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談尼布爾民主觀對香港的啟迪
羅秉祥:否決政改方案乃漂亮民主示範
(5月8日消息)

【時代論壇訊】政府公佈的政改方案緊貼人大「八三一」框架,鋪天蓋地宣傳「一定要得」。基督徒面對方案即將在立法會表決的當下,可以怎樣從先賢中取得啟迪?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羅秉祥近日在一個講座中,便從基督教神學家尼布爾對民主的理解,分析當下香港的政治形勢,認為這次政改方案若被否決,乃是一次漂亮的民主示範,於中國的民主發展是走前一步。

不公義傾向使民主成必需

講座中,羅秉祥強調民主的形式在不同地方的實行非常不同,故此所謂的普世標準是難以定義的。他認為,我們不應執著於民主的形式,卻應有超越形式和國家的共同理念。他表示,近日一些言論指合憲就是真普選的說法是奇怪的,因憲法不能判定真假,而合法合憲也不代表是合理。他指出,對神學有理解的人,知道上帝與人之間有著natural law,是反映上帝律法而人有能力掌握的,而從宗教改革、基督新教的歷史中,馬丁路德對所信的堅持,也是根據聖經及理性與良知,而敢於挑戰當時的教會建制,不順從政府和教會的高壓權力。

接著,羅秉祥指出,民主政制的最大特徵是把政治權力分散,互相制衡。他指出,神學家加爾文在其著作《基督教要義》中提及,因為人的軟弱,民主是一個較保險和安全的做法,而著名基督徒作家魯益斯亦提及自己相信民主,因為他相信人的墮落。

至於這半年來在這課題上啟發羅秉祥最多的,則是神學家尼布爾。尼布爾指出,人擁有一種不公義的傾向,令民主成為必需。尼布爾認為,社會不公義的最大來源是不負責任與不被控制的權力。因此,我們不能完全信任一個統治集團,統治集團需要被制衡。

最令羅秉祥感觸的,是尼布爾論及政府體制內應要有包容與政府不同意見的組織;惟有如此的組織,才可以令政府做得更好而不會製造無政府主義。羅秉祥回想雨傘運動時與學生到佔領區視察,雖然欣賞當中的秩序,但給他的第一印象就像是無政府主義一樣,他慨歎人大代表理應如實反映意見,成為政府內有不同意見的組織,但因發揮不到作用,才把人迫上梁山,佔領街頭。

否決政改方案對中國民主有利

羅秉祥接續解釋,尼布爾認為民主普選的意義是讓市民擁有政治權力,也讓擁有權力的人只是暫時、而不是永遠的擁有權力。由此,他解釋反對「八三一」決定的原因,是因過半數提委支持下才可出閘的做法下,提名權永遠屬於同一個政治利益集團,實在是與民主的理念背道而馳。他進一步分析,在政改議題上,《基本法》賦予立法會議員有約束中央的權力;假若否決「八三一」下的方案,將是一次漂亮的民主示範,第一次有地方可約束中央的決定,是中國民主進程的一步。從這個角度看,他認為否決方案對香港是中性的,但對中國則是件好事,因此他會樂見方案被否決。他又認為,中央政府如此緊張要通過方案,是因擔心否決會示範被約束權力。

他認為,目前本港的政治僵局乃是由中央一手造成,在二○○四年《基本法》釋法中,把政改由三部曲增至五部曲,加入人大決議,希望制衡香港,現在反造成有可能被制衡的局面。此外,他也指出,香港的《基本法》與中國憲法,存在深層次矛盾,令人憂慮。

在答問環節,有人問及否決方案對香港的影響,羅秉祥回應,他不相信方案不通過會使香港有災難性後果,但對中央而言則是一個大的衝擊。現在一些人指若否決方案會有負面影響,羅秉祥則相信,即使如此,社會內部亦有能力經歷逆境。

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梁恩榮(左圖)於台下分享,上週出席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的神學研討會,發現出席者多是年輕信徒,慨歎香港教會對政治神學採取迴避與保守的態度;亦高興羅秉祥能從神學角度回應現時的問題,而不只從人權角度回應。他也認同羅秉祥對香港與中國法律矛盾的憂慮,更擔心政府欲重新詮釋《基本法》,最近推出的《基本法》教材套與去年的「一國兩制」白皮書均是例子。羅秉祥亦回應,對於教會面對時局的無動於衷感到百感交雜,但仍會盡力表達自己的意見。

聚會中亦有人問及若政改方案通過,羅秉祥會怎樣回應?羅秉祥指自己仍會以平常心看待,再思想怎樣把controlled democracy(操縱式民主)變成out of control(在操控以外)。

是次「基督教神學家尼布爾的民主觀及對香港的啟迪」講座由香港教育學院基督教信仰與發展中心主辦,於五月七日下午在該院舉行,約有十五人出席。

http://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新聞,2015.5.8)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