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教會對「八十後」的思考(二)

後現代世界對真相的認知,不再輕信任何「權威」言論,一切從人而來的論述是相對的。「八十後」要由己出發,發掘真相。五十後的教牧可以自由地發表對「八十後」的意見,然而聽取與否,則不在於講者(或筆者)的知識、經驗、地位或權力等。「八十後」不會偏聽一家之言,他/她會自行透過網絡與網絡社群來了解全貌。

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於《N世代衝撞》,描述N世代(泛指一九七七至二○○○年出生及成長於數碼化媒體的一代)的文化特色:強烈獨立感、情感與理性開放、高包容性、自由與強烈表達、創新、早熟、玩樂、探究精神、即時感、敏感、驗證與信任。「八十後」於扁平化的世界,同樣呈現泰普史考特經全球各地研究後,歸納而有的精神面貌。

如本港「反高鐵」集會,部分「八十後」於示威過程中,有示威青年搞「最英俊警員選舉」,對「五十後」或其他人而言,這是難以接受的!但「八十後」一代,喜歡「協作」,remix and rematch,邊工作邊玩樂,示威集會是嘉年華,既可悲情苦行,又可歡樂喊叫,「快樂抗爭」;此種玩樂精神可能在成年人眼裡簡直「不知所謂」。當然,筆者與「八十後」也反對一小撮示威者表達的過激行動。

「八十後」基本上對「建制」與「權勢」投不信任票,因為在他/她們成長過程中,他/她們領受了成年人不少「假大空」的言論。在網路成長的一代,不會輕信未經驗證的資訊,對所有事物抱持存疑態度是正常的。因此,成年人如何取得「八十後」的信任,才是關鍵所在。無論政府官員、堂會教牧或長執,根本不能訴諸個人權威:「你信我 !」就能成事。「八十後」觀察一段日子後,發現對方真誠可信,才會改變態度。

「自由選擇」是「八十後」強調的核心價值,這說明了政府「高鐵西九方案」的先天不足。為何不能有其它選擇?當政府各項土木工程向大發展商傾斜,公共空間成為屋苑或商場的私地,「八十後」對政府的「發展論」自然不會信任,「八十後」並不認同城市的建造一定要經濟主導的「真」理,他/她們對「美」與「善」有更大的好感。

華人教會對「真理」的執著是對的,但當我們的信仰只有說教式「真理」,失掉了「真理」本身呈現的美感,與「真理」要求對世人的善行,我們的姿態方式決定了對方的回應。試以同性戀課題為例,「八十後」對他/她們生活方式是開放與包容,不一定認同同性戀者的政治議程,但當教會領袖只單向地訴諸真理,漠視了言語與態度之美,又未能向同志群體或其它人士釋放善意與善行,我們自然把更多「八十後」推向另一方。

筆者並非反對真理的重要性,只想說明單一訴諸理性或權威,對「八十後」而言,他/她們不會欣然接受;現今堂會內的「八十後」表面是接受(為了立足於堂會,無謂自找麻煩),實質的反應可能是評彈講者「弱智」、「低B」、「又是這套」等。真理需要教導,但「道」要「再呈現」(re-present)為人文山水之美,關愛貧苦、大地與動物的善,方能成為「八十後」聽得明的真理。失掉了美與善的福音,如同經濟發展論一般,不能帶來預期果效,倒是造成離家出走的一代、或在堂會內沉默是金的一群!(待續)

相關文章:胡志偉:教會對「八十後」的思考(完結篇

(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10.1.22)

Donationcall

舊回應3則


佚名Anonymous / 2010-01-24 20:13:53.0

前後矛盾的論點,繼續標籤下去

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於《N世代衝撞》,描述N世代(泛指一九七七至二○○○年出生及成長於數碼化媒體的一代)的文化特色:強烈獨立感、情感與理性開放、高包容性、自由與強烈表達、創新、早熟、玩樂、探究精神、即時感、敏感、驗證與信任。「八十後」於扁平化的世界,同樣呈現泰普史考特經全球各地研究後,歸納而有的精神面貌。

對「八十後」而言,他/她們不會欣然接受;現今堂會內的「八十後」表面是接受(為了立足於堂會,無謂自找麻煩),實質的反應可能是評彈講者「弱智」、「低B」、「又是這套」等。



究竟那些在堂會被馴養了的八十後,是否真的如作者所說(為了立足於堂會,無謂自找麻煩)?

作者以(立足於教會)=權力,(無謂自找麻煩)=馴養,來分析教會內的八十後青少年(這可能是作者的堂會而矣),實感有以偏蓋全之說,豈能代表本地八十後的基督徒的聲音,只會誤導其他五十後教牧的論點,以為堂會的八十後便是如此

那些背後的「弱智」、「低B」、「又是這套」的論調,可能正是指出了某些五十後教牧的牧養真相(truth)?牧者有是否用心聆聽?

繼續標籤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對話及信任

張國棟 / 2010-01-24 09:05:51.0

有待交代

把真理與美學連在一起,然後聲稱這是兩代的分別所在,理論上這是一個 big claim ,涉及美學哲學、神學、社會學,並不容易論證,而事實上,胡牧連論證的嘗試也沒有,他只是用含糊用語斷言,連引經據典地訴諸某某學者之說也沒有。為甚麼這樣就當是講完了這個論點?



用同性戀問題來做例子是很困難的,也不見得胡牧做得成功。一方面他不敢得罪上一代,堅持上一代做得很對,只是在堅持真理,天經地義,另一方面,他卻要解釋為何上一代應該容許和體諒下一代對同性戀有多點包容。我恐怕胡牧並沒有那個政治能力或勇氣走在這兩類人中間作甚麼調解。

(當然,這裡還要問,胡牧如何看待自己在反同志運動的角色?他是上一代抑或下一代?他認為上一代可以改善的地方是甚麼?......)

張國棟 / 2010-01-24 08:48:34.0

華人教會豈不也有信任危機?

華人教會豈不也有信任危機?這不是應該拿出來談談的麼?

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46465&Pid=6&Version=0&Cid=150&Charset=big5_hks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