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社評

當不滿聲音衝著教會而來

電郵:info@christiantimes.org.hk

處一個多元的時代,基督徒並沒有甚麼理所當然的影響力。必須承認和接受,教會聲音只是眾多聲音之一,甚至只是微弱的邊緣聲音,未必為人所理解。但我們決不能為了明哲保身而沉默,更不能為了迎合世界而扭曲真理的價值,關鍵在於教會的聲音如何在公共空間中獲得正確的解讀,所標榜的價值得到社會輿論的認同和尊重,儘管在落實公共政策時,未必能成為左右大局的主流意見。

  上星期發生衝著教會群體而來的示威行動不是偶發事件,可視為近年來主流教會在性道德議題所持守的立場和態度一次集體的反彈,從參與者身上可以觀察出幾種特殊的組合:一、同志組織;二、出走信徒;三、網絡新世代;四、擁抱自由主義的傳媒人。從其他地區的經驗,這都是燃點改革火焰的力量。

  今次事件固然可溯源近年連串相關的爭議,至此又達至另一個臨界點。我們需要心平氣和地檢視教會在界定性道德議題上的言行和策略,畢竟教會文化較少面對衝擊和異見,但同路人只會附和,好話說盡,對手卻清楚看到要穴所在。

  我們謹提出幾點觀察,好讓關心教會在承受衝擊下應有的省思與回應。

  一、信仰本身所揭示的是一種絕對價值,沒有甚麼妥協與灰色地帶,但社會上卻以多元及相對價值為主流,在政治文化中更講求妥協與權力分配,兩者之間有著本質性的矛盾。信仰的立場當不能左搖右擺,但處理的態度卻可靈巧務實。特別在公共議題上,更需要得到輿論及市民的支持,關係到傳媒策略的運用,民意爭取和調控的部署。

  二、傳媒會是斷章取義的,既有主觀立場取向,也有客觀的新聞手法,不可能像會眾聽道般照單全收,最基本的技巧是善用Sound Bite,以精警的句語總結出意見的精華,好讓傳媒以壓縮的時間和空間(版位)中引用。唯有認識傳媒,築建關係,才能善用傳媒。

  三、香港教會在教育和社會服務上,對社會有著積極而美好的建樹,但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社會重大的議題的討論中卻缺席多時,不是別人把教會摒棄諸門外,而是我們從來沒有好好地開發言路,建構發言的空間與平台,與港人同負一軛。正因如此,當焦點針中在個別議題,忽然間要擠進一度窄門去表態,最容易引起擠塞與碰撞,亦容易引致輿論對教會的聲音以偏概全,作先入為主的解讀。

  四、目前輿論對教會最大的誤區是,基督徒只高舉信仰的立場,宗教觀點焉能蓋過其他聲音,唯你獨尊?這提醒我們要具備先知的特質,在提出警示的呼聲時,同時也飽涵著安慰、盼望與大愛;教會所宣示的並不是為了一己之私利,更是社會上超越性最強,道德屬地最高的群體,與權力與利益毫無瓜葛,在爭論中最能扮演協調和整合的角色,成為永不放棄的理想追尋者。

  五、基督宗教所展示的恩典與救贖,可以衍化為現實中的社會良知和心靈重建力量,教會和信徒需要身體力行去建構一種典範,才能為大眾所認受。一般人未必明白聖經的論述,但利他精神和無私奉獻,扶弱助貧和伸張公義,都是普世價值所重視的。唯有在這個基礎我們有所建設和影響力,始能在社會政策的推行和改革上,傳透出一種忠於信仰,福於眾人的價值判斷來。

  面對異見、批責和挑戰,我們猶須冷靜、謙柔、寬容,縱使未能說服別人改變立場與意見,但仍贏得尊重。

Donationcall

舊回應39則


TL / 2009-02-23 08:33:47.0

"一段"或"沒有出走"基督徒作者可能覺得不特殊或不在討論或關注之列,不誠實應含故意或明知故犯

幾種特殊的組合沒有列出"一般"或"沒有出走"....等基督徒,可能社評覺得不特殊或不在討論或關注之列(這是個人意見),另不是所有"漏了"/"錯了"/"沒有"都是不誠實,不誠實應含故意或明知故犯之動機,也不是不列明便是偏坦/憂慮其他人,也可能是作者想關注放在那裡,怎樣切割問題是主觀觀察,但好唔好就......。

虞瑋倩 / 2009-02-22 22:42:16.0

冷靜、謙柔、寬容....


