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会有馀力,便做点社关吧。假如教会有财力,便参与扶贫吧。教会既然没有人又没有钱,还是专心办多些福音聚会吧。
相信这是不少香港教会的写照,亦是很多信徒的信念。因此,扶贫工作于教会来看总是较传福音次一等。笔者近日报读了明光社开办的社关神学课程,于第一课开首就深被讲员的教导所启发。关浩然牧师提出一个福音的社关观点,从群体/国度的导向重新理解福音的实践。在此框架下,「扶贫」的角色似乎比我们想像中更重、更大。
关牧师指出,耶稣传讲天国的福音,是有关神国来临的福音。信仰不单止于个人悔改决志,而是群体的转向,否则只会被个人主义征服,神国的视野被边缘化,什或欠奉。当教会只办信仰聚会,信徒成了消费者,教会则是服务提供者,福音便失去社会和政治向度,教会的社群位置亦随之而消失。因此,重视神国来临导向的福音,更重视教会群体作为另类的社群,对社关和扶贫有更积极的角色。
由于福音的视野是世界,「扶贫」不再是福音的附带后果,而是福音的成全。这并非要取消个人得救的关注,而是诉说活出神国来临的重要性。教会在世上只是寄居的群体,在香港更只是少数的寄居群体,但我们却可于此社群中呈现新的关系。放下自己的身段,服事社区中的基层人士、弱势社群,是十架权柄的展现;不倚赖权力,以爱的力量服事社会,是教会的独特性。
除崇拜人数的多寡外,教会其实不妨多关心墙外的贫穷人士,一群在门外哭泣的拉撒路。当贫穷被关怀时,天国的福音就在此显明了。
诚邀大家成为「教关大使」,同心服事作合一见证,查询联络何国杰(电邮:info@hkcnp.org.hk),或浏览:www.hkcnp.org.hk及Facebook:http://fb.com/hkcnp。(教会关怀贫穷系列之四十一)
(作者为教会关怀贫穷网络传播及研究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