是外在,只要心安理得,忠於自己所信的,做著自己想做的,何處不是樂土?」(〈三張毯子的快樂〉)

盼望、信仰,使人在困境中可享自由和快樂。

今天是反修訂《逃犯條例》兩週年的日子。今天的臉書當然被兩年前所發生的事所洗版。當然當中有不少是較積極的,也有負面的,感到灰心和失望。但我想起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講的幾句話:「所以,既然我們有這許多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卸下各樣重擔和緊緊纏累的罪,以堅忍的心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十二1)正如我剛才所說的,石牆內的人沒有放棄,沒有因困境而遺忘和失去盼望;石牆外也一樣有不少這樣的人。既然這樣,就讓我們走一起,守望著真相,記念受捆鎖的人,憑著信心和盼望,繼續向前,為公義與和平繼續努力。

耶穌說:「真理會使你們得自由。」(約八32)但我們也可以這樣說:「真相才能使我們得釋懷和自由。」真理(真相)與自由,息息相關。完全的真相和自由,要待主再來的那一天。今天我們活在「既濟與未濟」(already but not yet)的處境中,我們要靠著記念去尋找真理與真相,不讓真相被遺忘,我們也要在盼望裡,因主的同在和共苦,先嘗天國裡的自由。

雖然我不是講聖餐,也讓我提醒大家,下次領受聖餐時,要更深的反思聖餐的意義。

本文為作者於六月九日在香港教牧網絡於網上舉辦的「反送中運動兩週年守望香港祈禱會」之講章。分題為編者所擬。
祈禱會主題:「堅守真理 活得自由」。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