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回應李錦綸博士〈中國教會的靈恩問題〉

I. 有關方法論的問題

不能從這樣的問卷得出以下的結論:  中國靈恩派 「重視直接獲得,缺乏養成過程、重視表象呈現,缺乏深層反省,重視團體動力,缺乏個別獨處、容易找捷徑,拒絕下工夫」。這可以是作者的看法,但不是從這調查得來的。

例一:
11. 常舉辦權能醫治大會,很有果效。A5/B1
12. 舉行萬人聚會強調集體認罪悔改、合一宣教行動。A5/B3
不能解讀為:靈恩派重視大型活動的力量。福音派也常舉辦大型佈道會及培靈研經大會,那麼福音派也重視大型活動的力量吧。

例二:
16. 信主時間長短與屬靈與否有關。A2/B4
不能解讀為靈恩派似乎暗示獲得靈恩是達到屬靈地步的捷徑。任何人見過一些老信徒那種漠不關心、死寂、固步自封的樣子,都會說: 信主時間長短與屬靈不一定有關。

例三:
17. 重生得救的人就是屬靈人。A3/B1
18. 信耶穌的人就是屬靈人。A5/B2
不能解讀為: 靈恩派對屬靈的定義似乎是有沒有聖靈內住,而不是基督品格養成的成聖。這個問題沒有提及聖靈的內住、亦沒有提及基督品格。如何可以有這推論呢?

II. 靈恩與民間宗教化問題

A. 按本人對中國民間宗教的了解,民間宗教有以下的特色,除非基督教變成這樣,不然我們不能說著重經歷神,就是把基督教民間宗教化。

民間宗教特色如下:
1. 宗教人仕只需懂法術, 生命及道德操守如何,並沒有關係。
2. 沒有會眾,信奉者與其神靈的關係不必是長期的、穩定的,可以是功能性,暫時的
3. 神靈需要信眾去維持其神的位份,人去決定他是不是神
4. 分科專職的神,只管生活某一部份
5. 宗教與道德無關

B. 以下的特色證明雖然中國基督教的增長很多時候有賴神蹟奇事,但中國的基督教卻不像民間宗教: 
1. 帶進神蹟奇事的聖靈亦同時叫人生命有改變
2. 不但有能力,亦有愛心的表現
3. 對社區有貢獻-包括:慈善工作、教育、社區組織
4. 不是利用神,仍是服在神的手下
5. 對世界有整全的了解與註釋
6. 同時重在解決終極性的問題-世界的來源、世界的性質、生命的意義等

C. 中國基督教在信仰上,確知民間宗教與基督教之區別
1. 神是超越的-不是由神或太虛產生,乃是萬有之源
2. 神是有性情的,不是靈力,但與人不一樣
3. 神的形像不能代表祂,神不被巫術控制
4. 禮儀並不是一定靈驗,精意更重要
5. 神有位格,祂不只是一股力量
6. 神是普世的神,不受地域或人事限制
7. 神是永恆的,祂永不疲倦或死亡

III. 如何幫助中國靈恩派成長

1. 一個快速增長的教會,一定會有增長所帶來的問題
2. 補救方法不是去禁止及封殺,乃是像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做法,在愛中教導。
3. 以下是一些需要教導的範圍

  1. 理性和知識的角色—盡心、盡性、盡意(頭腦)、盡力去愛神
  2. 感性及經歷的角色
  3. 超自然恩賜不能代替聖潔及聖靈的果子
  4. 將暫時的改變轉成長遠的改變
  5. 社群上的協調:協調個人的經歷與教會的特質,愛是恒久忍耐
    經歷是自發性的      教會的運作是有其定規
    經歷是不受約束的    教會的信條是要將信徒秩序化
  6. 不要把已夠四分五裂的情況更惡化


4. 領袖如何回應

  1. 不是代替自己以前傳統,乃是加上:
    不要否定自己以前的好處—乃是加上,神的吩咐是「我們要分外殷勤,有了xx,便要加上yy,有了yy,又要加上zz等,這樣,必叫我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基督永遠的國」(彼後一:5~11)
  2. 活出平衡:恩賜及經歷若不建基於神的話語上,很容易流於膚淺。保羅傳福音是以宣講、生命見證及神跡奇事互相配合的。初期教會生活以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及神跡奇事為特徵(徒二42~43)。真理上札穩根基後,我們恩賜的運作上才不會畏首畏尾。
  3. 容許在現存的途徑中運用恩賜,以致可以指引、保護及督導這些熱心份子
    神超自然的恩賜可在平凡的生活中運用,例如:探訪、與人談道、小組聚會、工作場合中。神的作為不會規限於一些形式方法,若我們堅持要用某一種次序、某一種形式運用恩賜,便把神限制了。例如:醫治的模式有多種:抹油式、按手式等。聖公會有抹油的儀式,大部份教會有為病人禱告。

(劉達芳博士為禧福協會會長。本文為作者於二○○六年十月十四日中國福音會香港分會主辦「靈恩運動與中國教會」研討會的發言稿。蒙主辦單位允准刊載。研討會講員尚包括楊慶球李錦綸。)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06.10.26)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