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圣礼可解作宣誓效忠
赵崇明感叹福音派教会重视讲道多于礼仪

【时代论坛讯】洗礼、领圣餐对不少信徒而言,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但香港神学院神学及历史科副教授赵崇明博士在一讲座上强调,圣礼有其公共面向,也和基督徒的社会及政治伦理息息相关。他提到洗礼可以理解成信徒对上帝的宣誓效忠,而效忠后身份会有所转变,要在社会实践天国的道,并且可以透过圣餐学习天国的价值观。他感叹香港的福音派教会重视讲道多于礼仪,对此感到可惜。

洗礼教导不论政治身份包容差异

赵崇明提到,「圣礼」的拉丁文可以解作「宣誓效忠」,由此可以看到它浓厚的政治意味。一般而言,圣礼即是指洗礼与圣餐。他分析洗礼的「宣誓效忠」含意,一方面是上帝确立对人的应许,另一方面是人在洗礼后确定效忠成为上帝的子民与精兵。

他认为现时圣礼与福音观一样,有个人化的倾向,强调个人与神的关系,但他强调其实圣礼有其公共性。他引用新约圣经学者赖特(N.T. Wright)在着作Simply Good News(《福音新探索》)中提出的,指耶稣常说的是「天国」,而非人心目中的「天堂」,福音的首要关注并非人死后上天堂的问题,而是耶稣是王,要把他的国与统治带来人间。而经历洗礼的「宣誓效忠」与悔改后, 人会有身份的转变,而一个人的身份会决定人应该要做什么。信徒在洗礼后的身份就是耶稣的门徒和天父的儿女,门徒要「舍弃地上的家庭与事业」,以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生活(参太四17-22)。赵崇明认为马太福音五至七章的登山宝训是天国的公民教育、新约的政治社会伦理总纲,而门徒是天国的子民,故要学习在地上实践天国的价值观与政治社会伦理。门徒也要向社会见证、传天国的福音,亦在充满谎话的社会见证真理,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

至于天父的儿女这身份,使人加入教会大家庭。赵崇明提到教会从前的意思是公民集会,即大家聚在一起商议寻求大众的福祉,是一个政治的群体。洗礼后,人就进入了这个群体。在这群体中,要包容不同人的差异、合一,不论性别、民族、社会阶层这些和政治相关的身份(参加三26-28)。在合一同时,要承认大家有所不同,因各人是教会身体的不同部份,所以要在教会中学习如何面对差异,而非避开,往后才能面向世界的多元。赵崇明指这就是洗礼教导信徒的政治身份伦理。

赵崇明以路十四26说明「天国子民」这身份具超越性,凌驾地上的各种身份,所以一方面,在做事时要有底线,要合符圣经的教导;另一方面,这种凌驾亦指导信徒要先学习信靠神,经历神的爱,然后才懂得如何爱身边的人,做美好的见证。虽然「天国子民」身份具超越性,但他亦提到信仰不否定信徒在地上的身份,因为信徒亦要在地上代替上帝维持天国的秩序。

圣餐教导门徒要做仆人式领袖

赵崇明指,圣餐即是人不停公开表示、实践对上帝的忠诚与圣餐的精神。他提出圣餐重视分享,如五饼二鱼的资源共享,也正如主祷文中「我们日用的饮食」,选用「我们」而非资本主义社会强调的「我」,以基督教公义的经济学,减少资本主义衍生的贫富不均问题。而且在路廿二14-30,在圣餐途中,耶稣教训门徒要做仆人式领袖,赵崇明认为这就是圣餐教导门徒要跟从的政治伦理。

相对圣道,赵崇明指圣礼是「可见」(visible)的道,是要做出来的,也是一种教育,可以塑造人的属灵德性。而圣餐可以帮助信徒学习共融、合一。约六53-58中一段有关圣礼的描述,指「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赵崇明强调这就是共融,是理性所不能理解、但却形象化作圣餐的道。故信徒领圣餐后,上帝可见的道,例如共融就在信徒里面,成为我们一部份。

赵崇明观察到香港的福音派教会重视讲道多于礼仪,他对此感到可惜,因为他认为礼仪有其象征性,是一个符号,会指向一些事情,令人容易有深刻印象。而且礼仪有其重复性,虽然要小心有僵化问题,但对信徒而言,礼仪有教育功能,重复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是次讲座由环球圣经公会主办,属「环球天道圣经讲座」系列,题为「基督信仰的六堂课:圣礼的社会及政治伦理」,于七月三十日晚上在香港浸信教会举行。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可选择:📲 PayMe 或 💳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852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