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福音的和平與空想的和平

當今世界局勢,處處劍拔弩張,疫情的影響仍未過去;香港社會則撕裂傷痕仍深,不少年輕人身陷囹圄,移民及別離是眾多香港人過去幾年的經驗,輿論充斥虛假與謊言。在這等情況下談和平,輕則被人視為無知天真,是不折不扣的空想家;重則被人懷疑是耶利米書斥責的假先知和假祭司,只為了權勢和利益去穩定人心,粉飾太平,對現實的傷痛和艱難視而不見:「從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虛謊。他們輕輕忽忽地醫治我百姓的損傷,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他們行可憎的事知道慚愧嗎?不然,他們毫不慚愧,也不知羞恥。」(耶八11)筆者相信,這是反對和平的基督徒兩種最常有的批評。只是,這兩種批評其實都忘記了福音的和平,並且以世俗的和平想法為自己的行動綱領,最後是讓自己失卻福音的重要信息。

將提倡和平視為空想,換言之,此乃不切實際的事。若問為何和平不實際,則如筆者之前的文章曾提到,是批評者傾向純粹將和平定義為避免衝突,因此在烽火連天的衝突世界說要不衝突,根本有如緣木求魚。首先,筆者要再澄清,基督徒所追求的和平並不是避免衝突。相反,基督所揭示的福音的和平,就是要真誠面對衝突,面對罪惡造成的人類困境。它呼召基督徒認清這世界是衝突的世界,並要跟隨基督承受苦難,服侍眾人,與受苦者同行,將人從權勢的謊話和奴役中解放出來。只是,這種以福音為核心的面對衝突的態度,卻是找到平安的真正源頭。耶穌因此在充滿衝突、潛在仇恨的最後晚餐的時候跟門徒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十四27)在基督為我們犧牲的福音中,和平與衝突是可以並存的。更可說,按著約翰福音、約翰書信及啟示錄的理路,因著基督,衝突產生出一種出人意料的平安,這平安成為信徒戰勝恐懼的力量,使他們在面對強權及衝突時能至死忠心,繼續愛人如己。進一步而言,在衝突的世界中,基督徒不是要放棄和平,而是要看到救恩令我們得到不能被人奪去的真正平安,從而有力量服侍衝突世界中的人。福音的和平不是空想,它是我們在苦難中的力量。

另外,若和平是空想,換言之即有更實際的事可做。但若我們追問反對的人們,我們會發現所謂更實際的事,大都關乎以更大的權力或權勢來報應我們認為不義的人。但諷刺的是,若實際如此,其實反對者便不需如此忿忿不平,因為他們早已如願以償了,將他們視之為敵人的收拾個痛快。但若今天無能為力,那麼自覺活在衝突壓迫的人應如何「實際」生活?筆者認為,約翰群體有關福音的教導:在衝突中找到內心平安,與受苦的人同行,彼此相愛,對真理至死忠心,絕對比忿忿不平實際得多。當然,忿忿不平的人會認為那是少修少補,因而將心思放在獲得更大權力,以至能「改變現實」上面。但這樣的做法,歷史告訴我們,往往與福音漸行漸遠,相反會被現實的政治力量所吸納。

進一步想,反對和平的人,應並不是因為真的有更實際的事可做,而是懷疑提倡和平的人,是因著權勢和利益去穩定人心,以虛假的平安來欺騙眾人。不過,正正就是在這懷疑上,令我們發現他們忘記了福音的和平。作為基督徒,要摒棄虛假的平安,並不需要將和平及平安這信仰關鍵詞拱手相讓,走向反對和平。相反,我們正需要以福音的和平來批判一切現世僭越上帝的平安。初代教會活在羅馬帝國的強權統治下,羅馬更將自己的殘暴和武力粉飾為「羅馬的和平」。但初代教會做的不是放棄和平與平安這從舊約傳統已有的概念,而是向世人宣告耶穌基督的平安,將一切的階級、隔閡和權勢都打破了。(加三27-28;弗二11-17)藉著與受苦的、邊緣的人同行,初代教會示範著一種另類的平安,一種顛覆虛假的平安的實踐。這絕對不是一場空想,是聖靈在那時代超出人能想像的更新。今天,或許就是我們太現實,連和平也被世俗的說法所壟斷,忘記福音的和平,且被困在許多自己或權勢營造出來的困境當中。保羅的困境絕不比我們少,但他沒有放棄和平的福音,他更看到自己有著無能者的大能:「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致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林後四7-9)保羅是空想家嗎?當然不是!

栽種和平系列,由「栽種和平」計劃提供。
計劃由香港浸會大學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聖雅各福群會及中國宣道神學院共同籌劃,
旨在推動基督徒及社會大眾認識建設和平(peacebuilding)的理念,帶來社會轉化與更新。
網址:
facebook.com/CultivatingPeace.hkbu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