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神學問題

論教宗、天主教與基督教

宗約翰保綠二世去世之後,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關係再度成為基督徒關注的焦點,在基督教二千年的歷史中,天主教與基督新教不斷在發展與改變,變的質與量就因應時代而調節。我們身處現今的教會就是這二千年歷史的結果,這些不同的果實本源於一粒種子:耶穌基督。教會被喻為基督的身體,而基督正是她的頭,基督教中的各宗各派就可喻為由各肢體所組成。現希望以下述三方面嘗試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教皇無誤論(Papal Infallibility)

教皇無誤論其實正式始於一八七○年,在梵蒂岡第一次會議中,由當時的教宗庇護九世(Puis IX)正式頒佈為一天主教教義,此教義有很嚴格的規範,規定教宗在那種情況下的言論才可算絕對無錯誤。總括來說,所謂教皇無誤,並不是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絕對正確,而是他代表教會所宣告關於信仰和道德的訓令,才列入無誤的範圍,梵蒂岡的文獻這樣說:

We teach and define that it is a dogma Divinely revealed that the Roman pontiff when he speaks ex cathedra, that is when in discharge of the office of pastor and doctor of all Christians, by virtue of his supreme Apostolic authority, he defines a doctrine regarding faith or morals to be held by the universal Church, by the Divine assistance promised to him in Blessed Peter, is possessed of that infallibility with which the Divine Redeemer willed that his Church should be endowed in defining doctrine regarding faith or morals, and that therefore such definitions of the Roman pontiff are of themselves and not from the consent of the Church irreformable. (Vatican Council, Session IV, Const. De Ecclesia Christia, c. iv.)

值得留意的是,當年庇護九世宣告這個教皇無誤的教義時,在簡單邏輯上來說,他的宣告並不是絕對無誤,因為在他作此宣告時,教皇無誤的教義還未存在。另外,當年德國、瑞士及奧大利等歐洲國家有很多天主教主教,在教會無誤大公會議中(General Councils of the Church Infallibility),表決通過反對此教義,並成立一個獨立於羅馬教庭的舊天主教教會(Old Catholic Church)。

從基督新教的立場去討論教皇無誤論並沒有甚麼新鮮感,因為四百多年前馬丁路得的宗教改革直接反對教皇的存在,質疑教會的權力,主張人得救是憑神的思典,透過基督因信稱義而成就。

近代有關教皇無誤論的討論,就不能不提及德國的神學家漢斯.昆(Hans Kung),他在一九六零年代初在天主教神學界被認為是一位明日之星,在梵蒂岡第二次會議中,以三十多歲的年紀就被委任為神學顧問,積極參予改革天主教。

現借用劉小楓在其論著《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理》頁328的一段來介紹這位神學家:

「……這位二戰後成長的天主教神學家、神甫,因其大膽的批判態度和改革精神,在戰後神學界多次引起軒然大波:他對教皇和教會的”Unfehlbarkeit”(永無謬誤論)的著名詰難,被視為當代的路德論綱,導致長達數年之久的神學論戰;他的與現代社會和人的問題緊密結合的神學論著之豐富,被有的學者與聖托馬斯這樣的大師相提並論,而且每一部重要著作的問世都引起一場轟動,很快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天主教會內部,他儼然成了激進改革的代表。這位戰後最引人注目、最有爭議的神學家,已然有力地促進了最初由新教倡導的一場自路德從以後最大的宗教改革運動,只是,它的結果將不是新的宗教分裂,而是基督教各派的合一。」

漢斯.昆在一九六七及一九七○年分別出版了兩本書:《教會發微》(The Church,台灣光啟出版社有中譯本)及 Infallible? An Inquiry,直接挑戰及批評天主教教會的絕對權威及教皇無誤論,他的論據是:教會並不是一個停滯不前的個體(stagnant entity),而是一個建立在歷史當中,又要不停地對周遭文化作出適當的回應。

