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國際

聖索菲亞大教堂恐失修倒塌
變清真寺後遭破壞缺保養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土耳其著名古蹟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有一千四百年歷史的皇門(Imperial Gate)及大理石地板,分別於今年四月及六月遭受破壞。

土耳其藝術歷史聯會(Turkish Union of Art History)負責人亞薩爾(Serif Yasar)警告,皇門被破壞是建築物的凶兆。假若情況持續,「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穹頂可能會在三十年後倒塌在朝聖者身上」。

聖索菲亞大教堂由拜占庭帝國君主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於公元五三二至五三七年建造,被視為拜占庭建築之典範、正教會的文化象徵。一四五三年,君士坦丁堡被鄂圖曼帝國攻佔,教堂被改為清真寺。一次大戰後,鄂圖曼帝國覆滅,土耳其共和國成立,清真寺於一九三五年變成博物館。前年,土耳其當局再次將該址用途改為清真寺,此舉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多方譴責。

管理者未意識結構和環境風險

其後,每日有數以千計的穆斯林到該處祈禱。據親土耳其政府的《每日早晨》(Daily Sabah)報道,去年共有六百五十萬人到訪清真寺,在宰牲節的九天假期内,人數更達到每日十二萬人。伊斯坦堡評論員亞克曼斯(Arie Amaya-Akkermans)表示,建築物的部份問題是因建築物轉變為清真寺後管理不善。「建築物的管理權從文化部移交至宗教事務部……我不是想稱讚文化部的工作和領導層,但這是有專業人士管理古蹟跟沒有(專業)之間的分別。」他認為目前的管理者未有意識到建築物面對的結構和環境風險。

中東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客席學者額爾德米爾(Tugba Tanyeri-Erdemir)向新聞網站《中東觀察》(Al-Monitor)表示,「聖索菲亞在十四日內,從一座博物館瞬間變成日常運作的清真寺,其間沒有諮詢專家、研究、評估和制定可持續的場地管理計劃。當她失去博物館身份時,訓練有素的博物館工作人員也被撤走,其後再沒有人每天檢查建築物有否失修。現在既沒有條例保護該建築物,亦沒有任何專家參與指導。」

亞克曼斯指,聖索菲亞大教堂面對的問題,是由於土耳其當局未有好好保護文化歷史及遺產。他表示當地近年已見不少粗製濫造的古蹟復修工程,「問題是聖殿被視為一般清真寺,而不是珍貴的歷史建築。」

他又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去年曾要求土耳其政府提供有關該建築物狀況的報告,但遭拒絕,當局更稱教科文組織的批評帶有偏見和政治目的。教科文組織在同年七月表示,可能會將該建築物從文化遺產名單上除名。

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得知建築物受損後,呼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土耳其施壓,表達對破壞行為的「悲傷和嘔心」。土耳其歷史學家、托卡比皇宮(Topkapı Palace;曾為鄂圖曼蘇丹的府邸,於一九二四年改變為博物館)的前館長奧爾泰利(İlber Ortaylı)亦在當地報章撰文,指每年接待數以百萬計的訪客對該建築物而言是一場「災難」,並應將該處關閉一段時間進行復修,及仿效其他歷史建築的做法限制人流 。

有分析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推動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變為清真寺,乃是因為要增加在伊斯蘭世界的影響力及討好國內的民族主義者。據調查,土耳其國內有七成人支持政府這個行動 。

(綜合報道)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