那麼誠實呢﹖


 

佚名Anonymous / 2009-02-22 19:44:39.0

遊行只針對某些極端的基督教份子


多年來, 某些, 很強調是某些目中無人, 唯我獨尊的基督教人士, 只是以他們認為是正確的聖經觀點去處理一個多元社會的公眾事件. 某些人士仍然以中世紀的思維方式去對待異見份子. 我所認識的基督徒並非如此

古斌 / 2009-02-22 12:19:29.0

想像力

想像一下,當讀者是余牧時,這篇文就很有用了。

ting / 2009-02-22 11:02:13.0

也來表達個人感受


1.筆者過往多年在小堂會聚會工作,深感現今基督教圈子沒有可作代表的資深有份量的教會宗派領袖、神學家(像從前滕近輝牧師等)。若有像蘇牧師、余達心院長站出來說話,表達意見,尤其牧靈工作的關切;又有明光社和時代論壇的興起,當然也有基督徒學會、性文化學會等議論組織,甚或出來表達意見的二一五行動的陳博士等人,其實是可喜的現象。筆者期望,這些事件的磨練、考驗,漸漸孕育明日基督教的真領袖。那就是教會之福了。像今天,論政時,常說發掘並培訓明日的政治家,基督教又豈何不提供機會,讓信徒起來,擔家作主嗎!相信我們可以正面地看這類社會、宗教事件。


2.事實上,今次之爭議的起步點是什麼?焦點又是什麼?彼此關注是什麼?豈是人權?同性愛之信仰立場?牧養之情懷?政府立法之條例?大家對事件背後的隱憂?基督徒右派霸權之興起?某些少數人之聲音?陰謀論是誰來領導基督教等等?讓我們撥開雲霧,冷靜看看究竟今天發生什麼事?我們做緊什麼?發緊什麼嚕蘇?千萬不要意氣之爭!這樣對教外人士,未信者帶來什麼影響呢!教會合一和見證又去了那裏!


3.平心而論。蘇牧師立法局言論,似乎講過了頭,不單智慧和場合,實在表達了不合宜說話!對通過條例後產生更多養鴨一族、HIV感染等說話,顯然毫不科學並語帶悔辱,對同性戀人士又對教會信徒帶來負面影響。蘇牧師曾說若令人不安,願意收回這些說話(大意如此)!也許作為教會領袖,也應有大將之風啊。可見說話需要慎重,勒住舌頭多麼重要!一言興邦,亦會一言喪邦。有時令人感慨,贏了小小口實(不吐不快的衝動感受),卻失去多多人,對教會印像差劣啊。值得嗎!

3715 / 2009-02-22 08:57:43.0

再回高貴的維記先生

我跟張國棟和你都沒有甚麼過節,只是評理而已。我也不想再在相對主義上說甚麼,只想再請你看清我回應劉多加的話,並不是阻止人批論,而是異議劉多加對教會異見者的特別「提醒」,我只是將這提醒的適用性擴展至所有人身上,我不反對這個提醒,我只覺得它不是特別對某一群人才適用而已。

維記 / 2009-02-22 00:32:05.0

回3715


我不知道你跟張國棟之間有何瓜葛,也沒有興趣知道,我也不知道你的留言與歷史,也沒有興趣知道。我只是就著你有關「比較中立的人」的留言作出回應,也只是針對有關的留言,跟誰說這段話沒有關係,對著是另一個人作出有關的說話,我還是我指出,說出根本不存在這種人,所以這一邊為那一邊是「無事化小,小事化大」,而那一邊認為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邊說那邊不斷放大危機,那一邊說這邊不斷化危機為無事這類說話的人,就是持著坊間後現代式的相對主義立場,否定真相(理)是可以找到的,這也就是我所說的虛無之小學。你大可以直接回覆我,我這樣有何問題,單單否認自己不是,是無意義的。你還攪錯了一點,我沒有在指責你,而只是在以事論事,只是就著你的內容作出批評,跟是否自義也沒有關係;可能在你來說,凡是批評就是指責,才會說出甚麼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留意自己在審判台前這類說話,把討論的焦點完全扯開了--令讀者忘掉原來要談的是社論內容是否公允,而轉為談評論者的心態(是否自義),這不是在破壞對話和溝通,不是在混淆和迷糊討論的焦點嗎?


