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先知的消失:由《功夫》說起

《功夫》電影裡有一個經典的文化想像:那些最平平無奇的人,往往就是武林高手。選上甘草演員來當武林高手,也許是要保證主角在毫無威脅下成為觀眾目光的焦點,但同時,也是在宣告草根階層的勝利。為甚麼「豬籠城寨」能夠成為武林高手的匿藏地?電影中已經解釋了:那是因為它窮;窮則沒有人爭,沒有人爭就有自由空氣了。有自由空氣的地方,養活英雄。有另一些文化想像,那些架著黑鏡瞎眼的相士,或者老頑童般哈哈大笑的乞兒,又或者在橋頭悠然自得地乘涼的老伯伯,原來是先知,向面前的小伙子淡淡道出他的選召或劫數。當然,不要把社會邊緣浪漫化,乞兒可能只是乞兒,老伯伯可能只是老伯伯,但這些文化想像都在極力說明一點:社會邊緣正正因為被輕視,先知就偏要在此出現,因為這裡比較清靜。

  這一種在邊緣綻放力量和光芒的想像,是令人愉快的。愉快,因為有希望,希望,因為目前的局面已經僵化,陷入了死局,這些能量引進了更新。在聖經世界裡的想像,不約而同的,也是強調一種在弱者身體和邊緣群體綻放的能量。還記得在希伯來群體古老的法典中,透露他們是如何理解自身身分嗎?那裡明說,耶和華絕非因為他們人多而選上他們,相反,他們的人數「在萬民中是最少的」(申七:7)。這種邊緣想像並非「一勞永逸」只是國族起源的神話,而是在他們歷史中重複冒現的敘事,例如在先知卷軸中,撒母耳被稱為耶和華「為自己」而立的祭司,便是在當時現存的祭司系統以外的受膏者(撒上二:35);又例如作為王國敘事起點的大衛,他那選召的故事,便一再強調他的微小,還有那一句金句:「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

建制抗拒先知

  先知,是危險的,因為他會威脅建制。當然建制有時候會承認先知,會聆聽先知,至少在舊約時代不時可以看到,先知竟然可以對君王直斥其非;不過,建制有時候會非常抗拒在它以外存在著神聖權威的可能。在耶穌時代,猶太散居者的拉比和祭祀系統,就完全容不下耶穌,容不下他作為建制以外上帝顯露的可能。那不是把他貶為屬撒但的或是被鬼附的就可以解決,而是必須採取最激烈的手法才能繼續保障當時建制的合法與神聖,那就是要把這個人從世界上徹底除掉。

  現代世界沒有先知,因為現代社會不需要他。或者說得更確切,不是不需要,而且要保證不會有,保證沒有地方會滋生先知。現代社會崇尚控制,它應許的人類福祉必須通過有效的控制來達成,但先知卻是不守規矩的,而且他的議程不能被預測,他是控制的大忌,因此必須保證他根本沒有機會孕育出來,如果出現了也必須盡快把他納入建制,把他馴化,在現代計劃裡給他一個官職。

  後期資本主義發展(俗稱後現代),便見證了這一次的馴化;新馬克思文化評論家詹明信(Fredric Jameson)所講的情感褪色(waning of affect),便是指資本主義對本來難以駕馭,原作為顛覆根據的藝術的馴化。藝術不再盛載有可能危害建制的個人情感,只有情感消費,沒有深度,只有激烈。

宗教消費行為

  如此,本來極具顛覆性的福音運動,變成了一個一個情感消費的聚會。聖靈工作下的痛哭流淚與弟兄相愛,變成了計算好的宗教消費行為,成為不同大小課程和機構的賣點,保證了它們的市價和市場。就是極有爭議性的超自然恩賜,也變成了開發新市場的宗教銷售,這一回,能醫百病是這商品的賣點。當福音教會以為成功變身為新紀元潮流和商品的印度宗教乃是教會的大敵時,它忘記了,福音信仰群體的操控技術的擴張與滲透,個人及群體信仰體驗的商品化,才是福音能量的封印,以及古老福音信仰歷史的終結。接下去的發展可以稱之為消費福音主義。

  今天,信仰知識已經不再值得驚訝。信仰知識,它的神學形式不再產生像摩西看到燒不毀的荊棘時的那種著迷、那種失態。神學留下的只是代模組裝的問題:如何本色化,如何時代化,如何有政治性。那不再是一種目眩的神聖經驗,極其量是一種欣賞技藝的快感。

