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iQuest道在人間
「道在人間」的稿源來自「格思」。iQuest是附屬Quest Institute 的一個網絡事工。Quest Institute 由一班基督徒創辦,追求信仰及公共價值的對話互動,為香港政府所認可之非牟利機構。
(網址:www.iQuest.hk;電郵:editor@quest.org.hk

無神風暴中英國首相的信仰告白

專業翻譯工作者

剛過去的復活節期間,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多次公開談論基督教信仰在英國的重要角色和貢獻,重申英國為基督教國家。他認為國民應以英國作為一個基督教國家自豪,並進取地以「傳福音的熱忱」(evangelism)去創造更美好的社會。1他的言論隨即引來一群知識份子聯署抗議,指其言論不實,並會引致社會的分化。2

  卡梅倫在其後的辯解中指出,對基督教國家的身份認同並不代表排斥其他宗教,基督信仰不但是眾信仰體系中對其他宗教最寬容的一個,也跟其他宗教持守不少共同的價值觀。他也認同信仰是人生艱難時刻的重要支柱,指出這不但見諸他於遭遇喪子之痛時得到牧者的同行與扶持,在英國的慈善和社會褔利事業傳統中亦可見教會在濟弱扶傾方面的鉅大貢獻。他強調,無論是教會或政府都必須擺脫官僚主義的轄制,以「傳福音的熱忱」去改善人們的靈性、生活和倫理現況。

  反過來說,拒絕信仰價值進入任何公共空間的「世俗中立」(secular neutrality)是一種漠視信仰於歷史、政治和社會改革中重要性的意識形態。它不止鼓吹一種信仰價值以外的生活取態,更迫使信仰價值無法於政府和社會得到認受,迫使信仰群體無法以其豐富的靈性資源去協助政府制定政策。「世俗中立」若然成為主流的意識形態,則信仰必然被迫退守於教會圍牆之內,而源出於信仰而藏於文化和體制中的精神價值亦將淪於異化或凋零。

  作為一個多元文化國家的首相,卡梅倫當然清楚了解他必須尊重其他信仰以至無信仰者的立場,但同時他也認同社會需要基督信仰的力量,不願把基督信仰排拒於公共空間之外。多元社會固然不容政府獨尊某一信仰而貶抑其他,但亦非代表應把信仰排斥在公共生活和政策之外,把社會、政府和國家定性為世俗範疇,繼而斷然否定三者與信仰聯繫的合法性,甚至試圖把三者去信仰。

   近十數年來英國颳起一股無神論風暴,社會文化更趨世俗化,雖然在憲制上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land)仍是官方教會,但政治人物很少公開倡議加強教會跟政府的合作。英國首相促使政府加強跟教會的合作,支持教會更深入服務社會,讓信仰力量更廣泛進入人群生活中。他的推動除了政治目的之外,或許也反映了英國社會在經歷過去十多年無神論風暴的洗禮後,正開始出現一股修正力量,願意重新重視信仰的社會意義和價值,並激發信仰在其中的更新力量。

 

「道在人間」的稿源來自「格思」(網址:www.iQuest.hk;電郵:editor@quest.org.hk)。「格思」是附屬Quest Institute 的一個網絡事工。Quest Institute 由一班基督徒創辦,追求信仰及公共價值的對話互動,為香港政府所認可之非牟利機構。


  1. https://www.gov.uk/government/speeches/easter-reception-at-downing-street-2014,
    http://www.churchtimes.co.uk/articles/2014/17-april/comment/opinion/my-faith-in-the-church-of-england.

  2. 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4/apr/21/david-cameron-christianity-fostering-division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