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料库

时代讲场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当前香港教会的危机之一:「道」「术」不分

○○四香港教会普查反映恒常参与主日学或圣经教导的信徒只有30.8 %(九九年为32.8 %),有一百廿四间堂会不设有主日学或圣经教导的聚会(占全港教会10.5 %)。有人认为不少信徒宁可选择参与神学院或机构提供的圣经课程,正常的现象是这些曾受堂会以外教导的信徒,理应把所学之道,带回所属的信仰群体,生生不息地进行教导。现实却甚少是这样,不少信徒很可能存批判态度否定堂会本身的「教导系统」,个人又不积极投入「寓学於教」的事奉中。

笔者走访堂会,常观察该堂会提供哪些课程,发现若干如「九型性格」(Enneagram)、「十六种性格」(MBTI),或某类别祈祷与辅导技巧等充斥於堂会之内。笔者服侍的机构也提供此等课程,帮助教牧知己知彼;这些只是小「术」而非大「道」,有其限制;然而当教牧照搬所有流行的「术」而盲目应用於堂会,不作分辨,却是危险之事!

笔者不反对一切知识皆源自上帝,但现今不少堂会的培育课程,浮现「术」多「道」少的严重失衡。当信徒「耳朵发癢」,「偏向荒渺的言语」(提後四:3- 4),而堂会领袖又对「道」失掉信心,惧怕信徒受不了艰深的「道」,形成教会整体不肯虚心学「道」,又能行「道」。

堂会领袖须注重的是「道」的培育,待信徒能「以道辨术」,才增添「术」科的学习。不少年青一辈的教牧,「道」「术」不分,好「术」轻「道」,造成的後果是「道」的浮浅化。

坊间不同机构(包括教会更新运动在内)提供大量的「器」(指工具)与「术」(指技巧),而堂会领袖必须以「道」审视「器」「术」的优劣,而非以「实用性」为唯一量度的指标。讨神喜悦的教会,不一定是人数众多;神所使用的领袖,不必要是通晓多项技术的工人。一切事工的模式、技术与价值,要置於「道」的权威以下;「唯独圣经」是更正教的信仰根源,教会领袖要慎防任何「术」说,冒充「道」学,或否定「道」的自我充足性(self-sufficiency),须要添加或淡化。

教会信徒「从道」而非「从势」,其「怀道」的生命是首要的,这是不变的道理。惟有教会领袖坚信以「道」建立教会,身体力行,实践主「道」,并把各样「器」「术」放在恰如其分的位置,方能建立坚实的教会!

(转载自香港教会网站。作者为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

www.christiantimes.org.hk,时代论坛时代讲场,2005.3.4) 

 

Donationcall

舊回應30則


押比疊 / 2005-03-18 13:48:14.0

To 半邪


謝謝你獨特的見解,但你還不曉得誰是因誰是果。


你太看起神學院的創意和預知能力了,神學院可不會無端白事找一套「術」回來推銷給教會,倒是教會自以為有此需要,神學院才加以配合。胡牧師此文已經指出,「術」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道術失衡」。如果,神學院要對推銷「術」負責的話,倒請問你誰要為教會「道術失衡」負責?你離題兼混淆視聽矣。


神學院是「教會的神學院」,教會有過,當然是教會整體來承擔。你這個人,竟然講到「手」有過,是因為「腳」行差,責任在腳不在手。我不說你推卸責任,卻要提醒你將基督的身體分門別類是非常不好的。

佚名Anonymous / 2005-03-15 22:39:36.0

不幸言中?

Ken_S又是被指出問題後閃閃縮縮,等別人忘記了又走出來罵人。我都有諗過,是不是他沒有看到這篇回應,但係,如此緊貼每一篇回應的他,記憶力又強,可隨時翻查別人講過甚麼,應該不會沒有看到這個吧。

佚名Anonymous / 2005-03-14 22:25:40.0

請不要用兩樣的法碼


Ken_S又豈沒有雙重標準,他只會攻擊自由派,但對於所謂保守派,即使講錯了他也只會沉默,不知有多少人提過他,在有些事上,把問題屈成自由派和保守派的衝突是不正確的。你若翻查他的留言﹐細心分析﹐你就會看得出。 他確實只懂攻擊某一類人。對於他同樣憎惡的那些所謂持平派,即使幫過他,他都不會表示半點感謝的。

我奉勸各位一句﹕
若他仍然偏聽和選擇性批評,保持沉默﹐若無必要﹐不要理他﹐不要跟他爭論。若做得到﹐就儘量為他祈禱﹐把這個人放在自己心裡﹐不要忘記他﹐希望用禱告能夠幫到他。


 

