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生命不能沒火,也不能只有火
《時代論壇》專訪盧龍光

  反高鐵、五區公投、起錨超錯、光譜重排……上半年香港社會種種風起雲湧,似成過去。但普選真假,前路十年茫茫,還不知何時再起步。當民間社會比政府望得更長遠,信徒教牧更關心,當「八十後」成為跨代心性,下一步的普選路會怎樣走。

  長年關心社會政治議題,剛剛結束安息年的盧龍光牧師,雖然經常人在海外,但仍心繫香港。聽他給香港政治生態來個半年結,除了火熱,還多了一份清醒的距離。

羅:羅民威(《時代論壇》總編輯)
盧:盧龍光(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

羅:知道你剛完結安息年,但一直很關心香港的政制狀況。你認為最近泛民的「光譜重排」,對香港爭取全面普選有何影響?

盧:當說到民主、政制,我們基督徒認為沒有絕對的對錯好壞,我們只要堅信人人生而平等、也是上帝所造,並有一樣的責任和權利。但不同人去爭取達至這目標時可能有不同想法,所以會選取不同路徑。今次「光譜重排」正反映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社會的現實,我從中看為最重要的,就是香港人怎樣做到彼此間有基本尊重,能彼此溝通、尋求共識,在達到普選的共同目標下擔當不同角色,例如有人走在前線、有人在後面、有人較激進。我只是擔心內耗,由回歸前到現在十多年,這仍是我很擔心的問題。要是泛民分裂,這只會令當權者得益。

  我個人對民主黨的改變有少少意外,因為以前他們中間有幾位很極端,不認同妥協。我一向認為妥協是藝術,人們經常批評這是「轉軚」,其實這不是對錯的問題,打過比喻:你駕著車,看見前面有路障,難道你還要衝過去嗎?達到普選需要對策,但同時原則仍要堅持,例如上次○五年政改,政府沒有做好足夠的溝通,所以否決是適當的;今次政改高官落區大叫「起錨」,你可能覺得他們做得很少,但這對他們來說其實不易,他們也發現這條路不得不這樣走,他們已走了不少步。我不算很清楚區議會方案,但今次讓我看到,香港人爭取民主是要相互的,第一,香港人首先要團結;第二,中央願意溝通和信任香港。今次雖是一小步,但卻標示著有一定的溝通渠道,這是一個好開始去建立互信。

羅:有人批評今次政改打破了一國兩制,民主黨要先與中央溝通,特區政府才能行動。你又怎樣看?

盧:這是原則與妥協、理想與現實的問題。七一遊行後開始,中央的影響力、參與度大了,這也反映特區政府就是無能,不能達到溝通功能,但始終受命於中央。何俊仁(民主黨主席)都知難做,他的舉動會弱化特區政府的角色。但事實上,特區政府都知自己不能擔當溝通的角色,港人難以等待她成器。所以,我認為三面的互動更健康。

羅:但當中會否有機會迷失?民間社會又可以擔當甚麼角色?

盧:民間社會也是多元的,沒有特定角色。例如社民連,我並非認同他們所有立場,但去屆立法會改選時我怕他們輸得難看,就投了他們一票,後來才發覺他們也得到不少支持。香港的民主文化其實並未成熟。如果你仔細問我,我會說香港的民主文化雖已達到普選程度,但只屬初級,例如上次五區公投香港人也不明白。我認為民間有多元角色,需要走位,你是激進也好,保守、建制也好,這根本沒有黑白對錯,只是太多人看得太簡單。

羅:有人認為民主、人權等價值與教會有衝突,甚至認為民主政治與暴民政治是一線之隔。你怎樣看?

盧:在九七以前,有牧者說不應高舉人權,因為我們應強調神權,而不是人權,的確他不是完全錯的。如果我們只強調人權是危險的,會以為人權至高無上的。我們要知道,人權是基於上帝的愛和創造。人權要約束,也不是絕對的,我們不要忘記人是照上帝形象做的。

  民主黨說他們的民意很高、不少人贊成他們的做法,但其實以前投票支持他們的朋友可能才是最反對他們的人,那麼你說民主黨應聽哪一邊呢?這是政治運作上的說法,但我想說的是:雖要考慮民意,但民意不應作為絕對的主導。

羅:教會在公民社會中擔當著甚麼角色?

盧:教會最重要的不是政治角色。我以前被稱為政治牧師,但我拒絕了被委任當區議員的邀請。因為教會在本質上不是政治團體,而牧者的職責也不是做政治工作,但教會所做的事、所說的話要有正面的政治影響。教會在公民社會中要保持良心,也要在教會中包容不同政治立場的人,教友可以加入社民連,也可以加入民建聯,因為作為基督徒並不會決定你的政治立場,雖然立場、策略、在不同課題上可能沒有共識,但大家都有一樣的理念,例如肯定人的價值、尊重的價值、生命的價值、人應有自由和民主等。教會最核心考慮不是政治,而是人……

瀏覽全文可【按此】,訂閱則可【按此】。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10.7.24)

整理:梁瑋晴 攝錄/剪接:譚彼得

(專訪的錄像剪輯,請留意本報網上電台:radio.christiantimes.org.hk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