你不喜歡我或其它人對社論的回應,這沒問題,但要回應的話,就請你直接作出以事論事的回應,而不要再高高在上的作出指指點點,轉談甚麼不相干的無謂說話,或把批評混與指責混為一談的偷換概念遊戲,來插科打諢一番,中斷了人們正在進行的正常討論。

3715 / 2009-02-21 20:18:46.0

回維記先生

你如果看過劉多加的留言,就明白我說的不是你認為我要說的那種「不喜歡各人正在進行正常之討論之行為,是完全破壞對話和溝通的討論的。」

當張國棟說到「比較中立的人」時,他所指的不是抽象的,而是他自己投射一個他認為「比較中立的人」來看某些說話,像法庭的理智的第三者一樣,而我則懷疑,他口中所指的「比較中立的人」,是否真的比較中立。找一個關心這課題的人來看,他會否只是第三種意見或第四種意見的持有者,而不是「比較中立的人」?我也許說得不太好,我的意思不是說不可能存在一些在這爭論裡中立的人,而只是說在張國棟所關心的那個爭拗中,那些閱讀者(和發言者),至少是張國棟投射出來的「比較中立的人」,未必真的是「比較中立的人」。而這一大段東西,緣起張國棟指控有人(他可能是指控我),同情地理解某一邊(這次社論),而將另一邊的文字就「化大,化小,化無」,是cunning of reason。他這種斷言,我不太同意。

我當然也不是如你所說,要抽象地談甚麼虛無之小學,也不是搞甚麼後現代式相對主義。你跟張先生似乎最近都對人有很多指責。

維記 / 2009-02-21 19:06:08.0

沒有「比較中立的人」?請分清楚多元主義與相對主義


在實踐上,或許的確會很難找一個「比較中立的人」出來,沒有一組人是被所有人都認為是「比較中立的人」,然而因此就認為根本不存在這種人,所以這一邊為那一邊是「無事化小,小事化大」,而那一邊認為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邊說那邊不斷放大危機,那一邊說這邊不斷化危機為無事,也就是說,真相(理)是找不到的。這是坊間後現代式的相對主義立場。


3715個人相信甚麼,其實並不重要,但卻不斷在各人俱嚴肅地討論事情時,出來插科打諢地大談一堆對論論全無建設的虛無之小學,不但混淆和迷糊討論的焦點,而且還以獨斷的甚麼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留意自己在審判台前等信仰語言來包裝其不喜歡各人正在進行正常的討論之行為,是完全破壞對話和溝通的討論的。

3715 / 2009-02-21 16:02:09.0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留意自己在審判台前

不應只針對出走信徒。我們可以批評人,但不可以為自己總是在上帝那一邊。劉多加弟兄可能出於關心,有幾成肉緊,不過千萬別自義。有時,出走信徒是基於正義感才出走,因為教會不夠正義。有何等多的人因為認為教會虛偽而不信基督,這是我們仍然相信的人要多加留意的。

劉多加 / 2009-02-21 14:28:23.0

當中有出走信徒

我認同時代論壇所言當中有『出走信徒』存在和參予其中甚至企圖魚目混珠。不然的話這等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士應該小心自己言行他日在審判台前的展示。

3715 / 2009-02-21 11:24:41.0

時代論壇向來都沒有否認教會有異質的聲音

我當然不是時代論壇的員工,只是一個支持的讀者而已。時代論壇向來都不否認教會裡有不同的意見,在以前SODO時就出了一本文集,在現在網上也有一個專欄收集了過去關於歧視法上的爭議。

虞小姐說隊伍中有留在教內的基督徒,「隊伍去到恩福堂門口﹐有部份人自發留下﹐由陳士齊誦讀“聖法蘭西斯禱文”﹐其實部份遊行的基督徒用他們信仰方式表達對宗教右派不滿。」這一點其實時代論壇也有報導,沒有任何隱瞞。可能由於社評著眼於四類特別值得留意的燃點革命的動力,所以那些沒有被提到的組別,就有被忽略的感覺,也在這種忽略下,被讀出一種將被忽略者邊緣化的效應。

我覺得時代論壇是想從整體教會而發言,按著基督教的思想,一個肢體軟弱,就是全身的軟弱。在這種教會一體的精神下,時代論壇很少是在爭議中站在某一派別之中,而是視爭議中的不同派別都是教會的不同部份。這種觀點不一定討好,這一邊可能認為她無立場,或扮中立;那一邊又可能認為她親建制,討人歡喜。總之一個站在中間的人,總是最容易兩面受敵的,兩邊不討好。

3715 / 2009-02-21 10:52:29.0

誰是「比較中立的人」?