虞瑋倩 / 2005-03-14 19:39:41.0

Ken_S﹐你如果篤信你奉為圭昊的預定論


Ken_S﹐你如果篤信你奉為圭昊的預定論﹐你不為我祈禱﹑無法為我祈禱﹐無法愛我﹐也有足夠神學論據支持。


假定我是神預定不得救的﹐我自然不會得到神的愛﹐你不是神﹐自然更不會愛我啦﹐你不為我祈禱是符合基督教教訓的啊。


何況﹐從你對我那麼惡的言論﹐已經知道你根本無法做到為我祈禱﹐那麼就是神不去感動你為我祈禱﹐是否就是印證了﹐神不愛我﹐故此不感動你去為我祈禱﹖


如此說﹐你要求人為我祈禱﹐是否即是自己去違反神的安排﹖

虞瑋倩 / 2005-03-14 19:33:51.0

Ken_S﹐你自己說你有細心分析﹐卻連基本邏輯都錯


1) 你我素未謀面﹐你如何可以說自己比任何人了解我呢﹖


2) 你認為我譭謗﹖我指責的都是基於證據﹐而是確實的歷史證據 (例如那些人的著作﹑言論等)。譭謗是沒有證據的﹐我有證據。相反你對天主教的才是譭謗


3) 我在網上選擇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個反對派﹑devils advocate﹐尤其目標是基督教內某些人。選擇性是作為監察的作用。警察不拉去歌廳的﹑不去拉法輪功算不算選擇性執法﹖人人角色不同﹐我選擇這樣﹐合乎選擇性的必要。我沒有說我是一個絕對公平的批評者﹐而是要做基督教裡面的反對派。


 

主的門徒 / 2005-03-14 17:20:37.0

回應Ken S.


Ken S.


多謝你的好意。其實我並非要與她爭論,因我認為無此必要。我的用意只是希望每個人都不要太主觀去看一件事。

Ken S. / 2005-03-14 15:29:31.0

"主的門徒"﹐請你再看清楚些


虞確實有批評別人的過失﹐但除了批評﹐她還會譭謗﹐而且她的批評也是選擇性地批評的﹐並非逢錯者她必狠批。 譭謗和選擇性地批評﹐你若翻查她的留言﹐細心分析﹐你就會看得出。 她確實只懂批評﹐但如果這就是你對她全部的認識﹐那麼你其實還未真正認識她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我比你們當中許多主的門徒都了解這個人﹐她這人其實絕不簡單﹐我奉勸你以及所有主的門徒一句﹕
保持沉默﹐若無必要﹐不要理她﹐不要跟她爭論。若做得到﹐就儘量為她祈禱﹐把這個人放在自己心裡﹐不要忘記她﹐希望用禱告能夠幫到她

Shamayim / 2005-03-14 13:52:28.0

心理學與信仰


心理學派別不少、理論前設各異。多年前 Larry Crabb 提倡建構以聖經為基礎的心理學,雖大功未成,卻說明了心理學未必一定與真道為敵。


至於有信徒醉心於弗洛依德之流,那是我們的教會未能有效地及時回應該等學說、並指出其偏差。這也是我們的神學院要致力之處。

虞瑋倩 (也是主的門徒) / 2005-03-14 12:45:33.0

To 主的門徒


時代論壇是一個狹窄的地方﹐你不可能單憑信徒在這裡的言論﹐就斷定他們是否有行動的。


批評的說話是身為華人教徒很難接受的﹐你不喜歡可以不聽﹐但如果只單純為“討厭”﹐就不理會事實﹐你豈不等於是“因人廢言”﹖


耶穌基督對法利賽人的批評一樣惹他們討厭﹐難道你會批評耶穌的做法不對﹖


我在這裡以外有什麼行動﹐我沒有任何必要對你解釋或者交代﹐我沒有興趣對你分享我些什麼﹐你既不出真名字和聯絡方法﹐我沒有必要把信任放在你身上。


你如果有誠意溝通﹐就出真名﹐留下聯絡方法。


 

主的門徒 / 2005-03-14 11:22:00.0

不如基督教自己查找。。


基督教會是由蒙恩的罪人所組成,不論是教友,還是教牧、執事,所有都是蒙恩的罪人,是基督以祂的血所救贖,所以任何人在主面前,沒有一個能自誇!當然教會有問題,被神所呼召為領袖的都要付上很大的責任,但始終教牧長執也是人,所以我們應該是要謙卑在主面前,對事不對人,一齊去解決問題,而非攻擊別人,有問題是要去解決的。


 虞瑋倩,你為何只懂批評人,你自問有沒有常常與別人一起去解決問題呢?若只有批評,而沒有實際行動,這樣的批評,會令人很厭煩!你自己想一想吧!

