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周守仁訪京後撰文
愛國是要把人尊嚴放首位

【時代論壇訊】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四月底訪京,在北京主持彌撒時曾提及要愛國與愛教會。周守仁在四月三十日《公教報》撰文,提到愛國家是天主教會訓導的一部份,基於感恩責任,並解釋愛國是要把人的尊嚴放在首位。有宗教學者認為,周守仁這話符合天主教會的教導,指天主教會不會叫人愛一個政治團體,而是叫人愛在社會政治制度下生活的人。

周守仁在文章解釋,愛國是北京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所擁護的核心價值。他與眾多香港人一樣,都在殖民地時期的香港長大,明白有些人國民情感和身份都難以成為意識的一部份。特別經歷過去十年的社會和政治環境轉變,要有心態上的轉變就更困難。

不過,周守仁認為「愛自己的國家,是天主教會訓導的一部份」,他引用馬可福音(天主教的馬爾谷福音)十二章17節「凱撒的歸凱撒;神的歸神」,說明這兩個領域對公民和基督徒來說,是必須而互不排斥。他引用《天主教教理》指出,公民有義務與政府合作,為社會福利作出貢獻,而「愛國與服務國家是基於感恩責任,並由愛德而來」。

他提到,「愛國是要去愛生活在這國家的人、特別是國家的公民和居民」,指愛國家即代表「把人民的尊嚴放在首位」。他相信任何負責任的政府都抱這樣的使命。他又提到,教會最大的資源不是教堂建築物,而是上主的子民。他指要期待政府和教會之間能有對話機會,「為了國家,我們(教會)應該幫助政府變得更好。」

陳慎慶:周守仁期待與政府對話恐落空

研究政教關係、宗教社會學的香港浸會大學宗哲系榮休教授陳慎慶博士對本報表示,據天主教《教會社會訓導彙編》第八章,訓導並沒有清楚地說「愛國家」,反而是把國家或政府稱為「政治團體」,並提及「耶穌反對邦國統治者們掌握著的壓迫/專橫權力(參可十42),亦反對他們以恩主自居(參閱路廿25),但他沒有直接反對當時的權威。」(頁211)陳慎慶指,周守仁提及「愛國就是要愛生活在這國家的人、特別是國家的公民和居民」,這話符合天主教會的教導。天主教會不會叫人愛一個政治團體,而是愛在社會政治制度下生活的人。這教導在《天主教教理》第2237條找到依據:「政治權力應該尊重人的基本權利。政治權力應合乎人道地執行正義,尊重每個人的、特別是家庭的和受剝削者權利。」(頁516)

陳慎慶提及,周守仁也引用《天主教教理》有關十誡中第四誡中的教導,而該段討論的是「公民社會的公權力」。第2239條提出「公民的義務是與政府合作」,但設定了條件:「在真理、正義、連帶責任和自由的氣氛下」。這個教導可以反過來理解:假若缺乏上述條件,公民並沒有義務與政府合作。

陳慎慶指,周守仁言論的重點,在於申明天主教會理解的「愛國」即是愛「生活在這國家的人」,而不是愛「政治團體」,即政權或政黨。其次,教會的愛國是「把人民的尊嚴放在首位」,這是天主教會社會訓導中有關人權的教導,把每一個人視為天主的活肖像。《教會社會訓導彙編》第三章指出:「教會的整套社會訓導,事實上是由確認人具有不容侵犯的尊嚴這原則而發展出來的。」(頁62)他認為,周守仁其實在婉轉地說,不把人民的尊嚴放在首位的政府,並不是負責任的政府。

至於周守仁的言論對今天經歷社運、疫情、移民潮的香港人有何意義,陳慎慶認為,周守仁在提示,不論時勢如何轉變,香港人應該堅守價值原則,不能顛倒是非,追隨侵犯人民尊嚴的政治團體。

不過陳慎慶認為,周守仁期待政府和教會能有對話機會,恐怕只是一廂情願。他指,梵蒂岡已經在二〇二二年把中梵協議延長兩年,香港的天主教會領袖並沒有資本抵抗來自北京的壓力。另一方面,共產政權中的官員或共產黨員有高度的意識形態要求和嚴明的黨紀,心理學或教育不大可能轉移官員或黨員的個人意志;周守仁縱有作為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的經驗,他善意的期待恐怕只會落空。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城市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