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時代講場最新文章

主權衝突:讓教會成為教會,還是宗教場所?

「教會都要遵守法例,否則不能獨善其身。」感謝很忙碌的管牧溫馨提醒教會不應享有特權。如今作為宗教場所的教會真的與其他場所平起平坐,同樣被納入疫苗通行證計劃中。一直以被打壓的中國教會作為一面鏡的香港教會,久候多時終於迎來政權對教會的直接介入,教會此次應對不但可能決定往後的宗教政策,亦預示香港教會將在新時代成為怎樣的教會。

表面無意干預宗教 教會實際沒有選擇

政權是次要求宗教場所關閉,規限只許受薪同工入內上班,乃至將場所納入疫苗通行證中,當然可以理解為暫時性防疫措施,但背後指向更核心的,卻是教會論的問題:教會該由誰定義?是否可以由政權以宗教場所之名,決定教會開放與否、誰人有資格進出?當教會一直恐懼政權以宗教政策干預宗教自由,是次防疫條例正好完美示範殺雞焉用牛刀,例外常態下的新時代,實在有太多手段讓政權進行治理。

當教會只覺不便,卻不覺察背後的核心問題,容讓自身成為政權定義的宗教場所,其實是拱手將教會的本質與使命讓渡予政權決定。試想往後是否打了針的人才有資格參與聚會、領聖餐、受洗?是否無打針的人被永遠排除在作為宗教場所的教會以外?打針與否凌駕一切,會否成為教會的第一誡?政權此種手段,可以殺教會一個措手不及,亦將教會推入一個尷尬位置,皆因政權表面上無意干預宗教自由,教會無法曉以宗教自由之大義進行回應,現實上卻迫使教會屈從於防疫政策下,讓教會失去選擇的餘地,以世俗的法例凌駕教會內在的信條,將教會納入為與其他群組無異的團體。

最棘手的問題恐怕還是,教會面對當前防疫政策背後的倫理、人觀,乃至政權操作手段的失語,無法從自身的信仰及神學傳統為教會的踐行建立基礎,故此很大機會只能還原至以典型行政思維與手段處理危機。這是甚麼意思?意即教會如世俗資本主義社會一樣,以確保一切運作穩定、不受影響為前提,以多數人的利益為依歸,有意無意無視少數人的需要,以求達成目標。當以上的思維已無意識地主導教會的教會觀,結合信仰語言,就產生另一套可謂本色化的「榮耀神學」,甚至衍生以屬靈之名進行施壓的公關災難。若有教會當真不幸採納如此思維做決定,可預期又會迎來另一波流失潮。

教牧無奈成為協助執法的一員

行文至此,目的並非單純批評教會了事,在當下的香港,實在沒有分裂的本錢。以上文字點出教會當前面臨的危機同時,內心其實有一絲期盼:這次危機會否成為契機,讓香港教會邁向真正成為教會?

當政權以宗教場所定義教會,教會的第一反應當然是明瞭教會不被四面牆限制,只要大家以不同方式聚在一起就是教會。但接著迎來的尷尬問題就是,既然聚集就是教會,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超脫任何的掣肘,堂會作為宗教場所的地方是否還如以前「吹奏」般重要?還是在這時代下已成為負資產?其實這都是老掉牙的問題,近幾年亦早已有不同流散信仰群體出現,但如今真正面對場地被政權治理,或可說由場地牽引出的結構問題,正是迫使傳統堂會要認真思考這敏感又可動搖基礎的問題。

如此說來,當然並非天真地呼籲堂會一刀切,脫離宗教場所,但假若教會深知在往後的香港,要真正成為教會,可能只能地下化、非宗教化、流散化,如中國的家庭教會般,才有可能真實活出信仰,堂會是否仍要以宗教場所掛帥,或如何以這個場所配合教會發展,以何種新形態生存下去,就成了教會的當務之急。

回到當前迫切需要應對的疫苗通行證,對教會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看待、執行這架在教會頸上的地上之法,以及由之而引起屬天律法與地上律法的張力。政權的陷阱無疑是,將教牧與堅持不打針的會友置於對立面,教牧無奈地成為監察者或協助執法的一員,會友則承受莫大的內心掙扎,甚至可能是來自屬靈及群體的無形壓力。但其實這個對立面明顯是外部施加的偽對立,關鍵仍是教會要以牧養人心為前提,而非存著解決問題的心態,盡早與會友坦誠溝通,讓雙方表達各自的考量、聆聽彼此需要與難處,尋求能夠達成共識又彼此尊重的可能。

在當前的法令下,這個共識必定不能兩全其美,而更可能是一種默契的信任、一種真誠溝通下的同行與妥協、一種願意以生命為首要的靈活牧養。如一些教牧朋友所言,當前處境許多事不宜說得太白、太高調,放在斗底下比燈臺上更安全,如何執行應對是考驗教會的靈巧智慧,亦是印證整個群體多年來的關係。但相信唯有在足夠的溝通與聆聽下,教會與會友才能共同拆解這個炸彈,不致不歡而散。

要有承擔風險的心理預備

不過面對是次情況,教會除了要拆彈,亦要認真面對以上所言,屬天律法與地上律法的張力。這些說法多年來不時掛在嘴邊,侃侃而談,如今驗證這些說法的時候到了,教會是否能言行一致,無負所言?此處無意施加壓力予教會,畢竟在當下處境,大家都在惶恐中摸索生存空間,不是只有壯烈殉道一途。但當認真看待這個張力,意味教會不應心存僥倖,以為能一直明哲保身,躲在世俗賦予的宗教「特權」領域中享有自主。

如今地上的法明顯凌駕甚或限制屬天律法,教會應有心理預備──假使真的活出教會見證、無負所信,教會隨時要承擔風險。再沒有百份百安全、無風險的安心宗教生活,教會自身的身份就是「原罪」,從根本上就與世俗政權有潛在衝突,中國教會的見證已是前車可鑑。假若教會以為是次只要滿足條例,甚或主動迎合、勤力執法,就可保平安,可能是捉錯用神,皆因政權是次已在宗教界打開缺口,方便隨時可以防疫之名直接清算教會,情形與黃店被打擊無異。與其惶恐規避、尋求自保,教會反而應堅持活出獨特身份、當有的見證與靈性,才能避免兩面不是人。

若教會漠視政權是次牽涉對教會本質與使命的挑戰、對社會人倫的分化,只從防疫行政角度看待,其實是一步步讓教會被馴化,真正成為宗教場所,只進行離地的私人宗教活動。其實經歷社運洗禮後的教會,可能早已有所預備,尋求各種方式應對,甚至覺得以上所言只是老調重彈。若真如此,留下來的香港教會就是正邁向重生的香港教會。

(分題由編者所擬)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城市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