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周论坛

众议园
(本版园地 欢迎来稿 文责自负 不设稿酬)

房屋 vs. 居住

作者电邮:yhmet@yahoo.com.hk

将「现行房屋政策未能满足市民需求」的命题交给议会,这命题必得到全体通过。不过,政府、议员、市民以至传媒都将大部份焦点投放在政策的争论上,却什少谈及命题的后半部份,彷佛对需求是什么的共识不言自明。不就是人人希望有好屋住吗?一百年都不会变!

  真的吗?政府以至社会的价值观完全主宰政府会推行什么政策,但我们只会要求改革政策,却不会说改革价值,认为跟随人人的想法就等同正确,连提出质疑也成为罪过。港人对房屋的看法有两大特征,一种源自中国传统思想,就是拥有一所有形的家,可以落地生根养儿养老;另一种是资产,既能保值又能交易。总之,想尽办法去获得理想的物业便是终极核心价值。

  所以,每个香港人毕生的伟大目标就是将努力赚来的钱去买一个单位,有多馀的钱,就透过市场换取更多的钱和更贵的单位,而福利房屋便是尚未成功的暂代品。可是,我们一定要这样吗?

  长辈、朋友间、广告连同政府的思维方式都不断灌输想幸福必先拥有房屋,任何例外想法被标签为个人意愿,所以想解决的问题只得「如何储够首期」、「如何提供足够单位」或「如何为楼价降温」,对于现代人的居住生活模式该怎样改变,简直天方夜谭,过份遥远,不必深究。

  因此,别怨香港有地产霸权,一切都由集体价值主导,需求控制市场,一个牧民社会不会有地产商作恶。只是我们习惯它,不敢背叛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理想,惟有在局限中妥协。而未能进入幸福的奔跑者,一面斥责在上者操控市场的不公,一面倚恋他们的权力与豪宅,当到达终点时,就不肯见到在下者轻易进殿。他们全都在同一主流价值之中,眼中的出路除了改革政策,便是认命。

  「房屋问题」一词令思维陷入困局。当大家思考居住问题,所关注的已非什么政策出台,而是居住的价值。对于卖楼者,自然希望建构人人都想买楼的世界。在一个不追求拥有物业而流动性高的社会,自然没有复建居屋的诉求。我们都不曾想过,需要转变的是态度,更没想过态度引发的蝴蝶效应。港人听到别处公民是直接向政府买块小地,然后聘请工人建房,会说没有可能;见到中央分配楼房,会嘲讽共产落后;知道有人浪迹各地居无定所,就说传奇,或觉得可怜……香港的困境,来自比清朝更封建的思想,更惨的是,官员和议员的大脑还要加上封闭。或许,我太激进吧。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