在一個赤熱化的尖銳問題上,有沒有一組人是被所有人都認為是「比較中立的人」?
可能因為根本不存在這種人,所以這一邊為那一邊是「無事化小,小事化大」,而那一邊認為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邊說那邊不斷放大危機,那一邊說這邊不斷化危機為無事。
找一個「比較中立的人」出來,可能才是最難的事。

虞瑋倩 / 2009-02-20 23:25:25.0

社評教會也看﹐因此可能編輯有所顧忌


不知道是否我有點小人之心﹐不是編輯猜想﹐而是如果認同了這個組合有信徒 (未出走﹑不是自由派)﹐間接就承認了教會是有分歧的意見。


這點同社評基調就會出現矛盾﹐因為社評基調是﹐整個教會被人衝著而來﹐而不是“部份”。


這個基調其實呼應著一個主題﹕沒有宗教右派﹐基督教沒有左派右派等等。


好似下週二舉行的一個座談﹐宣傳提及知名立法會議員大罵某牧師﹐誰都知道這個“知名立法會議員”也是基督徒﹐受浸的﹐返一間完全不是“自由派”的普通教會 -- 宣傳不提及這位基督徒身份﹐有什麼玄機﹖


此外下週二是臨時請了朱耀明牧師出席。平日他和主辦者不多合作﹐這次加入﹐又可能是響應主調 -- 基督教沒有左派右派。


 

虞瑋倩 / 2009-02-20 23:01:04.0

我對時代論壇沒有說明我們隊伍裡面有基督徒也很失望


隊伍去到恩福堂門口﹐有部份人自發留下﹐由陳士齊誦讀“聖法蘭西斯禱文”﹐其實部份遊行的基督徒用他們信仰方式表達對宗教右派不滿。


作為遊行籌委一員﹐我們是知道有基督徒參加這次遊行﹐也很歡迎﹐因為公民社會價值就是包容接納他們也在我們當中。


可惜時代論壇似乎太凸顯了“出走信徒”﹐而忘記裡面有很多仍然在信仰裡面的人。


這種標籤的做法只會令基督教引火燒身。


 

張國棟 / 2009-02-20 22:36:24.0

同情理解?

這網站裡有很多基督徒讀者,對支持某類立場的文字有十分同情的閱讀,如此,那些話就算在一個比較中立的人眼中看為不當,他們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另一方面,反對某類立場的文字呢,他們的閱讀卻十分不同情,如此,那些話就算在一個比較中立的人眼中看為無問題,他們都可以「無事化小,小事化大」。

可能他們是無意的,但卻不因此沒有偏袒或失言。跟這類朋友是無法談下去的,因為他們表現出來的回應動機,只是要維護某些他們早已定意不容別人批評的觀點,而不是看看那些觀點是否有問題,或表達不當。很奇怪的,在一般教會生活裡,就算甲說了一句無心話令乙認為不當,或甚至受傷,很多基督徒的判斷都會認為甲應該向乙解釋,甚至有需要的話,道歉一下也無不可。然而,在某類議題上,即使言論突兀,好些基督徒的態度卻只會不斷護短,講到好像無事發生過似的,彷彿某些人連無心之失都永遠不會犯的,並且,有些人還要倒過來對批評者進行抺黑和人身攻擊。

理性,有所謂 cunning of reason 和求知的理性的分別。現在很多人表現出來的,都是前者,是鬥咀和一時之氣的表現,但往往卻因此把真正問題略過。


(不要想了,我相信有人會立刻想寫,「張國棟對某些立場的解讀十分不同情......對另一些卻又十分同情.......各位無謂理會他好了。」請不要把這網站的回應欄低俗化。躲在筆名後不代表這樣做是對。)

維記 / 2009-02-20 16:28:45.0

不滿聲音衝著教會還是某(些)教會而來呢?


