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料库

昔日新闻

梁家麟蔡少琪邢福增
分析中国现况与基督教路向
(2月21日消息)


左起:张云开、梁家麟、蔡少琪、邢福增

【时代论坛讯】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于二月二十日在中华基督教会湾仔堂举行「二十一世纪中国教会发展大趋势」讲座,由建道神学院院长梁家麟、建道神学院神学系副教授蔡少琪牧师及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副教授、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社长邢福增博士主讲,并由该中心主任、建道圣经研究系副教授张云开主持,吸引约二百人出席。梁家麟在会中引导会众思考基督教作为一个思想和社会组织而带来的责任和所能作的事。蔡少琪则指出中国基督徒仍只占少数,要防範「假大空」的乐观。邢福增认为香港教会可思考内地事工的传承问题:如何使新一代港人心系中国?
 
基督教助中国重建价值观

梁家麟(左图)提出以基督教作为意识形态和作为社会组织的两个向度来思考,他认为讨论时应先了解中国现今的最迫切的四大课题,包括:一、社会如何适应全球化;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如何跟经济发展配合;三、如何解决贪腐情况;四、如何做到国家平衡发展。

若以基督教历史里的例子般对中国作出贡献,来应答社会普遍性问题,梁家麟认为这固然是有参考价值,因作为一个思想及文化,基督教能帮助中国重建价值观与社会新共识。梁家麟亦认同基督教能使人生命改变,从而做到人格救国。然而,他指出这些主张也有其限制和质疑,例如能否以改造思想来改变整个社会?又应如何利用基督教思想来建立公众伦理?

另一方面,基督教作为社会组织,会让政府防範和利用,也会使大众对教会有所期望,而不同信徒和教会也会对教会的社会用途有不同的理解和期望。梁家麟指可思考中国教会能否建立不同的机构和事工,但其难处是民间组织受到严重的党组化困扰。随着基督徒数目增加,也要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教会内部质素也要提升。他指基督教的优势是拥有国际网络,也有资源和经验的交流分享;缺点则包括政府仍对宗教担心并有所防範、中国教会亦缺乏内部共识。
 
提防「假大空」的乐观

蔡少琪(右图)则分析未来十年中国教会趋势。他首先指出六个基督教在中国的现况,包括家庭教会走向公开化、不再隐藏;中国教会仍是少数派:根据《中国宗教报告二○一○》,基督徒只占全国人口1.8%,估计有二千三百○五万,已受洗的只有一千五百五十六万,而经常参加教会的只有57.8%;城市化深深影响中国教会;时代改变对福音策略有所冲击;堂会制和全时间牧职发展:由以前的放养(巡迴不同聚会点讲道)至牧养(定点牧养);仍要提防「假大空」的乐观。其后,他亦指出了十多点他认为值得关注的中国教会趋势,包括:农村城市教会两极化、基督徒仍是少数,影响力有限、不同堂会特色化、教会社关化、时代化、政教关系多元化、知识化、互通化:三自教会与家庭教会领袖互动增加、增长缓慢化、地域化、系统化和国际化。他认为有心的牧者需了解以上趋势并把握未来十年窗口。
 
如何让第五代港人爱中国

邢福增(左图)则从香港人的角度和参与看中国教会的发展。他引用吕大乐《四代香港人》使用的四代香港人来分类,并加上第五代,即回归后出生的年轻一代。第五代人看着中国崛起,也见证着中港矛盾产生。他以「守望」、「承担」、「迷失」和「矛盾」四个词来道出香港人对中国的情怀:第一代的港人面对「中国关门」、「苦难中国」,愿意守望中国;其后港人目睹中国改革开放、中英对港前途的谈判,牵起中国梦,也基于浪漫理想和恐惧而关心和了解中国及中国教会;九七过后,恐惧消失,因使命感不再强烈,也因为明白到要改变中国现实并不容易,香港教会便对中国的热情减退。加上中港形势逆转,中国崛起、香港被边缘化,港人也因此迷失;现时中港融合加深,引起港人对中国的抗拒,担心香港「沦陷」,害怕「大陆化」,要「去大陆化」,触发矛盾。

邢福增认为,中港融合对内地事工发展有好处,但未来终须年轻人接棒,对于第五代香港人来说,他们看得太多中国的负面形象,如何叫他们如何爱中国?邢福增于坦言自己也对此感到悲观,不知如何让第五代香港人爱中国,教会可思考这个问题。他指面对现实中不理想的中国,会产生一种无能感,港人也由期望改变中国至现时害怕被中国改变。
 
在答问环节中,邢福增补充指,虽对上述情况感悲观,但仍可存有盼望;中国的情况虽然难以有重大改变,但信徒仍可靠点点的改变支撑着信念,但仍要注意如何不「假大空」欺骗自己。蔡少琪认为,香港信徒不应对改变中国有过大的期望,反而应继续发挥局部的影响力,其实香港作为小小的地方,对中国有一点点的贡献已是很了不起。他亦指,香港人也要学习不能太自大于香港的优点,因事实上中国也有很多的优点,大家应互相学习。 

www.christiantimes.org.hk,时代论坛每日快拍,2013.02.21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