”Every age has its own image of the Church, arising out of a particular historical situation; in every age a particular view of the Church is expressed by the Church in practice, and given conceptual form, post hoc or ante hoc, by the theologians of the age."(The Church, New York: 1967, p.4)

漢斯.昆主張只有神本身方是永無謬誤,教宗是人,所以不能是永無謬誤,但即使是上帝之言,各時代的人也應按個人的特定感受去理解,不變的真理應由各時代的人依照自己的處境問題而重新加以領會。這裏看到他是受當代基督新教的神學之影響,如主張聖經承載神的話、人對神的話回應之巴特(Barth)、主張去神話化、耶穌在講壇中復活的布特曼(Bultmann)等。他的言論導致他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正式被教宗約翰保綠二世將他天教神學家的身份剝奪。(參Kung in Conflict, edited by L. Swidler, 1981)但他選擇繼續做天主教神父,一九八○年代開始繼續留在德國的杜平根(Tubingen)大學致力於基督教合一的研究。

上任教宗對教會在十六世紀迫害伽利略之事認錯,可算是一個積極而有意義的「矛盾」,作為教宗,他勇敢地表現出人性的一面,也間接地承認當年教會做錯了,所以從比較積極方面來看,盼望在梵蒂岡第三次會議中,天主教會對教皇無誤論有所修定。

二、真理=唯獨聖經 (Sola Scriptura) or 聖經+傳統 (Sola Scriptura + Paradosis)

中國神學研究院副院長余達心牧師在最新一期的《中神期刊》(第卅八期,二○○五年一月,頁101-118)〈信而不思則怠──福音派神學棄守文化的代價〉一文中,討論到福音派神學的問題,文中指出因著近代詮釋學的發展,人對知識的理解及對如何確立知識產生了巨變,福音派教會一向以來把持著的唯獨聖經之真理觀成了一個困局,因著詮釋學帶來以相對主義為基礎,余牧師認為「不同取向的釋經可以令福音派在『唯獨聖經』的共同基礎上,分裂為『一本聖經,各自表述』的象多群体」。

回看聖經+傳統的真理觀,天主教一直持守的這信念。我的看法是,基督真理是由詮釋聖經裏的文字而產生出來的,任何一個詮釋者會依著一些他們的先前理解(pre-understanding)去釋放聖經信息出來,這種先前理解是詮釋者已接受的教導或傳統(teaching,paradosis)。當然天主教所指的傳統,是天主教會歷代傳下來的傳統與教導,而基督新教所指的是比較個人化的教導,其實這裏都暗藏著一些教會釋經傳統,試看一個基督徒如何開始讀聖經及理解聖經,就可以理解到天主教與基督新教也有共通之處。雖然兩教派對傳統的理解仍有不同,但是由於近年天主教徒開始自己看聖經,可以比較直接地與神對話,這一新境像很值得我們去留意。

其實面對後現代文化的挑戰,特別在現代詮釋學及知識論方面,「唯獨聖經」的真理觀正面對嚴峻的考驗,要建立完全客觀的真理觀,實在有一定的困難。

三、合一運動的可能?(Ecumenism: Is it Possible?)

現今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沒有像七、八十年代那麼盛行,香港公教真理學會出版及翻譯的《合一教理》(The common Catechism - A Christian book of faith, 1982),是當年合一運動的成果,《合一教理》顯示出:雙方在一些傳統信念上取得一致的共識,但這個合一的信念並沒有很廣泛地延續下去,天主教仍保持著以自己為首與其他宗教對話的立場,基督新教則受後現代的影響,出現各自表述及互相欣賞及批評的情況就更明顯。

基督身體只有一個,就是教會,而教會的頭就有基督,在這個身體的發育過程中各肢體互為發展,真希望有一天在主再來前,基督教會可以有真正的合一。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爭論點就是教宗是否可以做基督的代表呢?教宗的存在有甚麼意義呢?天主教二千年以來以使徒伯多祿(彼得)為第一任教宗,直至現在,仍然保持著其傳統,四百年前馬丁路得的宗教改革並沒有完全成功,西方基督教從此就成了一分為二的局面。「差異中合一」是否指日可待呢?此合一又是否包括天主教呢?合一的程度與標準又怎樣去界定呢?