  如果信仰知識在神學圈是一門組裝的學問,在教牧圈,那便是一門簡化的學問。簡化,我們相信牧養的出路是簡化,牧養的問題就是不夠簡化,因此簡化技術被高度發展,由簡化的福音,簡化的栽培,簡化的查經,簡化的聖經,簡化的成長,簡化的事奉技術,到簡化的聖餐。教會增長的理論,需要簡化技術發展作前提,以把原材料(會眾)對加工的干擾與抗拒(諸如懶惰、教育程度低、沒有時間等)減到最小,品質才能被標準化,效果才能被預算。零售講求的,是輕、薄、淺;而批發講求的,便是一個有完整配套的「課程」,它要贏取買家的心,便要具有一系列方便檢定品質的手段,例如分階、評分,甚至認證,讓買家在想像中看到了「未來」。若果沒有這一系列的規訓技術,我們也無從談論進步,「增長」的想像也無法形成。

讓聖靈自由運行

  如此,我們相信簡化,相信課程,相信控制,不再相信先知。如果課程已經把真理轉化生命的整個過程成功捕捉,放入可觀察、可檢定、可複製的規訓空間,為甚麼我們還相信在不被注意的曠野,會有人聲呼喊?在不能通過認證的現代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東西?這種不信的積習,不只要在負責檢定人員身上培養,還要在被加工者身上同時培育,讓會眾相信簡化,相信課程,相信控制,如果有上帝夜裡三次的呼喚,那只是胡思亂想,你只是在上初級第二班,還欠七班才適合當組長。記得有朋友告訴我,有一次她跟著到醫院傳福音,她的教友很希奇的說:「你沒上過三福班,怎麼會懂這個?」如此,我們豈只是習慣被動,更確切的說是習慣無能。會眾相信的,不再是聖靈的自由運行,而是擺在前面無盡的課程;不再是成熟,而是成長,成長就是說你總是不夠成熟。而教牧所相信的,也不是像撒母耳一樣尋找聖靈的受膏者,而是在他/她手上一手培育事奉人員,那愈趨精緻的複製技術。

  可是,讓我們記得聖靈和空虛混沌的關係:神的靈在深淵的水面運行,創造出新的局面;祂又在黑暗的母體水面運行,孕育出不可能──不可能的以撒,不可能的撒母耳,還有絕不可能的耶穌。母體意味著一個管不到的空間,永遠提醒著福音教會,福音本是「神的」大能,那大能的運動是抗拒規管的,我們只能像收生婆一樣,謙卑靜觀,拒絕那自我填塞一切空間的衝動,拒絕對無權者和邊緣的輕看,不至錯過神聖下一次的降臨。當我們在動員全部能量去實現那「本於我以致於我」的偉大屬靈目標,也許上帝的使者就蹲在豬籠城寨與小以利亞下棋。

(作者網址:http://home.netvigator.com/~kudaniel/。本欄每月第一週刊出。分題為編者所加。)

第九一○期,二○○五年二月六日)

Donationcall

舊回應6則


Uncle Joe / 2005-02-11 10:56:57.0

先知唔易做!

  先知不是你我想做就可以做到!   倘若不是神的話語臨到,先知所傳的只不過是人話。又倘若神的話語你或我身上,不論是合乎建制或是反建制,不論是建制之內或建制以外,說了便是!   誰是先知?不是人和歷史可以判斷,或許人和歷史只可以判斷這時,不可以判斷永恆,唯有我們相信的神才可以!   其實,你我也是先知,也是無知!

張國棟 / 2005-02-09 11:30:09.0

先知在建制

但有時候有些建制內的人也喜歡有先知去領導他們的,除非「先知」的定義是「必然反建制的」,畢竟,所謂「建制內的人」也不當被定型,我覺得不宜太認真地用「建制」和「非/反建制」來看這些關係。

再者,今時今日,誰是先知?誰有權說誰是先知?

我不是說此文必須要談論這些問題,只是一些further thoughts而已。

古斌 / 2005-02-07 12:24:04.0

先知

建制內可能有先知,亦因為這種先知有權,他沒有那麼容易被排斥,但他仍有被人拉倒的可能,因為他究竟不是按本子辦事,許多人會認為他在拆自己台,很多人也不希望有這種領袖領導自己,因而可以產生政變。如果先知在建制外,這種敵視更易看到。

陳國偉(Thomas) / 2005-02-06 17:19:52.0

先知是甚麼

講道的人算不算是先知呢?

Joyce / 2005-02-05 13:54:17.0

不要輕易簡化問題

聖經中的先知有的是飽學之士, 有的是平民百姓; 有的是建制以內, 有的在建制以外; 所以不要輕易地把先知與制度化的栽培簡化地對立起來. 更何況, 先知並不是自己賦予自己的職份, 只是有時候逃脫不了.

John Hung / 2005-02-04 22:28:15.0

寫得好

一句講晒, 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