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料库

昔日新闻

《时代论坛》专访
漂流北京.曾雪仪
(2月6日消息)

大学毕业后,不少年青人都想寻找稳定而有前景的工作。廿四岁的曾雪仪(阿雪),却放下化验室稳定的工作,展开寻梦的旅程。她跑到北京外围,年半来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当志愿者;与盛世中国相对,那些小人物毫不起眼,阿雪却视他们为宝贵。《漂流到北京》不仅是阿雪与农民工子弟的生活记录,更是她与上主的协定。透过文字,展现「在别处的中国」。

今期《时代论坛》专访了 这位年轻的勇者,以下为部分内容:

践梦需要勇气

雪生于平凡家庭,热衷社会服务,大学毕业后在化验室工作。稳定的收入、安舒的工作环境没有令关心社会的阿雪安于现状,就在此时候,突破机构的暑期活动把她与家国结缘,亦令她的生命转化。

  大学时期的阿雪,在突破国际领袖训练营(LA Camp)中沉思人生:「蔡元云医生的分享,我被他深深的热情打动,提醒我作为国际华人的身分。」这种热情的牵引,令想在大学寻找生命方向的阿雪很有影响,而且营会有晚是在长江边静思,更引发她寻找、认识自己,并祷告细问上主可以为国家做什么。这夥年青感动,没有随营会而逝,相反她将反思、祷告放在心中,不时思忖,及至参与突破U-Action计划,撰写关注社会弱势社群的计划书,并在导师带领下,冲出香港,亲往北京现场十多天,与农民工子弟相遇。

 
阿雪在民办学校外

  「十多天的认识,当然不足够。他们(农民工子弟)为数众多,而且将会是中国的栋梁,对中国未来影响很大。可是,他们的生活鲜有人理解。」带着挚诚的心,阿雪想用笔,再赴北京,将他们的故事记下来,好为更多人关注。出发前,阿雪有很大挣扎,如父母的想法、北京的学校安排、经济上是否能负担等,「自己唯有不断祈祷,盼望得到出发的印证。」连番的思虑,终在教会弟兄、导师祈祷中,得到确认,「他们皆在代祷中,领受上帝要阿雪去。」那位导师其后在教会成功为她筹募足够经费,阿雪亦决心不再被忧虑牵绊,说服了不赞成的家人和朋友,放下工作,踏上中国之旅。

农民工子弟的舞台

  曾在香港玩过「一人一故事剧场」的阿雪,相信每人有自己的故事,都值得被聆听,遂于○七年来到北京,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当志愿者,教授学生排戏、做戏等艺术工作,一方面拉近距离,更认识他们,另一方面,她相信戏剧可以使人成长。

  不过,在北京三个月来,阿雪随即受到打击。「戏剧小组做不出什么表现。学生们又不时失约,大都只在抱着好得意,好想尝试的心态。」茫脸灰然的阿雪质疑,搞戏剧是否多此一举,不如干脆只做家访,笔录他们生活即可。○八年,这班戏剧小组学生有机会来港,在突破举办的营会中演出,使阿雪感受到,他们确有成长,只是步伐不同、阶段不一而已:「有位女学生最令我印象深刻。原本,这位女生不爱动,而且欠缺自信,连对着镜子观望自己都不敢。渐渐地,她敢于对着镜,去扭动身躯,肯去欣赏自己。我感到由心满足。」

  事实上,农民工子弟来港表演戏剧,虽只在一个营会演出,但对他们来说,是给港人的首分见面礼。「当时,他们排练时不专心,有位男同学即嚷道:『你们认真点!这是我们首次来港,我们的演出,是让香港人知道我们其实是怎样的。』之后,他们果然认真彩排,演出效果不俗呢!」阿雪欢欣地说……

浏览全文可按此,订阅则可按此

www.christiantimes.org.hk,时代论坛每日快拍,2010.2.4)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