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眾議園

成功,只是人生路上的一點火花
──回應羅范椒芬〈談堅毅:成功要素之一〉

求學時期,學校留給我不少值得回憶的片段,最難忘的是:校門正中央有面大的鏡子,上面寫的青年十二守則,每日上學都肅然地提醒我謹記,終身受用──我就是這樣長大了……

  但往事已矣。

  碰巧在報章看到標題〈談堅毅:成功要素之一〉(羅范椒芬致青年的信系列,《明報》二○○三年十一月三日),又喚醒我淡忘了的這十二守則。守則最後的一則是有恆為成功之本,與標題卻是異曲同工之巧合。十二守則總其成是生活的態度,生命的內容。堅毅既是一種美德,在生命的成長中是不可或缺的,是每個公民都該持守的態度,使得在人生中不同的層次也能自然培養和散發出的態度,並不會指望成敗與否,那怎麼還沉思於尚有的之二、之三、之四……的要素。

  人與人之間,階層與階層之間,社會與社會間是否總要對比成敗得失?我倒問如果我沒有堅毅的態度和能力,那我豈不註定失敗?生存還有甚麼價值?人的價值為甚麼總給成敗來加以肯定?我感覺不自然、不是味道,為甚麼我們連堅毅這種美德也成功化、商業化、功利化?

  生命之中品德和美德是不能成功化、商業化、功利化。說一個人學業有成,在社會上利成名就,便是成功了,那我相信大多數人是不完全同意的,因為還有這個人的品格品德、生命素質、社會公義等。簡單的說,一個人能持守堅毅等美德,他已成功了,哪管他還有多大的功名。這是說明考第一、第十、五十、一百也是同一樣有價值的。

  因此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一個人來說他是成功的。

  楊利偉的功成,只標誌著某種的成功,令人振奮。從他的分享中他多次的強調,他有的能力素質,其實每個人都已擁有,很多人都能辦到,他只是一個參與者、後來者。他不是商品,不要把他商業化、功利化、成功化、虛榮化甚至偶像化。

  堅毅、成功,我覺得是兩種狀態,是有著因果關係,但不是必然的關係。在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價值觀很容易不知不覺地常標誌著成功和成就。要是標題是〈談成功:堅毅是要素之一〉,那無論是感受還是論說方向,其主旨重點可更明確,健康地放在堅毅這美德上,而不是拚命得做甚麼都硬想著要成功。

  事實上,成功在人生路上是其中的點綴、火花、絢麗,不是永恆的,當然更不需要別人去審評。〈談堅毅〉一文提到:「求知識做學問同樣需要有堅毅的精神,刻苦耐勞,才會有成功的一天。」天啊!真可憐。原來成功的這一天可能要等很久,也可能是沒有。從來求知識做學問是一生的工程,這工程是興趣使然。興趣會帶來滿足,讓人不求目的地做。興趣會帶動追尋、探索,從而培育出堅毅等美德。持守這尋索的態度,打從頭一天起你已是成功的人了,又何須理會甚麼商品化、商業化、功利化。甚麼叫「楊利偉效應」?別人的成就當然是一種激勵,然而突破自我,超越自己,何其美好?

  美學美德的培養,乃是從心出發,單純的心又會孕育出健康的人生觀、生命觀。

  歷史上,千萬人的偉大功業,我們會讚賞認同,但不能浮誇,勝利是會沖昏掉腦袋的,也請千萬別把自己醜化了。看見成千上萬的人潮蜂湧的圍睹新萬人迷楊利偉,感覺到有點唏噓、茫然,也令自己想起當年人類首次征空平安返回,別人也沒有我們如斯「瘋狂」雀躍。只以一般平常心去體會,楊利偉在他太空日誌上書寫的第一句說「為了全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中國人圓了飛天大夢,是宣揚和平與進步。和平的起點,是由你我開展。內在的和諧是由各種文化氣質構成的。倘若你我都是身心健全的,那我們道德修為,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都不能模糊不清、理念不全。

  在結尾的時候,我還想以一句話來完結,然而這句話總之是沒有意味著甚麼,宣傳著甚麼理性──耶穌曾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我的意思是說人如果失去了道路也就失去了方向,人生的道路又由誰來擬定、規劃的呢?既然擬定好了,那行在功利化成功化的道路上,人生也就不再需要甚麼真理,只需要規則。人與人之間的遊戲規則,離開了道路,離開了真理,自然也失去了生命的內涵素質特性。人生的目的方向,不是單單成與敗,把握在你是否執著,經歷著那道路真理生命。

  盼望大家每一天都能體會那成功的滋味。

  (標題為編者所加)

(第八五○期,二○○三年十二月十四日)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