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周论坛

社评

没有风险清零的成长空间

按政府统计处最新资料,近年香港本地出生率,跟台湾、新加坡以至南韩水平相若,一样远低于欧美,什至比人口严重老化的日本还要低。然而香港本身的独特处境,的而且确令港人考虑生儿育女时,在全球继续肆虐的疫情变幻以外,面对更多的压力与阴霾──当儿童绘本也可以成为煽动刊物,以言入罪;当政治犯时常未经正式开审就持续还柙,拒绝保释不知到何时,无视普通法中的被告保释权利;当开阔视野的通识教育变成只有一个政治正确说法的公社科目,老师要在重重红线和被匿名投诉的不可测风险下教学,连最大的教师工会也要解散;还有直选成份大幅趋降的议会选举,还有夹在大国政治板块之间的金融波动可能,还有邻近地区不断升高的战争冲突风险。

上述种种迹象,看在数十年来尊重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香港公民社会眼里,大概很难成为养儿育女的安全条件。事实上,在近期移民离港的人潮之中,不乏带着年幼子女举家离港的例子,为的是替下一代铺排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这份为人父母无微不至的心态,无可厚非。然而其根本困难在于:人生能够按部就班地从规划而得的成果,其实比想像中的少。

这份「人算什么」的认知,并不抹煞大家对于未来的种种风雨和变幻要有更好的准备,却提醒我们:上帝的恩手常常体现于号令森严、锱铢必较的规划与规训以外。当下一代面对未来高风险社会的种种不可知──由极端气候到变种疫情,由政经风暴到军事冲突──无论身处何方,他们最需要的教育与成长,并不在乎能否在寂静无声的密闭空间里,背诵一个以为可以让人人安全的标准答案;却在乎如何于匉訇翻腾的波涛汹涌之间,寻找一个符合大家福祉的可能出路。背后那份重要的社会德性,关乎能否让更多的人愿意为着他人福祉的缘故,在风浪里甘愿冒上一己的风险。要这样的人生态度得以培育,发自真诚,大概不会在那无风无浪的岁月静好。当然,要求今天着重规划与规训的教育建制培育出这样的德性,或许期望过高;但在家庭里、在教会里、在社群里、在公民社会里,这样的成长机会,还是可以得见。

其实,即使是生儿育女本身,在今天的医学水平而言,还是有很多不在规划之内的可能──无论是不育的困恼、夭折的伤痛,抑或避孕失效的意外。关于生命,人能解说的,其实仍是有限。不过,当晓得叫生命成长的是上帝,有所交托也乐于交托,生命反而在急风暴雨之中,更见坚毅不拔,什至成为上主赐福他人的出口,犹如教会的古老儿歌〈生命如光歌〉其中的两句:「求父使我生命如杖,弱者能够依凭,凡我所有健康力量,善能服事友邻。求父使我生命如诗,温柔赞美的诗;也是一首信仰的诗,永见父工神奇。」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