無可否認,踏入二十一世紀,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在很多重要信仰教義上的分歧,己愈來愈少,讓我們看一看香港某福音派教會的信仰綱要吧:

(甲)信仰基督耶穌為贖罪之救主,為教會之基礎,以基督天國普建於世界為目的。
(乙)接納舊新兩約為上帝之言,由靈感而成,為吾人信仰及本份無上之準則。
(丙)承認使徒信經,堪以表示正宗教會共信之要道。

我相信,天主教會完全接受以上的幾點為主要信仰的內容,當然就有些天主教教義而言,我們未必能完全接受及認同,但兩教仍有很大的空間去互相了解、溝通及對話。我個人的立場是:基督教源於新約時代,為一個單一信仰,分裂是人的罪性所致。我們需要努力了解歷史,認識自己及身處的世代,了解別人,學習誠實地對話。

(稿件寄自加拿大)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7.5.2005)

Donationcall

舊回應88則


徐允傑 / 2005-06-04 12:59:47.0

一點回應


My essay has been posted on-line for just about one week. I must admit that I cannot read carefully all of the responses. The essay represents only my personal reflection about Roman Catholicism after the death of the Pope John Paul II. I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about the following:


 


(1)     Discussing about Roman Catholicism within Protestants is always a very sensitive issue. Historically speaking, Protestantism originated from Roman Catholicism. This is a historical fact that we cannot deny. However, it does not mean that Protestantism is always inferior to Roman Catholicism. We can interpret this fact based o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two can view each other as enemies or friends or indifferent entities. The crucial point is whether we get enough and correct information while engaging into discussion. Because of its sensitivity, the discussion can easily be turned into some undesirable outcome. 


   


(2)     The New Perspective on Paul is certainly a very interesting topic when discussing about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 of faith. Based on Luther’s tradition, protestants accept this doctrine as it is literally without thinking deeply about its real meaning and implication. I take a stand that justification of faith ALONE might not be literally acceptable. Faith and good acts must go hand in hand even in Protestantism. Salvation originates from the gracious God alone but the fulfillment of salvation involves human participation. This human participation involves faith and its consequence (i.e., human actions). Justification of faith is only the starting point for both Protestants and Roman Catholics. The hermeneutics of what after the justification would be the point of controversy. To be fair, we can say: Protestants emphasize the utmost importance of starting point (i.e., justification) and this starting point is sufficient for salvation while Roman Catholics holds that justification is just a starting point and its consequence (human 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s equally important. With this new perspective of Paul, the utmost importance of justification by faith alone is being challenged, since Luther’s theology was based heavily on Paul.


 


(3)     I personally also like Hans Frei’s expression "Generosity without orthodoxy is nothing, but orthodoxy without generosity is worse than nothing." It nicely captures our situation in terms of how protestants look at Roman Catholics. Based on what we have seen from the responses, we can easily feel how true this expression is.


 


(4)     To understand some general issues of contemporary Roman Catholics, I suggest Pope John Paul II’s Crossing the Threshold of Hope, which contains chapters on  The Pope: A Scandal and a Mystery,  Is only Rome Right?, Buddha?, Muhammad?,  Judaism?,  Why Divided?, etc. I personally like this little book very much because I can have some first hand material about the present day Roman Catholicism, instead of using the information from 16th century Roman Catholic Church as your reference.

