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周论坛

时代跨页

乱世中生活的如常与更变

同心圆敬拜福音平台第十二届全港信徒时代装备特会
讲员:袁天佑
日期:2021年12月5日

经文:耶利米书卅三章14-16节路加福音廿一章25-36节 

将临期的意义

近年来,香港的教会──不单是传统的教会,很多堂会都开始守这个节期,相信也与香港的社会气氛息息相关。当香港的社会看来愈走愈黑暗时,教会更要有信心,我们要从黑暗中走向光明,也要带领香港走向光明。

传统教会所订的「将临期」,也象征着盼望。将临期是在庆祝耶稣降生前的节期。在二千多年前耶稣降生之时,犹太人正活在黑暗的日子中,人人都引颈地盼望着救主的来临。路加福音记载了两位老人家对救主降临的盼望,他们分别是撒迦利亚和西面。

当婴孩耶稣被带到圣殿时,西面看见这事,他说:「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容你的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启示外邦人的光,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路二29-32,《和合本修订版》,下同)两位老人家,都是存着盼望,等候耶稣的来临。所以将临期也是一个盼望和等候的节期,是在黑暗中期待光明来临的日子。

今天我就想用传统教会在今年将临期第一主日的两段经文与大家分享。盼望、等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我们怎样去盼望、怎样去等候?!

耶利米的信息:如常

在短短三节经文中,我们留意到每节经文都以「那日子」来开始。耶利米期望着「那日子」的来临。那日子是一个充满公平公义的日子。这个日子什么时候来临?

大家都知道,耶利米先知生活在主前第七世纪末至第六世纪左右,这也是犹大国末期的时代。犹大国先后受邻近多个国家所控制,包括亚述、埃及和巴比伦。国王的无能、宗教信仰的败坏,这是犹大国最黑暗的时期。不单只犹大国处于黑暗之中,耶利米的一生都是黑暗,被称为「流泪的先知」。他向犹大的君王和百姓宣布犹大国将亡,上帝的惩罚会临到他们当中。当然,这些说话不被君王和百姓所接纳,耶利米亦因此经历人们的反对、鞭打、监禁等逼迫(参看耶十一18-21)。所选读的经文,正是耶利米被囚的时候(卅三1)所讲的说话。

或许我们会觉得疯狂,在坐牢时说出这些期盼的说话,只有傻子才会说这样的话。公义来临?将他囚困的君王,名为西底家。「西底家」,这名字希伯来文的意思是「上帝是我的公义」,但讽刺地,圣经却记载,西底家却「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王下廿四19)。公义何时实现?这个君王要不得,等待下一个?历史告诉我们,有权力的多是腐败的。制度是否完善,并不代表着公义公平的来临。两星期后是立法会选举被完善后第一次进行的选举,又或是明年有特首的选举等,能否带来公义公平?我可以说是不可能,什至可以说,永不可能。真正的公平和公义的来临,不是在等待人或制度的改变,而是「耶和华是我们的义」的日子来到。

但那日子何时来到?在等待期望中,我们可作什么呢?

袁天佑(同心圆敬拜福音平台One Circle FB photo)

相信大家较熟悉耶利米书廿九章其中几节经文,记载了耶利米写信给被掳至巴比伦的百姓。他这样说:「你们要建造房屋,住在其中;要开垦田园,吃园中所出产的;要娶妻生儿养女,为你们的儿子娶妻,使你们的女儿嫁人,生儿养女,你们要在那里生养众多,不可减少。我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向耶和华祈求,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5-7节)为所住的城求平安。不过耶利米在这里所说的对象,是那些被掳至巴比伦的犹太人。耶利米教导他们,要好像他们以往在犹太地居住那样生活,即是叫他们「如常生活」,并且关心当地的人和事。而耶利米更指出,这是耶和华要对百姓所说的(廿九4)。

这一年,香港移民海外的不少,我很相信他们都经过很大的挣扎。虽然移民是自己的选择,但我相信他们的心情都好像被掳的那样。所以我们不要批评,特别是对教牧同工,我们要为他们祷告,盼望他们能在别处安居乐业,为当地求平安。已移居外地的,相信他们都关心香港,但我也盼望他们慢慢地将心情转移,投身当地,为当地的社会和教会作出贡献。

不过,今天我要讲的是耶利米书卅三章前的一章(卅二章),记载了耶利米被囚于犹大的王宫之中,什至他也知道不久的将来,犹大的王西底家也要被掳,耶利米很清楚知道犹大必亡。但上帝却吩咐他仍要用钱去买他叔父的儿子(即堂兄弟)的地,准备将来有人在这里预备建造房屋、田地和种葡萄(卅二6-15)。耶利米在最后虽得到尼布革尼撒的厚待,准许他住在犹大地,但最后他亦被那些亲埃及的犹太人强将他带到埃及,也死在埃及。不过,他仍相信上帝会让犹大国重建。所以他仍购置这地。

耶利米的行动,对我们有什么启迪呢?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时代,是一个好像被拆毁的时代。虽然今天仍有人会说「香港已被完善了」,但不少人更看到香港,这东方之珠,过去美好的事物都被拆毁。新闻和言论的自由、创作艺术的自由、人权、法治、教育……等等都好像失去或是受到破坏。面对这情况,当然不少人离开,但仍留在香港的我们又怎样呢?

