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風浪下再思教育遠象與召命
教育工作者籲加強堂校間協作

【時代論壇訊】今天教育界風高浪急,懷抱教育召命的同工也不免會灰心喪志,日前一場網上講座中,資深教育工作者陳加恩校長提醒辦學團體與學校,毋忘使人認識真理的辦學異象和初衷,趁現今香港仍有自由度時,應加緊培訓宗教老師、提升教學效能與策略;曾任校長的岑樹基牧師則鼓勵基督徒老師在時局中更要持守召命,並加強與不同單位的協作,一同應對挑戰。

謹記主才是學校的「話事人」

講座中,興學證基協會義務總監、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榮休校長陳加恩認為,辦學的教會與學校需要有共同的異象和方向,才能化解兩者間的衝突。在過去卅七年的教育生涯裡,他感嘆不少教會專注於考慮聚會場地與接觸家長,學校則視辦學團體為獲得教學資源的對象,雙方漸漸在基督教教育的共同異象基礎上有所迷失,過於重視硬件多於軟件。以聖經科為例,備課與效能很多時不被重視,甚至有教會學校因為其他科堂數不足而裁掉聖經科,失卻使學生認識真理的初衷。

陳加恩提醒辦學團體與學校:第一,要記得「誰是話事人」,教會與學校,甚至區內不同學校都是受同一位主所差派,而非競爭關係;其次,要謹記昔日宣教士來港辦學作為傳福音的策略時,亦重視照顧和解決當代很多的需要,例如承辦女子學校。他以啟示錄二章10節勉勵堂校要學習宣教士的榜樣:「務要至死忠心」。

將「國」的眼光放得更遠大

香港教育大學基督教信仰與發展中心主任岑樹基牧師則鼓勵基督徒老師,在時局中要持守基督教教育的召命,包括更多思想所教科目與信仰的連結,不單教授知識,也表達出信仰的內涵;在大環境的新要求下,例如國安教育中提及「愛國」,可以將「國」的眼光放得更遠大,教導學生愛天國、愛真理,如主禱文一樣祈求:「願祢的國降臨」。他認為老師的「心」是實踐基督教教育的關鍵。

以英華書院首任院長、宣教士理雅各的見證作講解,福音證主協會聖經教導老師梁樂遜傳道指出理雅各不單做好教學,也加入當時的香港教育局,推動普及教育,開辦第一所官立學校──中央書院,為香港社會帶來了改革。理雅各也致力翻譯中國典籍而成為漢學家,對文化的影響惠及眾多後代。梁樂遜認為神大大使用理雅各,因為他縱使面對受苦、不穩定的境況,卻仍付代價以廣大的心胸去盛載召命。所以,今天的老師面對挑戰時,在驚惶中也應學效前人去仰望神的良善、智慧與豐富,就會發現在基督教教育的路上並不孤單,有過去、現在與將來的同業一同前行。

中央書院,1908 (photo: Arnold Wright)

在問答環節中,參與者提問若聖經科日後不能成為校內正規課程,可以如何傳福音與分享基督教信仰,陳加恩回應指趁著現在香港仍有自由度去做,堂校應該加緊培訓相關老師、提升教學效能與策略;即使有一天如美國或創啟國家般,聖經科不能成為課程一部份,他認為神在歷史中的工作仍是真實的,堂校有責任忠實地寫好校史與校訓並作傳遞,人不能逃避這些歷史;不過,他也勉勵同工不用太擔心、「自己嚇自己」,因為我們今天只是接過宣教士的棒,重要的是神的手一直在工作,教育界在這個時候還有很多事可以做。

凝聚教師為下一代守望

會後三位講員接受本報訪問,分享對近來辦學團體與學校在處理政策手法上的看法。曾任校長的岑樹基指出,學校站在最前沿,應對政府及教育政策所承擔的主導性與責任是最大的,但他們與辦學團體的關係卻有所差異,有些團體較開放、有些則如「品牌」般較中央集權,所以辦學理念的傳承也不一。但他鼓勵堂校不要只被外圍環境帶動而作出反應,甚至自我萎縮,而要更開放去溝通,甚至與其他學校和團體協作,在經驗和資源上共享。

陳加恩也舉例指,辦學團體的法律顧問可多作交流,當他日面對訴訟時也能互相支援;而他參與設立的「基督教教育學習及活動網上資源平台」不單是收集材料提升教學質素,也特別期望凝聚有心有力、具一定資歷的教育工作者,為下一代發聲和守望。梁樂遜則以理雅各創辦前身為「愉寧堂」(Union Chapel)、跨宗派的佑寧堂歷史指出,因政府當時不認可理雅各所屬的倫敦傳道會而缺乏資源,但理雅各認定召命,主動凝聚其他宗派合一服侍,反而成就了另一番果效,所以對異象燃燒的火熱與捨身是所有服侍中最重要的。

是次網上導賞宣教教育講座由領導力培訓學院及香港教育大學基督教信仰與發展中心合辦、福音證主協會協辦,主題為「吾道不孤──基督教教育與宣教導賞活動培訓初探」,目的是從香港早期宣教士的教育遠象與委身,看今天老師對基督教教育的堅持。聚會於七月十三日在Zoom舉行,大會表示參與人數為八十人。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城市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