祥文 / 2005-06-04 04:10:38.0

道歉聲明


鄭重道歉


 


五月三十一日給因信稱義的信,本人現在此鄭重道歉。


 


事緣本人在論天主教文章中寄語因信稱義,他/她對我作了一些我不能接受的指控,見於同日中午在聖靈啊,對不起一文的貼文,我即晚作了回應,現在午夜夢迴,良心有愧,因我作了查無實據的指控,我不應妄指因信稱義與非尼哈為同一人,也不應指他傷身邊的人,我不知,更不應論斷他/她為教會的難等等。這是我對他的人身攻擊,是我不對,我鄭重道歉!我聲明我反對言語暴力,以後會謹記。


 


順道對時代論壇表示衷心的欣賞,同工處理六月二日晚的讀者投訴時,刪除了一些大混亂中的貼文,但偏留下我的文和因信稱義在五月三十一日的兩篇,非常專業,讓我有機會再看,驚覺言語暴力和魯莽不敬。


 


無論如何,我對我說的遺憾非常,言語其實不能收回,特此向因信稱義道歉,請求原諒。論壇不刪文,不一了了知的做法非常對,我深表欣賞。


 


關祥文謹啟

虞瑋倩 / 2005-06-04 01:05:57.0

Ken_S,27點裡面有話“認真研讀聖經”


“認真研讀聖經”﹐所以就連看來顯而易見的也不放過﹑也加以研究啊﹗


隨便不研究就斷定什麼是顯而易見﹐那就不是認真了。

虞瑋倩 / 2005-06-04 00:51:54.0

agape - 憑你齋 up﹐點能夠證明﹖況且你說話完全不合邏輯﹐真係你護教變成毀教了


你文章論點建立在“普救論”有很多種。你講得出都要證明你呢句話有根據。否則你咪又即係胡言﹖


我點都會列出一個有權威既基督教網站解釋普救論既定義。你連呢樣都懶做。或者其實你根本知道你係憑空亂講﹐不過搏懵。


我也估到你答案﹐不外乎話“已經有大量資料證明天主教是普救論”(跟住舉D天主教其他宗教聚會的新聞﹐而那些聚會裡面﹐天主教和其他宗教人士其實並非一起參與宗教聚會)。或者你會話﹐你貼出來都係浪費時間﹐總之你一定唔肯拿出證據證明“普救論有很多種”。所以你為人根本不負責任。只要鬧天主教﹐你隨便捏造都得。


 


異端天主教的普救論和傳統的普救論有些分別,但基本上大同小異.都是指不信耶穌也可得救.
那麼﹐保羅豈不也是普救論的元凶﹖他居然說有些人神會按照他們良心﹑行為﹐以永生報應門徒啊。


雖然天主教也相信一些犯大罪的人會下地獄.但同時,大淫婦天主教所說的普救論,也指不信耶穌、拜偶像的異教徒也可得救上天堂.


咪又在老作了﹐天主教表明﹐只有信耶穌才可以必上天堂﹐而“不信耶穌﹑拜偶像的”﹐天主教沒有任何保證他們可以上天堂﹐但也不會斷言他們必下地獄﹐只認為神如果恩待。但天主教從來沒有肯定﹐更加不會說他們“可得救上天堂”。


做人老實點﹐否則你罵人這樣子﹐最後原來你才是不可以上天堂的﹐豈不笑話﹖



 


所以大淫婦天主教已把罪的定義和刑罰曲解,什至把不信耶穌、拜偶像等令人下地獄的極嚴重大罪,當成不是罪.


你全部都沒有邏輯﹐如果天主教根本沒有說異教徒“可以得救”﹐何來把罪/刑罰曲解﹖


 

