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料库

心声.信息

从捐款到奉献──四川地震对教师的挑战

早会传来祷告的声音,为四川的灾民送上祝福,但祝祷声在课室内迴盪,学生充耳不闻,眼睛没有离开过笔记,又是测验的季节,下堂便要测验了,谁理会扩音器传来的杂音?看在眼内,悲从中来,不想打断祷告的声音,也不想站在道德高地,细数学生的不是。于是,当同事仍为四川的灾民祈祷时,我只好闭上眼睛,为我的学生祈祷,求上主给他们远大的目光、广阔的心胸和怜悯的心肠。

学生知道测验考试「难」,知升学就业「难」,却不知道世界充满「苦难」。从困难到苦难,他们要走多远呢?每天每夜都被灾难场面轰炸,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灾民的生命,但资讯愈发达愈显得我们无力。旁观他人的痛苦,无论电视台如何「直击」最新情况,无论我们多么「紧贴」灾情,我们也不可能成为「他们」。于是震撼的画面让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由十元百块到千千万万,数字成为救灾追求的目标。是的,没有钱怎可让灾民重建家园?没有钱怎可购买足够的医疗补给?于是,又有更震撼的画面出现,又有更感人的场面播放,更庞大的善款滚滚而来。最怕筹得的款项成为最终目标,最后曲终人散,有钱的都出了钱,有力的都出了力,各自归回自己的生活,一切又如常。数字与苦难在不知不觉间本末倒置,捐款成为现代的赎罪券,只要努力捐款,便可买得个心安理得。

在这个功利主义当道的社会,学生每每以捐款的数目来衡量捐献的意义。新闻不断报道某财团捐款一百万元赈灾,某名人捐款一亿元赈灾。相比之下,学生会问自己的十元八块又有什么作用呢?于是,作为老师,我便陷于两难之中,我希望学生将目光从自己的困难放大至别人的苦难,但我又未能提供方法让学生参与别人的苦难。我既不希望学生以购买赎罪券的心态捐款,也不希望学生因自己的捐献微不足道而袖手旁观。我突然想起读中学时校长的一段话,他叫我们省下买汽水的钱作捐款,否则不捐也罢。于是,我又想起了圣经中的穷寡妇,我希望同学明白捐款和奉献的分别。

我请同学闭上眼睛,想像他们一天的生活,我问他们,他们是否愿意为四川的灾民作一些生活的转变,例如午饭叫冻饮的同学会否改作热饮,或者本来乘的士回家的同学会否改乘巴士,然后将省下的钱奉献给四川灾民。我提醒他们,不要捐多馀的金钱,只要「奉献」那些因为舍弃了的生活而省下的金钱。我亦提醒他们,不要利用捐款装饰自己的冷漠,忠于自己的想法,学习诚实生活。于是,同学默默地反省,安静地奉献,没有报数,只有默祷,我们也要学习从自己的困难走向他人的苦难。

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四川灾民的一分子,亦不能与他们一起受灾,但我们却可以透过舍弃,参与他们痛苦、记念他们的悲伤,爱有时不是能付出多少,而是能放弃多少。我们当然希望奉献的金钱能减轻他们所受的痛苦,但最重要的,是别人的痛苦能否改变我们,让我们变得更慈悲、更怜悯。

相关结连:四川大地震专辑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时代论坛时代讲场,2008.5.16)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