Ken S. / 2005-03-14 00:12:36.0

多謝陳國偉的分享


多謝陳國偉的分享。


陳先生﹐讀你的分析﹐頗有收穫。時代論壇這種地方﹐需要你這種裝備充足的人的聲音。 我只讀過你幾篇文章﹐印象中性質都比較apologetic﹐如果可以﹐希望你有時間時能夠投稿寫些教導性文章﹐用真理造就信徒﹐因為時代論壇確實未發揮出造就信徒的功能﹐如果整天充滿吵吵鬧鬧的辯論﹐倒不如閉壇停版算了。

陳國偉 / 2005-03-13 20:35:47.0

在這一點上, 教會已被心理學家俘虜了.


(一) "俘虜" 與 "被虜"


<p>

昔日講論"惟獨聖經"的馬丁路德指出, 當時的教會已經被教皇俘虜. 幾百年後的今日, "惟獨聖經" 如此再被提出來, 同樣地, 教會又一次被俘虜了. 但教會這一次的被虜, 不是被教皇虜去, 而是被心理學家虜去.

<p>

若然教會是"俘虜"(主動詞)世上的學問, 這些學問便在教會的掌握之下為她效力. 可是現在的情況剛剛相反, 教會是被俘虜(被動詞), 就是被提倡那些心理學理論的心理學家俘虜, 並且作了他們的奴婢.

<p>

(二) 成聖觀

<p>

教會被心理學家俘虜, 這說法有沒有太誇張呢? 會否太過偏激呢?

<p>

胡君所提的跡象能夠造成迴響, 已經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在此我還想加上一點, 就是成聖觀. 在這議題上, 我認為成聖觀是最能測試教會有沒有被虜的.

<p>

關於成聖觀, 我承認不同思想根源有不同的著重點. 例如, 改革宗的神學家會說, 成聖是在罪人身上, 將已被破損神的形象, 藉著基督的救贖重建起來, 直到完全像基督的形象.這種成聖觀吸納了早期教父愛任紐的同歸於一論: 重建, 復和, 重做. 另一些基督徒可能強調良心, 或聖靈澆灌等等.

<p>

雖然不同思想根源有不同著重點, 但總與中心點(基督)的差距不應該拋離太遠. 可是, 那些醉心於心理學理論的基督徒, 其成聖觀已被挖空得七七八八了. 若強要他們講多一些, 他們便不自覺地講弗洛衣德的自我-超我-亦多, 或者夢呀, 潛意識呀, 重現呀; 又或者, 榮格的性格分析等等.

<p>

噯! 教會誠然被心理學家俘虜了, 她正在巴比倫唱耶和華的錫安歌! 

<p>

(三) 高估自己整合的能力

<p>

向"術"大大張口的人, 多數是自認為可以吸納"術"的好處, 然後與"道"整合, 使之成為"道"的助手. 但是, 當局者不太了解"術"是半好半壞的, 以及"術"與"道"是會相互排斥的. 結果, "術"強過"道", 有"術"沒有"道".

半邪 / 2005-03-12 00:13:22.0

神學院有責


這些術科的大力推行及引入是由神學院之課程所引起,隨便找張成長及輔導的課程大綱中看一看道與術科之比例一看便知.牧者都受這些的神學教育課程下成長

虞瑋倩 / 2005-03-11 21:26:34.0

不如基督教自己查找。。


不如基督教自己查找﹐有幾多個所謂基督教領袖的私生活被人說“不予置評” -- 當中不乏叫人回到聖經﹑注重生命﹑注重屬靈﹑不愛世界的啊。


 

呂傲群 / 2005-03-11 19:12:25.0

謝謝提點


我唔係話人地樣樣都好,亦唔係無聽到江湖傳聞,有關黎女士跟某君之事,又或者佢地學life dynamic搵真錢,不過始終仍然真正在宣揚佛學同唐學上不遺餘力,呢方面值得學習。


其實基督教咪一樣亦正亦邪,似終人切開就係稱義的罪人,罪與義集於一身,神的形象與罪的綑綁在於一身。我係想指出我地繼續努力,反思,再思,不偷安,不貪戀一片虛擬的靜土,始終有進步的。

佚名Anonymous / 2005-03-11 18:13:44.0

回呂倣群

傳聞有某學會之前會員對創辦人之私生活「不予置評」,我等外人宜慎之。

呂倣群 / 2005-03-11 11:57:21.0

洗乜咁悲觀呀?