Ken S. / 2005-06-04 00:51:36.0

如何從讀經中得到最多的領受----正確讀經態度二十七點﹕


《如何從讀經中得到最多的領受》


Thomas Watson 著
由Matthew Vogan 簡略改寫成現代文体
Evergreen 譯




1﹐ 排除障礙。
(a) 除去對各樣罪的眷戀
(b) 除去對世事的思慮,特別是貪婪 [馬太。 13:22]
(c) 不嘲諷聖經經文,不脫离聖經經文。


2﹐ 准備自己的心。[撒母上 7:3] 若要如此做,必須:
(a) 思想集中
(b) 清除污穢的貪愛及情欲
(c) 不草率,輕意地對待。


3﹐ 以敬畏的心讀經,把每一行字語都看成是神直接與你說話。


4﹐ 依次研讀聖經的各卷書籍。


5﹐ 要真正懂得聖經經文。[詩篇 119:73] 對有關聯部分的經文作相互的比較,這樣做,最能得到造就。


6﹐ 認真研讀聖經。 [申命 32:47] 要認真對待基督徒的生活,因為基督徒過活應該力爭向前, [路加 13:24] 不可中斷 [希伯 4:1]。


7﹐ 堅持記住所讀的經句。 [詩篇 119:52] 不讓它被忘怀 [馬太13:4,19]。如果你不把它記住,那它對你就未必有什么益處。


8﹐ 默想你所讀的經文。[詩篇 119:15] 希伯來語的meditate '是指心神專致'。沒有讀經的默想是錯誤的,并且必定會出差錯; 而沒有默想的讀經乃是不毛之地,不結果子的。這表示激發了熱情,還有待默想的火种加溫 [詩篇 39:3]。


9﹐ 以謙卑的心讀經。應意識到你并不值得神向你顯明他自己 [雅各 4:6]。


10﹐ 相信聖經全部是神的話語。[提后 3:16] 由于它對罪的描述,使我門知道沒有一個罪人能夠寫得出聖經。沒有一個聖人敢假裝自己的話語是神的話語來褻 神。沒有一個天使能夠以同樣的道理寫出聖經。 [希伯 4:2]


11﹐ 對聖經有高度的評价。[詩篇 119:72] 它是你的生命線; 你藉著它得到重生 [雅各 1:18]。你需要依靠它得到成長 [彼前 2:2] [參看 雅各 23:12]。


12﹐ 須熱愛聖經 [詩篇 119:159]。


13﹐ 以誠實的心靈研讀。[路加 8:15]
(a) 愿意知道神整個,全面的旨意
(b) 讀經是為了靠它來改變自己,并改變得更好 [約翰 17:17]。


14﹐ 你所讀的每一點都要應用于你自己,把每一個字都看成是跟你自己講的。 它對罪的譴責就如對你自己罪的譴責; 它所要求的職責就如神向你要求的職責 [列王下 22:11]。


15﹐ 如同對神的應許那樣,非常密切注意神的命令。要想到你怎樣需要指導就如你怎樣需要安慰。


16﹐ 不要專注次要的細節,宁可确定自己密切注意的則是大事 [何西 8:12]。


17﹐ 把你自己和神的話語作比較。你怎樣作比較? 你的心是,或不是,寫照了神的話語?


18﹐ 特別注意一些對你個人說話的章節,特殊的情況和現在的情況。如
(a) 磨難- [希伯 12:7,以賽27:9,約翰 16:20,哥後4:17]。
(b) 失去感受到基督的同在,失去笑容 - [以賽 54:8,以賽57:16,詩篇97:11]
(c) 罪 - [加拉 5:24,雅各1:15,彼前 2:11,箴言 7:10&22-23,箴言22:14]
(d) 怀疑 - [以賽 26:3,撒母下 22:31, 約翰 3:15,約壹 5:10,約翰 3:36]


19﹐ 特別注意聖經中人物的例子和生命,把它們作為生動的訓誡。
(a) 懲罰 [尼布撒尼加,希律,民數 25:3-4&9,列王上14:9-10 使徒 5:5,10,哥前 10:11,猶大7]。
(b) 怜憫和釋放 [但以理,耶利米,在燃燒熔爐中的三少年]。


20﹐ 在你感到你心中火熱以后才可停止讀經。 [詩篇 119:93] 使它不但跟你說話,而且使你极度激動 [耶利米 23:29,路加24:32]。


21﹐ 你所讀的要得到實踐 [詩篇119:66,詩篇119:105,申命17:19]。


22﹐ 基督對我們是先知,祭司,和君王。 要運用 作為先知的權能 [啟示5:5,約翰8:12,詩篇119:102-103]。要得到基督,不光是向你打開經文,還要開啟你的智力和領受能力 [路加 24:45]。


