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周论坛

时事沙龙

民主是永恒的醒觉

电邮:info@christiantimes.org.hk

民主运动通常有两个严峻和艰巨的时刻。第一个是风凄雨苦,面对强权打压,会教人畏缩不前。另一个是风和日丽,面对繁荣景象,会令人失却勇毅和斗心。今日的香港,正处第二种景况。

自从政府发表了《政制发展五号报告书》,在缜密的民意部署及公关策略的护航下,确实是占尽先机,令泛民主派完全处于被动,制造出一种米已成炊,不吃便整锅推倒的景象,然而当我们细心析察报告建议的内容,只是运用了武侠小说中「干坤大挪移」的倒置观念,对民主进程来说几乎是原地踏步,唯一可取,是扩大了选举委员会成员至一千六百人,令其他人较易取得八份一(如果比例不变)的提名票,让下届特首选举不再是「一人提名,众望所归」。

我们诚然明白,普选时间表需要北京首肯,领导人乃从全球战略、两岸关系、国情研判去作全方位思考;我们也相信,曾荫权的治港能力,会比董建华更符合实际的需要;我们也同意,香港经济逐步复苏,社会需要和谐团结,减少内耗,改善民生;我们更加了解,教会领袖最怕挑起争端,最想明哲保身,不想沾政治的锅,保持缄默,做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事,开重要的会方为上策。

但这一切错综复杂的元素,都不应成为放弃争取和迴避民主的借口,就算在政治清明的日子,都要保持着一种永恒的醒觉。

我们没有像天主教一样,有一个建制上充分拥有领导权柄的教区主教,但陈日君除却主教的身分,更拥有一份道德勇气与精神感召,这才是真正力量的来源。

近日,一位七十八岁的老人家,自掏腰包在报上刊登广告,表达对民主的期望。对他来说,未来的变与不变已经是影响不大了,为何仍有此傻劲,作此表态?因他深切明白民主是什么,与个人的荣辱得失并无直接关连,乃是社会走向公平、公义、理性、自由的普世价值,关系到我们和下一代在怎样的社会制度下安身立命。这也是道德的感召,与权力与身分无关。

更关键的是从政治层面去考量,如果立法会顺服地通过政改方案,等于弃守争取民主进程的桥头堡,今后再没有什么战略阵地可倚,一切唯有求恩赐──政改方案必须「三分二立法会议员通过」,成为最后的堡垒。我们一方面要求议员们能本良知诚实去投票,然而有力去影响投票取向的,仍然是香港的民意。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背后实隐藏着一个极其重要的抉择。我们深切期盼那些在只愿选择在道德议题上大声疾呼的宗派及联合组织领袖,在这个重要而且争议的问题表达意见,好让信徒有所参照,并对自己的职分和托负负责。

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牧师曾谓:「教会既非政府的主人,亦非政府的仆人,而是国家的良心,教会必须作国家的引导与鞭策,绝不可沦为其利用工具。」在大多数情况下,教会与政府的关系太融洽,对教会决非好事。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