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周论坛

众议园

从《论尽基督徒》看为何基督徒不像样?

道刚出版了新书《论尽基督徒》(Unchristian),月前找我为此翻译书写些文字,好有些本土味道。首先,笔者肯定天道编辑与同工的勇气,出版一本有可能引发争议的书,当今本港福音派教会(差不多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须要不断「自我批判」,才能保持信仰的纯真。

  笔者曾就书名表达意见,建议「为何基督徒不像样?」不被采用,笔者认为「Unchristian」翻译「不像样」比「不肖」好(不肖当然有子不似父之意,也有品性不良的贬义) ; 毕竟,《论尽基督徒》较《不肖基督徒》中性而不太有杀伤力。

  我于《论尽基督徒》剖析「基督教的形象出了问题」(第一章),这不独是美国的现象,也是近期香港教会要面对的挑战。名牧的「政治化」言论、全球祷告日风波等,同样说明教会世代之间的代沟严重,价值之战更为白热化。

  两位作者David Kinnaman与Gabe Lyons花了三年研究,访问了数千名十六至廿九岁的年龄组别,了解此群「马赛克族」或「后婴儿潮」对整体基督徒的观感,结果发现「新一代对基督教的不满和敌意升温。」(第二章)为何新生一代对建制教会如此反感,这股全球趋势同样值得我们思索。

  为何新生一代的教外人看我们是如斯负面:「思想封闭、反同性恋、反堕胎、易怒、暴力、不合逻辑、建立帝国、得救至上、不能与人和平共处」(第二章)?我们的形象出了什么问题?当教外人普遍地视基督徒「不太像样」(UnChristian),无论这些见解是否合情合理,教内信徒要反省是:我们哪些言行导致外界对我们有如此落差的观感?同样,「八十后」、「九十后」等对建制教会的质疑与批判,我们也要学习虚心聆听。

  按笔者观察,华人教会代沟什为严重,在位的中年或长者常要求在下的青成年「要顺服」,或单向地作出指令,谁知新世代是「对话世代」:「要讨论、辩论、每事问」(第二章)?沟通方式的差异有时带来「提问等同不信任」或「平等对话就是不尊敬在上的」等矛盾。

  教外人批判我们「不太像样」,通常基督徒有三种回应的态度。第一种是指正他们的误解,我们作为耶稣的跟随者,誓不低头,并坚持「为真理受逼害」的心态,有部分教会领袖与信徒选取此种「敌我分明」的作战态度。第二种则是奉迎讨好,我们要尽可能改变信仰价值与生活方式,为要我们成为受人欢迎而非令人讨厌的基督徒。第三种则是承认教外人的印象,有对也有错;我们的信仰价值有不变的原则,然而我们表达真理的态度有可改善的空间。

六方面的不像样

《论尽基督徒》两位作者就六方面课题作出分析:伪善、只顾领人信教、反同性恋、封闭、政治化、好论断。这六方面在媒体效应下,基督徒于公共空间中被塑造为常常「讲一套、做一套」,自恃道德高超,现实是基督徒与教外人在伦理方面同样丢人现眼。

  我们的伪善装假,反映于教会内部文化;就是福音派教会的过度「务实」,我们不自觉地把福音异化了,为求福音广传而约化了信息,于是福音失掉了本身价值,沦为工具价值。教外人感受基督徒的爱心,只表现于愿意返教会或信耶稣;一旦不再是传福音的对象,不少基督徒对你就失掉兴趣了!

  笔者称此种现象为教会文化的「不一致性」,不少教会领袖与信徒经已习惯;我们轻易地以各样借口合理化信仰与生活不一致的落差。「讲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成为教会中人的写照,更可怕的是我们渐渐地认同了这些落差是理所当然的。在若干信仰群体,我们向信徒只提供简易答案来应对外在世界,什至黑白二分地来理解身处的世界。

  有部分长期活在堂会世界的信徒,容易患上「灵」觉失调,就是脱离现实,未能如实地认知外在世界,只爱躲藏在理想化的属灵境界,从来对个人的信仰与践行,没有任何疑惑与挣扎,确信不疑从堂会接收的资讯就是终极答案。

  「灵」觉失调带来的悲哀是教会培育了一大群「习假为真」的教牧与信徒,虚假奉承文化盛行,部分人士因长期躲藏在一己的圈子之内,根本不晓得如何与世界共处。正因为大多信徒失掉了对世界的正确「知」觉,我们唯一进场的任务就是把「世人」拉进「堂会世界」之内,忘掉了世界的场景,才是我们「活出福音」的真正场景。惟有回复「常识」(common sense),肯定真实的人性,弃绝谎言,包容异见,才能取得教外人对我们的尊重。

  倘若我们不重新反思「福音」的内容,并「活出福音」在世的可见性,只顾领人信教,又未能提供合理的解说,教外人当然视我们为封闭、与时脱节,「没有好好的回应复杂的现实」(第二章)。北美知识界涌现「新无神论」(new atheism),展开对基督教的批判;本港近年也出现新兴团体对「建制教会」的冲击;面对这些「反教」、「去基」浪潮,我们向世人展示的是否只是比拼人多势众、诉诸政治、透过动员政治力量来确保信仰价值得以维持?

  反同性恋是福音信仰教会的伦理立场,我们不能为了取悦外人而改变价值,然而我们可走多一步,既有坚定的立场,也可态度宽容、言语柔和。当牧者与信徒只指责同性恋者的不是,什至过度夸大性罪的严重(圣经对不公义与贪婪的责备多于对性罪),我们「好战」的姿态就会使公众更为强化已有的成见。本港教会如何以具体行动关爱这些同性恋者,既然我们不认同若干行为如滥药、赌博等;又同情那些伤残的、贫穷的;我们也能在他们当中有美好的服事,为何在服事同性恋者方面却明显不足?惟有我们对真理与爱心有信心,走出恐惧,以基督方式来对待所有按神形象受造的人(包括同性恋者),我们方能减少而非消除外界的误解。

  最后一项是外人认为我们「好论断」。当教牧与信徒进入公共空间,我们要谨慎用语,否定式判断未必为外人所接受。我们要学习谦卑与聆听,承认有些问题没有立即见效的答案,避免太快作出判断。我们要大变身,回复基督待人之道,向世人展示福音的真、善、美。

结语

  《论尽基督徒》虽有浓烈的美国文化,然而两位作者经研究后所作的立论,对香港及各地华人教会有不容忽视的提醒。我们倘若不自我批判,我们在文化战场与公共空间,将会不断被边缘化,什至被丑化。当我们能容得下别人的见解,即或是成见,并能作出合理的改进,基督教信仰方能有力地重新定义文化与塑造文化。本书内容适宜作为职青与大专生团契或小组的聚会内容,透过讨论,并补充本地的相关研究,让我们坦然面对教外人质疑,从而展示「效法基督」的生活方式。要改造形象,先由小众开始做起!

(后语:教会领袖要有勇气正视现象,并不断作出自我批判;过度的防卫机能让我们看不见、听不入。当我们能承载教内外人的质疑与提问,这就是我们的自信所在。缺乏安全感的教会领袖与信徒,不敢面对问题,把提出质疑的赶出堂会,固步自封,思考事物只是「非友即敌」。长此下去,我们教会文化的「同质性」愈来愈强,有理想、富创意、肯思考的所馀无几了!)。

(作者为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城市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