古大哥,人地法住學會,咪一樣為佛學及唐學之式微而奮鬥努力,廿年來兼收($)並蓄,吸引了商家,知識份子,一般學生,婦女等人,在推動人文教育上都有一番成就。我地香港教會,如果都睇唔起我地自己,成人砌呢樣砌果樣,都係好消極啫。不如多寫,多講,多招聚,凝造更多的公眾空間。時代論壇算係咁喇,以前證主咪仲差,講都唔俾講。


爭取發言,自勉自勵,愛己愛人,總有進步。


道遇術,道中有術,術中有道,道非術,術非道,道術兼分為體,道術不分為用。

古斌 / 2005-03-11 00:11:29.0

可憐


回銀狐,我講的現狀的對話,應該比像martin buber講的轉化性的對話更少了,當然,我常以為人會以為這樣和風花雪月差不多,畢竟我是文人,如果站到有籌碼者的角色,也許我會明白為何那麼多領袖不想有轉化性的對話,只想聯合,合作,互惠互利做點事。


你提到的只想清靜,也是我的觀察,我發現原來所謂敵視基督教的哲人,他們的觀察是正確的;例如馬克思說宗教是鴉片,是啊,今天許多人返教會不正是常陶醉一番,超升一下,這不是鴉片本來的功能嗎?又說尼采,他批評基督教是羊群心態,這又對了,絕大多數人是不愛思考的,只愛等一個領袖來lead,絕大多數人只能舒服,有人打點一切,主日來告解一下,心安理得,這種情況絕大部份情況,不因那個所謂決志的動作會有所改變。


我對教會是悲觀的,還記得有基要派的傳道者昨日會聲嘶力竭的呼籲重生呀,回到聖經呀,之類,這一套今天又變成另一種供以消費的宗教模式,有一堆根本沒有這些傳道者情操的人群,人云亦云,大扮屬靈一番,這在論壇也屢屢可見,與認真回應基督呼召毫不相干。


靈恩派(部份)就整天只管禱告好了,你講你的分辯,我還是為董伯伯求平安,等候一直沒有兌現的全城復興。他們以為自己的禱告原來可以促進復興。


當然,這已經是少數中的少數,絕大部份還是主日番番恩福,享受那一流音响,明天又幹自己的活就是了。


 

銀狐 / 2005-03-10 22:26:59.0

對話的可能


略看過張古二人的「溝通」,筆者想請問古君,其實對話的目的何在?


如果溝通的目的只是求和而不同,而非壓倒性地要求對方屈服於自己的政治議程,我還是認為溝通和對話是有許多的正面意義。


當然,你提到大部份的基督徒都傾向接受牧者提供的文章和教導等等,這的確是。不過現實一點看,很多信徒返教會(容筆者作一個主觀性的斷言),其實只是求一片心靈的靜土,多元化的信仰詮釋容易做成混亂。


基本上,我還是支持各自的堂會、牧者發展他們自己的牧養模式(術)和自己的教導(道),但我倒認為現於教會內流行的(道)之排他性甚高,有點可惜,而且這一個意識形態也根深柢固了。

古斌 / 2005-03-10 15:38:47.0

溝通不比擁有籌碼吸引


看到張君的回應,忽然有一些想法。其實,胡君的文章多次斥責別人不注重道,可是,問題是你道不同我道,教會道術不分,我想這個講法一出,起碼基要派分子、保守福音派和靈恩派都會阿門,可是大家想的又十分不一樣。基要派說:阿門,讓我們丟掉人的智慧,打倒神學院,打倒學術,唯獨聖經!保守福音派如果是改革宗的會說:阿門,讓我們復興改革神學,唯獨神榮耀!靈恩派會說:阿門,願我們多禱告,讓禱告震動世界,人的忙碌真徒然,聖靈來啊!


我又想到,最近和張君私下談到,為甚麼整個華人基督教世界,只有一個小小的時代論壇,可以容許多一點討論和交流?原來,大部份的基督徒,是活在牧者的哲學底下,可能永遠不會知道有另一個世界,就是文字,他們只會接觸他們牧者挑選的文本,不論是書本、課程、機構通訊、期刊或見證分享。


對大多數基督教領袖來說,若自己能收集一群跟隨者,就是手上的籌碼,一切事工,只要招募到人力資源就是了;擁有籌碼的人,溝通是不吸引的;溝通,只會是文人的風雅。當然,擁有籌碼的人也會溝通,目的是聯盟或交換資源,而不是甚麼交流,甚麼反省自己,甚麼深化懷道。我是一道,你是一道,有對話已經不錯,來一個聯合聲明,已經足以大吹大擂,被宣告為基督合一的美麗見證了。


溝通也許是文人的遊戲,武將和諸侯,他們看到的世界是另一個面貌。也許這可以解釋,為何基督教充斥宣傳和對人數的戀慕,溝通交流地位那麼邊緣、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