我听过很多负面的看法,认为今天是大难临头,不知明天的日子会如何,所以很多人生活的态度,或是对未来的发展都以很短暂的目标为主。就算是教会事工上,也要考虑化整为零。

我绝对不否定我们要有这些考虑,但我觉得也要存着信心和盼望去面对。我们常有这样一句话:「Hoping for the best, preparing for the worst」。但我觉得我们只是preparing for the worst,却没有hoping for the best。

早前政府提出,若慈善团体做一些引致危害国家安全,便会取消其免税的资格。我听到后有点觉得糊涂,假若慈善团体做了这些事,理应不只是终止其免税资格,更要封铺拉人才是!当然,慈善团体都不会做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事,只会对施政批评或不满,但红线怎划,实在难料,做好准备当然有需要。面对《港区国安法》和慈善团体的界定,我知道不少教会或机构都考虑将本来是一个注册变成多个注册,免得一下子遭殃,全军覆没。对此,我没有意见,但我们是否只是preparing for the worst?

有一次机会,我与一位神学院退休老师交谈这事。大家都知道在内地,教会团体都没有免税,所以香港也难免会有这情况。那位老师计算一下,假若没有免税,按现行税务条例计算,教会可能会少了16至30%的款项。这是怎计算出来的呢?──部份是由于信徒觉得没有税务减免,便将可减免税务的部份保留起来。例如本身捐1000元,现时捐900元,100元留回交税。另外,教会没有免税,有的盈馀要交16%左右的税款。所以加起来,大概便是16至30%。

当然,我和他都希望信徒不会吝啬那10%的免税而将那100元保留下来。(你们会否这样?)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没有免税情况下,教会的盈馀要缴纳税款。我要指出的是,「有盈馀才要缴税」。但假若教会能善用捐款,好好发展事工,不累积太多盈馀,计算盈馀后的税务便不会影响太大了!

教会一向都不应无目的,或是担心将来的不敷,而要累积太多盈馀。特别今天社会中充满着阴霾,生活感受不到平安;经济受创,不少基层市民生活困苦,教会岂不更应在此时此刻,运用盈馀,发展更多事工,鼓舞灰心失望的人,扶助有需要的人?假若我们所信是平安和充满盼望的福音,岂不是更应努力实践传道服务的责任?个别信徒也应如此。当然我们都会不知道将来如何,也会为将来作出打算。但大家都经历过金融风暴,很多时候,将来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为将来作出适当的安排后,何不为福音事工作出更大的投资──包括我们个人的才干、我们的财力──去投资福音事工,事奉上帝呢?

假若我们不离开,真要留在香港的话,我希望大家能如常生活。但我指的「如常」,并非上午九时等下午五时,星期一等星期六,复活节等圣诞……我们要比以前更积极,做好应有的本份。作老师的,要作好老师,虽然有很多说话不能讲,但生命影响生命,仍是我们不能失去的情操;作工程师,要阻止任何豆腐渣的工程;做医护的,好好照顾病者;做法律的,要好好守护公平公义的法则;做父母的,好好的与儿女分享信仰的价值……这才是我们要的如常!

路加福音的信息:更变

圣经记载门徒看见圣殿的建筑非常宏伟,大家在谈论,但耶稣却说:「你们所看见的这一切,日子将到,没有一块石头会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而不被拆毁的。」(路廿一6)于是门徒便问:「老师,什么时候有这些事呢?这些事将临到的时候有什么预兆呢?」(廿一7)

路加详细记述耶稣所说的,圣殿会被毁,耶路撒冷也会被毁。跟着,耶稣又说:「日月星辰要显出预兆,地上的邦国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响声而惶惶不安。人想到那要临到世界的事,就都吓得魂不附体,因为天上的万象都要震动。」(路廿一25-26)经文所用的是一种「天启文学」(apocalyptic literature)的手法记述了耶稣的说话。

在路加福音这段经文中,路加要我们看见什么呢?门徒问及圣殿的事,耶稣便将要发生的事说出来。将来圣殿被毁,耶路撒冷也被毁去,还有天上一切秩序都变得异常,什至被瓦解。当一切被瓦解后,人可以看到什么呢?第27节这样记载:「那时,他们要看见人子带着能力和大荣耀驾云来临。」这是一切的真相,历史和宇宙的真相,就是掌管历史和宇宙的主,也就是要再来临的主耶稣。

人生活在世,很多人都以为建立一些生活的保障,如储备金钱,买楼等等,作为生命和生活的倚靠。更有些人以权力作为他们的倚靠。人心中有很多圣殿和耶路撒冷,但这些是否人真正的倚靠,给与人安全?人有没有看见一切被毁后,该倚靠的在哪?宇宙、历史和人间一切的真相是什么?谁是一切的主宰?不要以为只有未信主才会好像我刚才所说的,以世上事物为安全之所在,为他们人生的倚靠,信徒也是如此!

