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散論聖經與小說創作(三)
「交叉相對」的機杼

電郵:yungling@netvigator.com

筆者在上一篇〈大大、小小的「交叉相對」〉,最後歸納出「交叉相對」是這種聖經文學技巧最適當的名稱。雖然其中引用篇幅較短的例子,討論各種名稱的相同或不相同的地方,但是這種文學技巧的構思和佈局如何精妙,沒有論及。本文將會在這兩方面作進一步的討論,並且嘗試指出機杼的背後,含有甚麼重要的意義。

概乎言之,這種獨特文學技巧的構思,出於敘事者對敘述的內容有精心的舖排。用福克爾曼的分析,就是使敘述的內容出現「環形平衡的緊密性」。他以〈創世記〉三十七章18節至33節,作為這種「環形平行的緊密性」的例子。他指出「為甚麼流本出現了兩次﹖他發現那空井又有何意義﹖另外,經文有一句很突出的重複句子,就是『有猛獸把他(約瑟)吃了』這個可怕的信息;它不僅出現在第20節,也在第33節中段一字不漏地重複,這又有甚麼用意?當我們發現第18至33節的結構時,以上每一件事就各歸其位了︰」(福克爾曼(J. P. Fokkelman)著,胡玉藩、伍美詩、陳寶嬋譯:《聖經敘述文體導讀》,香港:天道書樓,二零零三年,頁九十四) 

A 哥哥們策動陰謀︰殺掉約瑟!
 「有猛獸把他吃了!

 18-20節

 B 流本說話︰不可殺他,把他丟在井裡

 20-22節

  C 哥哥們把約瑟丟在井裡

23-24節

   D 一隊商人經過 

 25節

    X 猶大提出建議︰賣掉約瑟 

 26-27節

   D' 約瑟被賣給商人 

 28節

  C' 流本發現空井,撕裂自己的衣服 

 29節

 B' 流本哀訴;對弟弟們說話 

 30節

A' 他們用長衣欺騙雅各,  

 31-33節

 雅各得出結論︰約瑟必定死了。
 「有猛獸把他吃了!

 

  

 「以上結構不但有直線的進程,也有環形平行的緊密性;若非敘述者熟練地掌握他的材料,決不能得出如此效果。他透過自己的眼光,發展出這樣的掌握。我以哥哥們陷害約瑟的陰謀開始,並且以他們用長衣故意欺騙雅各的小計謀來總結。我又在旁加上提及猛獸的災難性句子;這句子先由哥哥們說出,繼而由父親重複,強調了首尾呼應的鋪排。」(同上,頁九十五,上面的結構表也在這一頁,其中阿拉伯數目字改成中國數目字)

分析下去,敘述者把材料鋪排出環形平衡的緊密性,使內容的相關程度大大增加。敘事者除了熟練地掌握他的材料,更在於對敘述的內容有精心的了解,知道它們這樣的排列,能夠呈現事情的種種獨特性。這種形式的鋪排,在呈現「環形平衡的緊密性」中更出現敘述的內容一步一腳印地推向核心,即整體進程的中心部分。例如以上的例子,哥哥們一開始便策動陰謀,目的是殺掉約瑟,欺騙父親雅各的理由是「有猛獸把他吃了」。跟著卻是流本的說話,使眾人不殺約瑟,只把他丟在井裏。往下的情節,合巧有一隊商人經過,於是猶大提議,把約瑟賣給這些商人。順理成章,他們真的把約瑟賣給這些商人。跟著再接回流本發現空井,其後又是流本說話。最後用長衣欺騙雅各,而雅各以為約瑟必定死了,說出「有猛獸把他吃了」,呼應開始的「有猛獸把他吃了」。這樣的鋪排完全順應事情的發展,而敘事者了解得精細,將上下兩部分每一處相相對應,並以賣掉約瑟這個高潮為中心的轉折點。如此,「交叉相對」這個基本模式便再次出現。

