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料库

iQuest道在人间
「道在人间」的稿源来自「格思」。iQuest是附属Quest Institute 的一个网络事工。Quest Institute 由一班基督徒创办,追求信仰及公共价值的对话互动,为香港政府所认可之非牟利机构。
(网址:www.iQuest.hk;电邮:editor@quest.org.hk

下一里路

神学工作者

  十九世纪,毫无疑问是基督教伟大的宣教时代,基督的福音借宣教士抵涉亚洲非洲,然而,在宣教士的桑梓欧洲,这世纪却也是无神论最波澜壮阔地宏扬的日子,孔德、费尔巴克、马克思、达尔文、尼釆、佛洛依德等的思想到今天仍然铸刻着每个现代人的心灵。这是西方现代化的世纪,这也是西方世俗化的年代,现代化与世俗化两者彷佛是同义词,难怪二十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将现代化视为「去魅化」──去除一切灵魅、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现代的精神。对不少人而言,灵魅与宗教是一体的两面,去除灵魅也正是宗教消亡的判语,一个没有宗教的世界将指日可待。在这过渡时期,信仰的论说只能是私人的,宗教不能进入公共领域,也就是所谓政教分离的宣称,西方社会的世俗化是四世纪以后基督教统治欧洲以来教会面对最大的挑战。    

  当西方的宣教士在十九世纪躬身来华传道时,他可以暂忘家乡的烽烟,因为摆在他面前有着另一难题──一个岳峙中土两千载的华夏文化传统。孔孟老释,沉浸醲郁,恢宏深厚,何求于蛮夷之糟粕?然而,随着东西方文化全方位的碰触,在与西方器物制度的交锋中,大清皇朝百战百挫,国人那种悻悻自信,终于瓦解而走,土崩而下,转而向西方寻索现代中国之路。当中国的仕子开始改变对西方的态度时,在华的宣教士自然乐于担当代理人的角色,引介西方文化往中国:林乐知的《万国公报》、李提摩太的广学会、利雅各的助手王韬的《循环日报》等,对晚清的改革思潮,影响深远。然而,随着愈多的国人亲炙于西方黉宫学苑,他们对现代化的理解便再不囿限于宣教士的诠释,尤有进者,中国不少的精英什而拥抱西方世俗什至敌视基督教的思想以为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据,如留美的胡适传播自由主义、留法的周恩来邓小平献身于共产理想;上世纪初二十年代在中国的非基督教运动、玄学与科学之争,亦可以在这一历史脉络下理解。    

  战后的香港教会也是在这种社会文化环境中建构自身。香港教会信息的宣讲,不自觉地本于十九世纪以来西方世俗化对教会的冲击作为前提,进而努力回答这种对信仰的问难:如何证明神的存在?福音与科学并不冲突!如何证明耶稣真箇复活?圣经中的记载绝无谬误!旧约的预言在新约中已一一应验了!放下理性、高举信心!如何明白神的旨意?从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主题中可知,整个福音信息灵性向度的前设,是极其护教性的,是装备信徒回应未信者理性的挑战。无论我们护教的理据如何拙劣、我们的逻辑如何左右支绌,信徒牧者仍然一以贯之地努力,尽其所能「理性地证明」信仰的真确性,彷佛非此不足以导人归入基督信仰。是在这个意义上,香港教会覆蹈着西方特别是福音派教会的轨辙。然而,在我们传扬信息以先,我们必须先行诘问:我们宣讲的对象,是否正在垂询我们设定的问题?廿一世纪中国香港的社会思潮,是怎样与十九二十世纪的西方社群迥然有别?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二十世纪末的一个最重要的全球现象,是宗教的回归。宗教并未如世纪初前卫的学者所预言,随着现代化的开展而消亡;反之,它在普世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不单在经济发展滞后的国家,就是那些所谓「先进」的现代社会,宗教信仰也是极其生意盎然,抖擞焕发 。在不少的社群,宗教信仰与现代生活虽不至于如胶如漆,但肯定绝非冰炭不洽,简而言之,现代化并不必然去宗教化。以香港教会为例,基督信仰并不与现代生活枘圆凿方,恰恰相反,她最为人所诟病者,是教会退守于四壁之内,未有参与公共社会的事务,承担建构公义仁爱社会的责任,只关心自己的教堂被拆,却不理别人的家园被毁。廿一世纪的社会思潮,并不必然视宗教与理性互不相容,对当代人而言,信仰的重点并不在于「理性地证明」为真,宗教的价值是在于提供一个足以对应现代生活的灵性型态。这种灵性型态对现代生活的适切性,一方面取决于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视乎我们对基督信仰核心的把握。没有对二者深入的透析,我们能够提供的答案,或是坚持信仰所谓的正统性而让其与尘世无涉,这正是华人教会过去的偏差,又或是亟亟讨好现代社会而失却信仰的内涵,这却是香港教会当下的试探;如何允执厥中,是信徒中的专业人士与神学工作者未来共同努力的方向。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是普世社会其中一件最重要的事件,世界的政治格局亦因此而重塑。从历史的角度,中国的崛起改变了明代中叶以来华夏文明往下堕陷的势头,同时期的西方,则历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从而奠定现代世界的领导地位。「历史的钟摆是否自廿一世纪始又重新转向中华民族」这问题,并不是一个神学工作者所最关心的,教会需要注意者,是国人对传统中国文化信心的重拾。丹鸟浴火重生,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自我更新的能力,我们也因此再次面对早期来华宣教士必须回答的难题。在固有的儒释道中,中国的骚人墨客已经找到灵魂栖息之所,为什么还要问道于与我们心性迥绝的基督宗教?山林的志趣田园的牧歌,恬淡悠然,鸥在空中飞诗在心中流,舍形而悦影,不黏不滞,大化周流,为什么还要仰望那十字架上受苦的人子?教会若不能有效地回答国人这样的质询,恐怕在可见的将来,基督教只能够继续徘徊于华人社群的边陲。  

 

(『道在人间』的稿来自iQuest﹝网址:www.iQuest.hk;电邮:editor@quest.org.hk﹞。 iQuest是附属Quest Institute Ltd 的一个网络事工。Quest Institute Ltd 由一班基督徒创办,追求信仰在公共空间的对话和互动,为香港政府所认可之非牟利机构。) 

www.christiantimes.org.hk,时代论坛时代讲场,2015.01.01)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