23﹐ 确定你自己真正接受神的話語,忠心,徹底詳述神的話語 [箴言 8:34] 誠摯,渴慕的等待它。


24﹐ 禱告祈求你能從讀經中得利 [以賽亞 48:17,詩篇119:18,尼希 9:20]。


天然發生的障礙 你仍能通過讀經得到好處,即使:
1﹐ 你看來得到的好處不像別人那樣多。請記住,各人有不同的收獲 [馬太 13:8],雖然你的收獲沒有別人那樣多,然而這仍是真實和丰盛的收獲。


2﹐ 你可能感到你的理解力遲鈍 [路加 9:45,希伯5:11]。


3﹐ 你的積憶力很差,(a) 但記住,盡管如此,你還是能夠有一個良善的心,(b) 即使你不能記住每一件事,你仍能記住最重要的地方,約翰 14:26能給予你鼓勵。


(www.chinachristianbooks.com.cn/new/essays/watson/HowtoReadBible.htm)

虞瑋倩 / 2005-06-04 00:49:26.0

Ken_S﹕是否顯而易見﹐在某些人眼裡面有不同理解

例如證明“唯獨因信稱義“既﹐唔需要我講到明係邊幾段罷﹖

Ken S. / 2005-06-04 00:22:09.0

但如果連顯而易見的經文都批判一番


Biblical criticism當然無問題啦﹐但如果連顯而易見﹐清晰得不能再清晰的經文都拿來在聖經批判的顯微鏡之下鄭重其事研究一番﹐就是一種化簡為繁的愚蠢行為了。

井夫 / 2005-06-04 00:09:13.0

To飲者,祥文


飲者兄:


唔洗咁客氣,稍有失準之麻,好閒啫。我地又唔係扮學者,講下自己的了解唔洗有咁大壓力喎。講開又講,你話新保羅神學重置保羅於猶太文化處境是對的,但說以前是從希羅角度來看保羅就可能啱一半。雖然近一二百年真的把保羅看成把希羅文化帶進基督教,但是自從改教以來,在更正教傳統內,保羅神學基本上是追隨馬可路德的屬靈洞見,以信心vs行為的角度解釋福音,一直到田立克都一樣,所以保羅神學一直困於教義學。你而家搞邊科?唔係新約,咁係唔係文化神學?介紹一下丫。


===================


祥文兄:


我覺得雖然在「歷史文化」這個字的字面義中,勉強也可以把新保羅神學或者第三次耶穌探索放到裡面,不過從精神而言,這已脫離了一般所謂「歷史文化釋經」。新保羅神學基本上是一種歷史研究進路。方法論上各家有不同的做法,Dunn比較緊慎,立論穩陣,但Wright較有創意,整合性更高,但立論無咁穩陣,例如他對exile及resurrection作出的高度整合,就有一點冒險性。(但我喜歡冒險) 有興趣了解多一些可以電郵小弟,私下講。呢條thread已經濫用左,與徐允傑的文章毫無關係,唔想繼續在這裡寫。其實一早話左唔答咀,不過見到大家咁有興趣就再寫多幾句,但始終要停。youngpalmuser@yahoo.com.hk

M. Hong / 2005-06-03 23:40:05.0

No need to be afraid of biblical criticism!


Christians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biblical criticism: One should neither embrace it unreservedly nor reject it unreasonably. A right use of it can deepen, not lessen, our faith in Christ and His truth.


BC is like a DJ who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background of Mozart, the context of composing his concerto, etc. This can help us appreciate more his work. However, the DJ's commentary can never replace our own listening to Mozart's concerto!


Likewise, Catholics believe that we must need faith to encounter Christ personally in Scripture during private prayer and/or public liturgy.

