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亞Q大戰塔利班

近日「塔利班」成為了香港基督教圈子的熱門名字。關啟文教授、張國棟兄、徐濟時牧師等都為此而寫了文章。我也來趁一下熱鬧,就從美國與塔利班的衝突來看看香港明光社陣營的問題。

美國布殊政府以「反恐」為名出兵中東,結果泥足深陷。虐待囚犯、誤傷平民、侮辱人家文化等醜聞反而成為恐怖分子的最佳宣傳材料。 在國內也因為各種違反憲法和管治無能的行為,例如非法偷聽人民通訊、軍方醫院的醫療失誤等而聲名狼籍。這些使到布殊成為近年支持率最低的總統,現在已經有三分二的美國人不支持他。

每次當被反對派或者人民質疑的時候,布殊政府只有兩個回應。一是說﹕「恐怖分子一樣虐待囚犯、殺傷平民、侮辱其他文化……」,一是說﹕「為甚麼你們不要求恐怖分子講人權、私隱……,卻來批評自己政府?」,他們不會(或者無能力)直接回應國民的提問。

布殊政府受美國基督教極右派的影響極大,不知是不是因為受同一派影響,香港明光社陣營也表現出一樣的思維。當其他基督徒批評他們手法或者態度的時候,他們的回應就是﹕(一)「那些同性戀者、中大學生……不是一樣嗎?他們可以請願、投訴,為甚麼我們不可以……」(二)「為甚麼你們不去批評那些同性戀者、中大學生、投訴聖經的人、自由主義者……卻來批評自己基督徒?」。

美國近來非常關注中國貨物「入侵」美國,但是,其實布殊政府現在的思維,早已經被中國近代「人辦」亞Q先生的邏輯侵佔了。亞Q摸了小尼姑的光頭,然後還理直氣壯的說:「和尚摸得,為什麼我摸不得?」。聽到「恐怖分子可以虐待囚犯、殺傷平民、侮辱其他文化……為什麼美國不能?」這論點,亞Q泉下有知,必定大叫「儒子可教也」!

我和大部分美國公民都反對塔利班和恐怖主義。如果有恐怖分子殺到,我們會盡一切力量來保護國家。不過,現在我們反對布殊政府的政策,是因為如果美國以塔利班的手法來對付恐怖分子,即使成功,也只會將美國變為另一個塔利班,美國精神所珍惜的自由、人權、民主等元素會蕩然無存,而這才是最危險的。善意批評美國政府和保護美國價值是美國公民的責任和權利,如果我們不保護美國的價值,難道期望塔利班來保護嗎?相對的,是美國公民反而沒有批評塔利班的義務!

同一道理,我反對任何侵犯基督徒宗教自由的行為。如果有「極端自由主要義者」要禁制基督教,我會盡一切力量來反對。但是,如果基督徒為了打擊對手,卻在過程中引用對方的手段,即使成功,也只不過將基督教變為另一個霸權,而這正是目前香港明光社陣營的死結。美國還有民主制度來制衡總統,去年大選後,布殊政府就不得不改變她一些政策。明光社陣營卻可以完全不受監管,也不需要對任何人負責,這就令她更危險,也更需要其他基督徒的批評。批評明光社,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基督教的價值!

美國反對塔利班是正確的原則,但是以亞Q的思維來作戰,只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恐怖分子愈打愈多。希望明光社陣營的人士可以明白這道理,如果他們繼續堅持現在手法的話,那麼請最少不要以基督教代表的身分自居。

(寄自美國)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07.8.15)

Donationcall

舊回應5則


●●● / 2007-08-21 14:27:31.0

International congress- Education in Love, Sex and Life Nov 19-21 2007


International congress- Education in Love, Sex and Life Nov 19-21 2007


www.edicongress.com

●●● / 2007-08-21 14:26:25.0

以聖經為基礎探討同性戀的福音電影


以聖經為基礎探討同性戀的福音電影 :-


《我看見獸》福音電影台灣上映 以聖經為基礎探討同性戀

虞瑋倩 / 2007-08-20 19:20:18.0

阿P的言論 -- 小布殊如果懂得中文時候也許會這樣回應

這不也是阿Q思維嗎﹖

張國棟 / 2007-08-18 22:41:38.0

回應阿P

阿P君,您的回應顯示,您似乎不明白人家在說甚麼。

阿P / 2007-08-17 01:10:32.0

阿P的回應


我也認為明光社有虐待囚犯虐待囚犯、誤傷平民、侮辱人家文化之嫌,因為:


1.明光社按聖經真理不認同同性戀,使同性戀者不好受,明光社表明立場實在等同打壓虐待同性戀者,罪大惡極;


2.按聖經不贊成同性戀的基督徒,因明光社表明聖經立場而受到不肯包容罪惡和缺乏愛心的指控,誤傷平民,明光社應該學習不作聲,或者學習隨便草草說一兩句便算,不應發表意見阻止人家通過法案,便不會累街坊背負污名.


3.明光社按聖經不認同同性戀,等同醜化同性戀,侮辱人家性取向.尊重者,認同也.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