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議員倡規定學生參與制服團體培養愛國守法
三基督教團體:毋須強制

【時代論壇訊】有立法會議員於四月底引述評論指,促進青少年制服團體與內地交流有助培養青少年愛國、守法和紀律等價值觀,故建議教育局考慮,要求學校規定所有學生須加入制服團體,並建議政府向制服團體提供協助,深化與內地的交流。香港基督少年軍、香港基督女少年軍和基甸事工都向本報表示,不必強制參與,交流活動亦毋須限於內地。

香港基督少年軍總幹事吳淑玲贊成在學校內推動制服團隊,尤其是基督教制服團隊,認為這不但有助年輕人培養紀律和品格,當中更有信仰元素,不過她不認同硬性規定學生參與。吳淑玲亦指,該會曾透過民政事務局的「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獲取資助,並舉辦與內地交流的活動,如他們在汶川地震後連續多年到內地協助災後重建,惟疫情令不少交流活動暫停。「交流活動本身是好事,但我不會說要特別加強與內地或某一地方的交流。我贊成年輕人去世界不同地方,幫助他們建立國際視野和世界公民身份及責任。」

香港基督女少年軍助理總幹事林敏怡書面回覆本報指,課外活動能發展學生課堂外的其他能力和生命價值觀,但規定學生參與制服團隊,需視乎其學業及其他非學術安排的配合。林敏怡贊同讓青少年有機會認識不同地方,「更期望能強制安排到世界各地的華人單位交流,更能擴闊對世界各處的視野,相信在面對祖國方面,會有更多不同角度的認識。」她亦提到,該會自二〇〇二年起,已與多個制服隊伍聯合舉辦於本港及內地的交流活動,但因該會在內地沒有分支和人際網絡,故他們自行舉辦的交流活動主要是到其他國家。

基甸事工總幹事蕭智剛回覆本報時,認為沒有必要強制學生參加制服團隊,因為未必每個學生的體能都能應付訓練,「就訓練來說,如果不是自願,其實是艱難的,因為動機很重要。」蕭智剛指,該會未曾舉辦與內地交流的活動,由於交流活動需視乎團隊的資源,加上非政府資助的團體在內地沒有對口,便難以成團,「我覺得不應一味對著中國大陸,香港這個國際城市應到任何地方交流。」談到要加強與內地的交流,他認為需要問:如何加強、現時的交流是否不足,以及加強的目的是甚麼。

中學生參與人數減少 幼小則影響不大 

政府統計數字,基督少年軍的會員人數由二〇一九年的7594人下降至二〇二一年的7351人。吳淑玲指留意到本港參與制服團隊的青少年人數有下降趨勢,認為原因為本港學生減少,三三四學制之後為中學生帶來沉重學業壓力,「青少年在參與課外活動上有很多選擇,制服對這個年代的年輕人未必十分吸引」。同樣地,該會亦主要是中學生會員減少,反而小學和幼稚園的會員人數則未見太大影響。面對著現時的情況,吳淑玲指該會會與時並進培育年輕人,尤其在信仰、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

基督女少軍的人數近年卻不跌反升,由二〇一九年的1373人上升至二〇二一的1997人。林敏怡留意到中學生會員減少,認為可能因社會情況及學業壓力影響,相反小學生的參與人數卻增加。因此該會參與人數雖有上升,但年齡分佈的比例卻出現變化。

基甸事工的參與人數則未有太大變化。蕭智剛分析普遍制服團隊人數下降,是受近年疫情和社會情況影響,參加制服團隊對青少年來說是次一步的事。他留意有報告指,這一兩年學生停課經常困在家中,不少出現抑鬱症,他相信學生復課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我們(基甸事工)的發展會針對學生開學後重返校園的需要,特別在情緒支援方面作主題訓練。」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