祥文 / 2005-06-03 23:17:56.0

更正:主頁"右面"應為"左面"

.

祥文 / 2005-06-03 23:04:03.0

論壇指南


一登入論壇是為主頁,會不斷轉。右面分幾大類,此文位置在"時代講場",一入的版面不斷加文,但同時放於不同的類別,見右面,此文在"神學問題",新的文一入就見,可慢慢傾。


Liberal不用愁了。


 


 

路人乙 / 2005-06-03 22:51:49.0

To M. Hong


你將Ken S.的講法視為一個與另一個神學思想有張力的神學思想,似乎太抬舉了。看Ken S.這幾個月的表現,大家都不是不知道他懂得幾多神學和後現代思想。他的慣常手法只不過是將一些自己不喜歡或不明白的東西標籤為「自由派」,好合理化自己的無知,保障自己心靈瑟縮在某種神學下時所需要的安全感。


一方面要承認自己不懂新保羅神學,但另一方面卻要做審判官,講到那東西不值一看,這不是自打咀巴嗎?


我如此針對地寫他,可能會被刪文的了。但是,我真的認為我沒有看錯,而他在這裡不斷把任何東西判為自由神學的做法實在是可恥和盲目的,也會傷害了很多信徒的(當然,在他眼中可能那些人也不會是真信徒,傷害他們是非常合理的。)這問題不能不講出來。


 

祥文 / 2005-06-03 22:46:08.0

請教

此新路線重視探明聖經原意,可否視為歷史文法釋經的進深發展?

M. Hong / 2005-06-03 20:46:18.0

To Ken: Difference between fundamentalist & Catholic approach to Scripture


Ken sees Paul's works as God's Word but not Paul's words.


Catholics take an incarnational approach: Just as Jesus is one Person with two natures (fully God and fully man and there is no confusion between the two), the Scripture is also fully God's Word but also fully human words but with no confusion between the two. Hence there is a rightful place for biblical criticism but one must go with due respect for Scripture as truly Divine Word.


This is the tension that always exist in the field of hermeneutics/exegesis.

Ken S. / 2005-06-03 19:28:38.0

感覺是﹕新保羅神學只是聖經有誤前設下另一新‘新派神學’罷了


保羅書信是上帝的啟示﹐是上帝的話語﹐非保羅的話語。


個人觀點﹕
聖經語言超時空的有效性不容輕視﹐或者應該說﹕語言文字的有效性本身就很強﹐只是後現代人太自大﹐過份低估語言文字的有效性而已。

飲者 / 2005-06-03 18:27:19.0

謝謝井夫兄指正

小弟果然唔熟呢範,班門弄斧,在高手面前馬上現形。加上凌晨時份神智麻麻,竟然放肆說James Dunn放下保羅,卻完全忘記了他的Christianity in the Making巨大工程。謹謝井夫指正,並向Jimmy及其所有fans說聲對不起,下次唔敢喇。

井夫 / 2005-06-03 17:35:27.0

更正問題


樓上的句子有問題。重寫如下


我係想講,將人地公司D野講出黎得唔得架?

井夫 / 2005-06-03 17:30:12.0

問蒲生

你將公司D野攞出黎講,得唔得架?

井夫 / 2005-06-03 17:25:01.0

呢本好野黎,不過...


裡面連T.W.Manson, F.F.Bruce 等都有,歷史、目的、乜鬼都講吓,係研究羅馬書的好材料。不過唔係主要講新觀點,當然Dunn都有一篇係度。


不過假如只係對新觀點有興趣,咁呢本書唔係太咁用。但係如果想研究羅馬書,咁就很合適。

蒲生 / 2005-06-03 15:44:15.0

"the romans debate" 將有中文版

據我所知, 天道書樓將不日出版"the romans debate" (karl donfried 主編), 相信對對保羅思想有興趣的信徒有幫助, 聽聞翻譯者是盧龍光牧師, 係佢一邊用該書教學時順便一邊翻譯的, 希望成書時佢會寫番篇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