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从信徒移民看领袖培育的挑战

香港教会面对二〇一九年社会运动后的疫情与移民带来的冲击、人心四散与流散不定的教会生态,教牧要作出适切的应对与牧养对策,实在疲于奔命,有时难以掌握当中的变化。

「教新」已于十一月十一日举办「2021逆境中香港教会跟进研究」发布会,交代有关二〇一九年社会运动、疫情及移民等对堂会的影响。此文主要先分享有关信徒移民方面的数据,在愈见严重的移民潮下,思考牧养对策与堂会应对。至于教牧移民方面,笔者将另文探讨。

信徒移民严峻

由于资料搜集是以堂会为单位作出回应,而堂会此阶段不会有具体实际数据提供,因此,有关问题是以堂会察觉会众移民意向为主,当然亦会有会众主动告知堂会,包括已经移民、准备将会移民、考虑移民、清晰明确表达不移民。我们以不同方向探讨数据的运算与统计,符合科学的方法得出合理的演算与解读。

以下图表(图一)显示,整体教会有60.5%的堂会中有会众已经移民,移民人数占二〇一九年三月时平均每周整体崇拜人数(268,822人)的11.4%,即30,646人。此外,79.6%的堂会有会众已有具体的时间表准备移民,人数比率为11.3%,即30,377人,两项合共占22.7%,已达61,023人。至于清晰明确表达不移民占人数比率的57.4%,值得留意的是,考虑/不确定仍有19.9%。从这个数据推测,未来信徒移民的合计比例将会是两至三成,什至超过三成,情况颇为严峻。

图一:堂会过去两年牧养时发现会众的移民意向(堂会比率)

此外,不同规模的堂会,会众的移民意向亦有分别。堂会规模愈大,有会众已移民或准备移民的机率自然较高;已移民的人数比率由7.4%至14.8%不等,准备移民比率则于10至12%之间,考虑移民的占18.1%至22%,特别的是100人及50人以下堂会正考虑移民者人数比率分别占21.5%和22%,反映100人以下小堂会存在人数变动的担忧。(参图二)

图二:堂会过去两年牧养时发现会众的移民意向(人数比率)

至于堂会对会众移民意向的回应,最多的是个别辅导(66.9%),其次是讲坛教导(44.0%),第三是资源转介(42.7%)。很明显,虽然信徒移民的原因或许大致相近,但是透过个别辅导与关怀较为受落,亦保障私隐,给予足够的分享空间。(参图三)

图三:堂会对会众移民意向的回应

培育人才作准备

香港教会面对信徒移民,除了堂会经济之外,即时呈现情况是加剧领袖断层。问到有关「贵堂会在面对前景时,认为需重点加强的事工/培育」,在十四个选项当中,领袖培训最多被列为首项需要,这是可以理解,亦是切合实际情况。(参图四)

图四:面对前景时,堂会认为需重点加强的事工/培育

《关系式领导》作者沃尔特赖特(Walter C. Wright)提出,领导力是关乎五方面:影响力与服侍、愿景与盼望、品格与信任、关系与权力及倚赖与承担。其中培育领袖品格是首要任务,领导源自于品格,品格是领导的脉搏。「我们必须认清自己的信念、毫不含糊地表述我们维护的价值取向。然而,始终是我们的行为,告诉别人我们有什么信念和品格……诚信(integrity)是领导重要一环。」(61-62页)沃尔特赖特指出领导更是一种发挥影响力的关系,领袖影响另一人行为、态度、愿景、价值取向或信念。然而,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关系。

这样,教会培育领袖就不能以「救急」的心态去回应当前的不足,而是长远的生命培育;不是以量取胜,而是生命质素及领导影响力。或者,我们可以从士师基甸面对强敌米甸人当前的处境,作出反思,「耶和华对基甸说:『跟随你的人太多,我不能把米甸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向我自夸,说:是我自己的手救了我。』」(士七2,《和合本修订版》)后来由三万二千人剩下一万人,但仍是太多,所以耶和华吩咐基甸带他们到水旁饮水,凭他们饮水的姿势作分辨,最后只有三百人被选上同往争战。

神的看法很多时与我们的价值观不同。人数是代表力量,有其重要,人才济济也是安全感,给我们得胜的把握。当然,有时人才是培育了,现在却有因为移民而缺少了领袖,什至「后继者」会有变动,前面挑战重重。然而,今天我们更需要属灵的洞察力,辨识时势,祈求智慧,继续用心栽培而不是「生产」领袖!

最近阅读林鸿信教授的《神学旅人》,书中提到林教授有一次造访新竹区泰雅尔教会,访查他们于一九七二年圣灵复兴运动的情况。发现人们共同心声是,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圣灵就来了,因而感到无奈与伤痛,是指缺乏人才,「因为『还没有准备好』的根本原因,就是『从来没有在准备』。」(35页)这个经历对我们的提醒,就是当考验与复兴运动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的「饮水的姿势」其实正反映心境与是否儆醒。或许,我们可以自问:「我正在准备中吗?」

在此条提问当中的其他选项,堂会认为需要加强的重点事工,在领袖培育之后依次序分别是:团契/小组、传福音、青年牧养及堂会崇拜等,笔者理解有关加强「堂会崇拜」,一方面可能与疫情下的「虚实牧养」有关,另一方面是一些堂会因应政治氛围的转变,将堂会崇拜模式转变为小组家聚等形态。

另外,关于教会选择「社会关注/参与」、「教会历史/神学」为首三项需加强事工/培育,合共比率分别是4%及2.3%,可以看到堂会因为要应对眼前情况而将它们放得较后。按问题设定所问,虽然教会未必不重视或将它们只放于中度位置,但面对未来,教会似乎需要在这方面有更高的关注与牧养或教导。领袖需要具有广阔的社会视野,对教会历史及神学有更深的认识。

结语

面对处境遽变,不少信徒移民,我们难以评说「去或留」的好与坏。一方面,信徒实际处境各有差异之外,另一方面,未来前景确实充满难以掌握的变幻,谁敢一刀切说未来自己会如何?当然,我们怎样持开放态度去分享与分担,是不容易且需要智慧去辨识的。

如今实际情况是,不少堂会有主动探讨应变与牧养上的调整,亦有一些教牧不知从何入手,陷入不安与疑虑。然而,无论会众选择去或留,或是继续观望,作为教牧领袖,在艰难中坚持牧养,锐意栽培领袖,成为十架门徒,极富挑战。

最后,笔者以发布会中的扼要回应:「领袖培育、聚散同行、敏捷应对、无惧变改」,与你共勉。

作者为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本文转载自香港教会更新运动网站。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可选择:📲 PayMe 或 💳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852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