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料库

iQuest道在人间
「道在人间」的稿源来自「格思」。iQuest是附属Quest Institute 的一个网络事工。Quest Institute 由一班基督徒创办,追求信仰及公共价值的对话互动,为香港政府所认可之非牟利机构。
(网址:www.iQuest.hk;电邮:editor@quest.org.hk

那有配得的

自由撰稿人

对经济与政治前景的不明朗,日益严重的贫富悬殊,不但基层充满无望感,连中产群体也忧虑在社会阶梯中下滑,社会弥漫着一种坐困愁城的不安。中港矛盾投射在民生的问题上,使新来港群体逐渐成为社会中的「他者」,不再被视为「自己人」。以往的狮子山下的同乡同里、互助精神,彷佛荡然无存,逐渐被零和博弈的局面取缔。

  一名港人在内地所生的女孩因偷渡来港,多年来拿着「行街纸」过活,去年终于考入港大修读医科,并拿到身份证,成为香港的合法居民。最近,她在面书(Facebook)上想借着分享自己的经历去鼓励应届文凭试考生,竟遭大批网民以粗言谩骂,叫她「滚回大陆」。面对无情的指控,她惟有关闭面书户口,并为自己表达能力不佳向公众道歉。1在教会群体中,一位牧者分享有教会辖下的学校,纵然有不少新来港学童入读,也不敢为他们提供太多的协助,免至引起校内中产家长不满及分化。

  在社会福利政策上,已一段时间没有听闻的概念──「不值得帮助的穷人」(the undeserving poor)至今又再浮现,用以界定谁才是配得帮助的弱势社群。简单而言,「值得帮助的穷人」,是那些不是因自身可避免的原因而导致贫穷的人,而那些基于个人原因而自招贫穷的一撮,就是不配得援助的。不少人认为,内地人嫁给香港人或双非家长来港产子是他们自愿的,因此无论两地政策有多大的漏洞,他们的家庭及孩子陷入困境,也是自作自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值得运用社会资源去帮助他们。

  新来港人士应否接受帮助,什或领取综援,牵涉到极具争议性的社会资源分配问题。有人认为公义应建基在多劳多得的公平分配原则上;也有人会用经济价值去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被社会接纳,以寻求社会的最大「利益」。但从信仰的角度思考,我们又会否就是葡萄园的雇工(参太二十1-16),不满迟来的工人被「优待」,就埋怨园主不公,忘记了我们都是活在恩典下的一群呢?

  神学家潘霍华曾说:「教会之所以是教会,是因为她是为他者而存在的群体…… 不是支配,而是帮助及服事」(The church is church only when it is there for others ...not dominating but helping and serving)。2跟随基督,就是要放下自己的权利,服事教会以外的他者,那些社会都认为不配的边陲群体,让他们的尊荣在天父恩典中恢复。这不是因为困乏的人需要教会,而是教会需要他们,才是教会。

  活在敌我分明的社会中,当感觉到自己所拥有的被侵蚀时,我们都容易随着社会的洪流去捍卫自己的权利,什至在社会公义的旗帜下向「他者」说不,高举排拒主义(exclusivism)。惟有活在十字架之下,教会才会明白,在我们还作罪人时,基督舍身的爱原来是如此颠覆性地向我们显明的。倘若我们都是在十字架下被释放的巴拉巴,又有谁可先拿起石头去判决,划那配与不配的界线呢?

  若要问谁是那不配受帮助的穷人,也要先问自己谁是那不配拥有的富人(underserving rich)。

「道在人间」的稿源来自「格思」(网址:www.iQuest.hk;电邮:editor@quest.org.hk)。「格思」是附属Quest Institute 的一个网络事工。Quest Institute 由一班基督徒创办,追求信仰及公共价值的对话互动,为香港政府所认可之非牟利机构。


  1. 梁杏怡:「行街纸女孩」:香港是我长大地方。《明报》,二○一四年四月十七日,港闻版。

  2. Dietrich Bonhoeffer, Letters and Papers from Prison (Dietrich Bonhoeffer Works volume 8.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2010), p. 503.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