我對對這篇社論相當失望,不是因為其主張,而是其錯誤的觀察和定位。除了張國棟已指出了,參與者不只是社論所指的四類人外,還至少有以下的問題:


首先,社論完全忽視是次不是反宗教運動,而是反宗教右派運動,把針對的對象由某(些)教會放大到整體教會,是相當不客觀和不合理的武斷定論,也誤導了讀者,以為這次是社會中反教人士對基督教會的一次行動。


其次,我認同社論中所言,基督教某些價值是絕對的,不過,是次行動針對的,主要不是這些教會堅持的價之內容(這方面一直以來社會人士都很清晰),而基本上是這些內容是在錯誤時間、地點和手法提出來(如蘇牧師在立法會福利委員會討論如何修訂家暴條例中,提出錯誤及不相干的侮辱性言論)。社論完全漠視這點,而只是堅持主張基督教價值是必須的,根本就是把焦點放錯地方。

3715 / 2009-02-20 16:28:21.0

燃點改革火焰的力量

社評:「...從參與者身上可以觀察出幾種特殊的組合:一、同志組織;二、出走信徒;三、網絡新世代;四、擁抱自由主義的傳媒人。從其他地區的經驗,這都是燃點改革火焰的力量。」

1. 同志組織─ 各種彩虹組織
2. 出走信徒─ 主辦者之一虞小姐和離教者之家的諸位朋友
3. 網絡新世代─ 反網絡廿三條的網絡朋友,今次遊行主要乃透過互聯網組織起來
4. 擁抱自由主義的傳媒人─ 民間電台的阿牛??

當然,社評未有提及還有陳士齊(據稱資深右翼信徒)與其他未有出走的信徒,不過社評又未必如張先生所說,有把遊行中的信徒打成自由派或出走信徒,因為社評說明是觀察出幾種組合,而這些組合都是燃點改革火焰的力量。社評沒有表示以上提出的四點就是參與者的所有類別。

希望我的意見不會被看成一種滋擾,又或是抽秤隻言片字 (假如這樣的話,我先道歉)。我的目的只是表示我對社評中這段文字的一個解釋而已。

張國棟 / 2009-02-20 13:14:51.0

一些評議

這社評的五點省思很有提醒用,可是,這社評卻有一些頗嚴重的錯誤。客套話不講,坦白說,我認為《時代論壇》有責任在下期出一些更正啟事,因為有關的錯誤(見下文)會對一些信徒造成很不公平的傷害。



參與那個示威行動的,社評說有四類人,「一、同志組織;二、出走信徒;三、網絡新世代;四、擁抱自由主義的傳媒人」,這有點失實或偏頗。因為那裡還有一些基督徒,他們沒有出走離開教會,他們沒有放棄信仰,也沒有變成甚麼「自由派」,但卻不認同明光社陣營的手法或立場,或不認同蘇穎智牧師的言論。若社評撰寫人有略為抱著求證心態去那個 Facebook 群組看看,便知道是有這類基督徒的。但現在只說是「出走信徒」,若非不合理地對那些信徒描述為「出走」,就是沒有了解清楚就猜想。

這一點,亦是這社評的整體問題。不滿聲音,主要不是衝著教會而來,而是衝著「宗教右翼霸權」。人們固然可以否認那是一個霸權,但把他們的示威對象視為「教會」,則妄顧那些主辦團體的聲明,他們說,他們不是反對整個基督教,不是反對教會,而是反對某些基督教團體企圖將其倫理價值強加於社會。再一次,人們固然可以不同意那些基督教團體企圖將其倫理價值強加於社會,但把這個示威定性為「衝著教會」,不滿基督教,是完全沒根據的,有失報導新聞的規則,亦只會在已經混亂不堪和互相指責的情況下,搞得更亂。實在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坊間報章對那遊行報導完全不及《時代論壇》詳盡,但到最後,這個本應對那遊行最了解的報章,卻連那示威團體的基本立場都講錯。

並且,這個錯誤再一次把那些不太認同明光社陣營的手法或立場、或不認同蘇穎智牧師的言論的基督徒,打壓為一些「出走信徒」,有意無意的催使教會裡的信眾把那些不認同的信徒排擠。這類信徒其實很可憐,自從2004年明光社陣營反對性傾向歧視立法後,他們經常被教會論述當作透明、或假信徒、或不中立、或假道學、或出走教會!他們從來沒有獲得半點正面的描述,因此亦沒有獲得甚麼尊重,彷彿過街老鼠,人人得宜誅之。其實這類信徒不少的,但他們在教會報章等空間很少表達意見,結果就不斷被人傷害。

另一問題是,為甚麼那些有份參與的傳媒人叫做「擁抱自由主義」?不是任何不認同明光社陣營的手法或立場、或不認同蘇穎智牧師的言論的傳媒人,都是擁抱自由主義的。當然,這又牽涉到甚麼叫做自由主義。但暫時,這個名詞仍沒有明確和普遍的定義,亦在教會圈外不流行的。那麼,這就有點自說自話之嫌。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