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眾議園
(本版園地 歡迎來稿 文責自負 不設稿酬)

房屋 vs. 居住

作者電郵:yhmet@yahoo.com.hk

將「現行房屋政策未能滿足市民需求」的命題交給議會,這命題必得到全體通過。不過,政府、議員、市民以至傳媒都將大部份焦點投放在政策的爭論上,卻甚少談及命題的後半部份,彷彿對需求是甚麼的共識不言自明。不就是人人希望有好屋住嗎?一百年都不會變!

  真的嗎?政府以至社會的價值觀完全主宰政府會推行甚麼政策,但我們只會要求改革政策,卻不會說改革價值,認為跟隨人人的想法就等同正確,連提出質疑也成為罪過。港人對房屋的看法有兩大特徵,一種源自中國傳統思想,就是擁有一所有形的家,可以落地生根養兒養老;另一種是資產,既能保值又能交易。總之,想盡辦法去獲得理想的物業便是終極核心價值。

  所以,每個香港人畢生的偉大目標就是將努力賺來的錢去買一個單位,有多餘的錢,就透過市場換取更多的錢和更貴的單位,而福利房屋便是尚未成功的暫代品。可是,我們一定要這樣嗎?

  長輩、朋友間、廣告連同政府的思維方式都不斷灌輸想幸福必先擁有房屋,任何例外想法被標籤為個人意願,所以想解決的問題只得「如何儲夠首期」、「如何提供足夠單位」或「如何為樓價降溫」,對於現代人的居住生活模式該怎樣改變,簡直天方夜譚,過份遙遠,不必深究。

  因此,別怨香港有地產霸權,一切都由集體價值主導,需求控制市場,一個牧民社會不會有地產商作惡。只是我們習慣它,不敢背叛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理想,惟有在局限中妥協。而未能進入幸福的奔跑者,一面斥責在上者操控市場的不公,一面倚戀他們的權力與豪宅,當到達終點時,就不肯見到在下者輕易進殿。他們全都在同一主流價值之中,眼中的出路除了改革政策,便是認命。

  「房屋問題」一詞令思維陷入困局。當大家思考居住問題,所關注的已非甚麼政策出台,而是居住的價值。對於賣樓者,自然希望建構人人都想買樓的世界。在一個不追求擁有物業而流動性高的社會,自然沒有復建居屋的訴求。我們都不曾想過,需要轉變的是態度,更沒想過態度引發的蝴蝶效應。港人聽到別處公民是直接向政府買塊小地,然後聘請工人建房,會說沒有可能;見到中央分配樓房,會嘲諷共產落後;知道有人浪跡各地居無定所,就說傳奇,或覺得可憐……香港的困境,來自比清朝更封建的思想,更慘的是,官員和議員的大腦還要加上封閉。或許,我太激進吧。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