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談《給十九歲的我》爭議
紀錄片監製:保護被拍攝者是重要的

【時代論壇訊】獨立紀錄片《地厚天高》、《憂鬱之島》的監製任硯聰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給十九歲的我》之前舉行的優先場各方反應都很好,顯露了紀錄片的可能性,「素人的靈性顯露出來,劇情片是做不出來的」,這能夠令院線對紀錄片有信心。但當影片暴露不妥當不完善的問題,恐怕會影響未來市場對紀錄片的信心。

談及紀錄片倫理,任硯聰認為拍攝過程往往是在「電光火石」之間,難以即時做出思考和判斷,也會出現想要「呈現一些東西但未必正面拍到」的情況,但他相信可以有其他方式呈現,而更長的思考過程應該發生在剪接過程。作為紀錄片監製,他認為這次事件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尤其影片出現問題並不只是導演的問題,監製以及整個拍攝團隊亦應要暢所欲言挑戰導演不足的地方。

《憂鬱之島》也曾因片中涉及六七暴動的片段而遭到坊間批評,但任硯聰覺得作品被批評甚至被批判都是健康的,而現時重要的不是處理公關危機,而是希望《給十九歲的我》的導演能和片中受訪者有機會彼此傾談,因為現在出現問題「明顯是認識不足夠」。他表示自己此刻最關心的是片中受訪者是否受到壓力或者傷害。「我們的作品一定會長命過我們,一定會經歷批判,我們一定要去接受。Do no harm。不要傷害別人,要去保護我們被拍攝的人,是重要的。」

陳韋安、江丕盛撰文討論權力與愛

教內有不少相關討論。片中英華女學校副校長周小鳳曾表示「我要用上帝的愛浸死她們」,她早前接受本報訪問時曾提到,覺得自己當時用語太誇張,但現在很想用這句話鼓勵有心做教育的人。建道神學院副教授陳韋安牧師在其專頁評論,稱並非直接針對周小鳳那句話,認為她很愛學生是不容否定的,但這句話正反映教會內權力者與服侍對象之間的關係;當教會作為愛的群體,同時也是權力架構,會容易萌生出「權力的愛」,被愛者沒有任何選擇。他又指,「用上帝的愛尊重他到底」,才是擁有權力者更值得深思的愛。此文引起不少人回應及分享,有人認為陳博士不能以一句說話來詮釋,要視乎當時語境;有人指上帝的愛是讓人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退休神學院教授江丕盛博士亦撰文回應,指影片風波提醒我們,在權力嚴重不對等下,即使是最良好的動機,即使在看似安全的環境中,也可能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創傷。他指教會典型的回應是「切割式的自義」,保持一定安全距離;另一回應是學習在他人錯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真誠反省自己或許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溫南聲撰文,指事件對社福機構、學校、拍攝影音的媒體事工、教會等組織響起了一個極清晰的警號。他認為,各界未來必須對保護兒童私隱的處理打醒十二分精神,父母更要做好把關的角色,對任何真實紀錄家中未成年子女的個人私隱生活的做法,都必須加以留意,包括要知悉有關紀錄製作的目的、用途、存放以及公佈方式情況等,也要以身作則盡量減少公開子女私隱於陌生人前,如需要公開亦應事先得到孩子同意。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