至於佈局方面,從上面的例子也可看到「交叉相對」的各個部分均會形成某種相對的關係。首先將整體分成上下兩部分,跟著每部分有與之相對的另一部分;有沒有一個軸心為中心轉折點,則視乎敘事者是否有此需要;有一個中心轉折點,使上下兩部分更為緊密,效果更佳。例如上面的例子,「有猛獸把他吃了﹗」這句話在AA'兩部分都曾重複出現,這些「重複句在選詞用字和意思上都沒有改變;然而,在話語的用意和價值上卻被巧妙地改變和擴張了。首先,說話的背景改頭換面,句子亦由另一個角色說出,而說話的真實與非真實性比例亦不同了。重複句分別位於第20節和33節,是環形結構的其中一個支點;此外,它分別是AA'的一部分,為第18至33節的陰謀劃下了邊界線,同時也總結了這個故事單元。」(同上,頁九十六)對其他各部分的分析,限於篇幅,不在此引錄或進一步詮釋。(同上,詳見頁九十五至九十七)概括而言,每一個相對的部分,總有個別以至整體,甚至超越「交叉相對」這個結構的關係和用意,與其他部分連接,從而形成更大的種種結構和內容。可以說佈局也視乎作者整體的構思,使佈局有相應的變化和開展。

再進一步分析這種獨特的文學形式,我們得出一種循環往復、環環相扣的敘事特點。無論每一次運用「交叉相對」的形式產生各個相對的部分,各有不同意思和技巧,它們仍然呈現由前後兩部分所組成的循環往復的形態。從基本而言,如果篇幅只有幾節,循環往復較為明顯,而互相對比這種特性也較為強烈;相反,如果篇幅較長,甚至橫跨數章,自然地循環往復這個敘事特點相對地較為隱晦,然而敘述的空間卻大大擴闊,而敘事者表達的內容和技巧也就大大增加。當然,在後者而言,敘事者需要放進更多心思,使整體佈局仍然維持「交叉相對」的基本內容,而各個相對的部分,卻可呈現更深刻的內容,在技巧上可以更為細緻。這種循環往復、環環相扣的敘事特點,有三個重要的支點才能構築起來。起始的一點是作為開始的部分,而各個相對部分相繼開展,當敘述到上下兩部分的中央部分(通常是整個敘述的核心或高潮所在),便成中間的支點。跟著的下部分當然仍有各個與上部分相對的敘述,在結尾的部分是最後一個支點;這個支點與開始的支點仍是相對的。總結起來,以上是循環往復的主要敘述特點,它還有另一種形式,就是在〈大大、小小的「交叉相對」〉一文中曾提及的平行結構(即ABCA'B'C')。這種形式,仍是分為上下兩部分,但是在支點上只有前後兩個,即AA'及其後的相對部分,構成另一種環環的相對。這兩種循環往復、環環相扣的敘述特點,其中仍然含有不少空間,給運用者鋪排內容和施展技巧,端看運用者有多大的匠心。

以上討論了這種聖經文學技巧的機杼,可是讀者會否發現這種機杼的背後,含有兩重特別的意義。第一重意義是希伯來人對萬事萬物有一種深度的看透。如果我們對過去所舉的例子,作宏觀的分析,便會發現這種交叉相對的敘事鋪排,紮根於事情的演變上。事情的發展往往是前後對稱,互相牽連,從而形成這種前後可以對比齊觀的獨特結構。第二重的意義,我認為與希伯來人的獨特經歷,深切相關。希伯來人從祖先亞伯拉罕開始便蒙獨一的真神揀選,成為真神的惟一選民,可惜許多不同年代的子民,都選擇離開真神,敬拜偶像。他們歷代的經歷都是「離開」和「歸回」,而中間又發生一種生死存亡的選擇(事件的核心部分)。這種「前」、「中」、「後」的模式,與上面提及的三個支點,完全吻合。筆者認為這種民族性的深刻經歷,深深鉻印於聖經作者的敘事中,事情的展現在自覺或毫不自覺之下,形成了這種交叉相對的敘事模式。這兩重意義,在機杼中特別重要,因為創作者若能掌握這些在技巧背後的精粹,在小說創作上運用這種獨特的文學技巧,會有更好的發揮。

--零四‧十二‧三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講場,二○○五年三月八日)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