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時事

成為港人的一臺戲

電郵: info@christiantimes.org.hk

月初,港府宣佈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將於今年十二月十一日舉行,並將之刊憲。隨著來屆行政長官選舉的整個框架日程底定,明年行政長官選舉總算正式啟幔。事實上,部份疑似候選人早已四出放風,進行「咪高峰競選」。從媒體的報道看來,擺在港人面前似乎是好戲連場,然而值得留意的是,要非這個討論連《基本法》第廿三條立法的神經也挑動起來,普羅巿民其實也不一定感到這場「選舉」很切身。行政長官涉及七百多萬港人福祉,但在未有普選的當下,疑似候選人即使誠意十足,種種言論行徑仍是難免淪為一場場親民秀。

  區區以千計的選委,決定未來起碼五年的香港行政機關領導人選,當中種種的弊端,香港社會早已討論經年,也經歷了不少,於此不贅。到八年前的七一大遊行迫使廿三條立法擱置,四年前首次有泛民主派人士參與競逐行政長官選舉,再到去年的政改辯論最終換來二○一七普選行政長官的可能,不能不說:香港社會參與政制的脈動正不斷提升。當然,要以一個較為理想的民主政制,來理順府會(政府與立法會)的張力以及政商民的三角糾結,香港的路仍然漫長。會否開倒車,除了看中央政府會否信守承諾,特區政府會否只求親疏有別而自毀長城,也很在乎港人能否繼續保持警醒和參與。

  回歸前向來不直接涉足政制的本地宗教建制,回歸後一直在選舉委員會內被賦予特定的角色。儘管按委員數量比例,宗教建制在選委會的影響力微不足道,但無可否認,即使宗教建制在民間社會的滲透度各有不同,宗教建制在選委會事宜上的安排與表現,仍可成民間社會的重要參考點。尤其是對於宗教界的選舉委員,法例未有如其他組別般訂明的產生方法,只由所涉的宗教建制自行決定人選。是進步,是退步,早已成了世人眼前的一臺戲。

  昔日保羅說自己和一眾使徒成了世人和天使前的一臺戲(林前四9),其實略帶自貶之意,也提醒哥林多教會:使徒與眾人的關係應是生命的效法,而並非把使徒當作結黨分派的標竿人物,自以為義(參林前三4-四16)。今天教會建制中人正當細心思量如何處理選舉委員會基督教界別分組的安排時,應考量種種安排對於趑趄緩進的香港民主化進程,會起了何等樣的果效。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