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在创伤之处作和平之子
浸大宗教中心夥施达办研讨会

【时代论坛讯】在创伤处处的社会中,建设和平可能吗?没有公义与真相,怎能谈论复和?由香港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与施达基金会共同筹划的「栽种和平」计划,旨在推动基督徒及社会大众认识建设和平的理念。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副教授郭伟联博士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栽种和平」希望借着在教会和学校举办课程,教导和分享和平的概念。他提到,持久的和平需要有公义、和平、真实和慈爱四个导向,并借着被聆听和抚平内心的需要,实践真正恒久的公义。

「许多时我们会说,没有公义,没有真相,就没有和解,这是我同意的……但你会发现,如果一个社会只追求公义和真相,而不尝试建设和平,保着慈爱──那个也不会是个好的公义,亦不会有真的真相。」郭伟联提到,从实践转型正义的国家身上能发现,当转型正义是由政治权力所主导,那个公义和真相会引起许多争议。以卢旺达为例,由政府所推动的和解计划,其实对许多人来说只是另一种政治报复。若然我们只等待公权力所主导的公义来临,其实是没完没了,因为「你的公义可能是别人的邪恶,别人的公义是你的邪恶」。

因此,他认为:「一个真正恒久的公义是四样都有:(元素)都有:公义、和平、真实、慈爱。」教会在任何时候都要让人知道和平的重要,而当教会在推动和平、追求公义的同时,也是让人看见,不一定需要公权力的介入才能有公义的出现。「教会自己作为一个群体,她可以彰显公义的实践。若不,教会只是等待政治公义的来临。」他认为大众或会把政治公义或转型正义的政治份量看得太重要,但教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扮演和平之子的角色,这亦是耶稣的吩咐。

郭伟联早在二〇一四年便开展修补工作,推动警察和学生对话,到二〇一九年社会运动前,对话工作其实是有起色,当时的学生和警察多了一种相互沟通和理解。但一九年的社会运动犹如洪水推倒一切,不少人在情绪上都有更深刻的创伤。「所以我十分理解许多人听到所谓和平的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因为那个创伤实在太大。」但正正因为创伤的存在,他认为,信徒更需要问如何处理创伤、如何在创伤的社会中走下去。他表示,信徒需要检视内心的创伤,以基督教的属灵操练方法和导向,帮助人医治心灵伤口。「我看这是一种盛载力的增强,而非要人不了了之。」他认为,应尝试把创伤放回上帝手中,以信仰角度来盛载过去所发生的事。

美国学者John Paul Lederach是建设和平运动的重要实践者,郭伟联指,在过往的建设和平运动中,许多时是借着社会运动或实现政策的方式推动,不过,Lederach注意到在政策以外,同时需要有更多群体一同合作,并强调和平需要以「建设」(peace building)的方式建立。而「栽种和平」未来亦会联同学校和教会合作,提供为期六课的课程,内容涉及有关和平的概念,包括内心平安、人际和平、群体和好等三方面的教导。借着属灵操练的方式回应内心,观照和理解自己的创伤,并希望透过沟通和聆听的学习,从教会开始,重建彼此信任的关系。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将联同施达基金会于十一月六日,举行「建设和平──分裂社会之出路」研讨会(Peacebuilding: A Way Out for Societies in Conflict),John Paul Lederach亦将作视像演讲及交流。聚会亦邀请到叶汉浩博士、施达夥伴及郑家辉牧师等分享。详情可留意:https://bit.ly/3BNMuX8

郭伟联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可选择:📲 PayMe 或 💳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852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