占中三子之一,陈健民教授在他于中大「最后一堂课」,谈及他的信仰,他这样说:「我没有宗教,只有信仰。」这是什么意思呢?「宗教」和「信仰」不是关连不分的吗?「宗教」,是外表的;「信仰」,是内在的。但我们常借着自身参与外表的宗教,代表了内在的信仰。不少信徒会常以为自己有参与教会,便是相信耶稣。我们有参与崇拜,有听道,有奉献,间中有读经……我们便以为自己有真正的信仰,以为自己已实践了信仰。但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段经文,雅各书一章27节所说的:「在上帝──我们的父面前,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我们两者实践了多少?

在没有实体崇拜时,也当然没有实体圣餐的举行。后来有网上圣餐,这当然引起一些神学的讨论,有教会举行,也有的不举行。这是神学和礼仪的问题。我来自较礼仪的教会,明白传统和礼仪对崇拜和圣餐的丰富意义,但我也不能不反问,假若真的不能举行时,是否信徒自己不可以去纪念耶稣的死和复活?信徒可否自己和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去纪念耶稣的死和复活?教牧同工是否有鼓励信众这样做,抑或只是不断希望教友能回到教会中参与崇拜和领受圣餐呢?我可以不称呼家中纪念耶稣的死和复活做圣餐,但也要在生活中常常纪念主的死和复活。

很多传统和礼仪都很好的,就正如耶稣时代,圣殿和耶路撒冷都很好的,但这只是外添的,更重要是崇拜和圣餐的本质。崇拜不在某山某处,而是心灵和诚实(约四23)。圣殿和耶路撒冷的被毁,什至是天象的变化,都是要人不要以这些现象作为把握,当作倚靠,得着安全感,而是那位「带着能力和大荣耀驾云来临」的耶稣,是我们敬拜和倚靠的主人。

等候和盼望光明的来临:如常与更变

犹大的被毁,圣殿和耶路撒冷被毁,何时可以重建?耶稣什么时候再来,让我们走向光明?这是等待和盼望的时刻。在这时刻,我们可作什么呢?我要说的是,我们要如常,也要更变。

耶稣说:「你们要谨慎,免得被贪食、醉酒和今生的忧虑压住你们的心。」(路廿一34)这几句说话提醒我们,我们当然要如常的生活,但不要被现今的假象所胜。这些假象包括是现在可能有的完善而乐观,也有可能是我们对现状的灰暗的过份悲观。我们可以自以为一切已正常,继续有崇拜,继续可以活下去,这会导致我们看不见真相,变成贪食醉酒之徒。我们也可以被悲观的现象所压住,没有盼望。不论是完善美丽的前景,抑或是灰暗的天空,这些一切都是假象。真相在那位我们要为他第一次来临而庆祝、也将要「带着能力和大荣耀驾云来临」的主耶稣。

在耶稣论及他再来的说话中,有这样几句:「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救赎的日子近了……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绝不废去……你们要时时警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廿一28,33,36)

真相是主,能永恒存在的也只是主的说话。惟有上主的说话才是人生唯一的可以依靠和依从的真相。在乱世中,等待和盼望光明的,在等待主再来的日子中,持守上主的话,正是今天我们如常的生活。但也要变更,面对乱世,我们要更加靠着上主的话,我们「挺身昂首」地面对乱情,面对时代中各种罪恶权势,抗拒承认和顺从世上的价值观。

最近,教育局对时下年轻人「躺平」的态度不满,想以勤劳的价值去改变他们。我个人只觉得这会是徒劳无功。其实这并不是新的价值,没有处理好社会的问题,怎可以解决年轻人内心的躺平呢?我不在此多说了,但我想指出,人可以分成三类的人:用风骨站着的人、躺平的人和跪低的人。你要作哪种人呢?在黑暗和看来没有盼望的日子,你要作哪种人呢?

结语

最后,我想用两段经文结束。

第一段经文记载复活的耶稣对彼得所讲的:「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轻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你跟从我吧!」(约廿一18-19)

第二段经文是保罗所写的:「所以,我们不丧胆。虽然我们外在的人日渐朽坏,内在的人却日日更新。……我们不是顾念看得见的,而是顾念看不见的;原来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才是永远的。」(林后四16,18)

第一段经文看来是对年轻人说的,第二段经文是年老人的反思,但其实两者无论对年轻或年老的人来说,都有意义。

我是年老的人,自然想到耶稣所说的,有人带你到不愿意的地方。这看来很负面,但其实这是真相。人年轻时,以为自己充满着生命力量,但不知什么时候,这力量,就好像圣殿、耶路撒冷,什至是天象那样,都会失去。失去这生命的力量,并不重要,因为这是真相,最重要的,我们知道,我们所珍贵的不是那能朽坏,而是那永恒的。年老时,仍要不断更新学习,这是对我的提醒。而耶稣所说的:「来跟从我!」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要学习的功课。让我们今天就接受这挑战,也成为我们向耶稣的承诺:「主啊,我愿一生跟从你!」

(内文粗体为编者标示)

本文为作者于其中一晚同心圆特会的讲章节录,全文转载自作者网志,详见本报「时代讲场」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