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選舉‧棄席‧抽籤(2014-16)

重奪基督教發言權──雨傘基督徒後政改新目標

  香港社會兩年來針對政改的議論,隨著建制派walk out(集體離開議事廳),以及反對派議員堅持到底而告一段落。從中央強力守護既得利益者的權力,我們可以看到香港市民能夠在政制上取得進展的機會,已經去到一個瓶頸。之後我們的工作在政改方面將會很被動,但是在現行框框當中,仍然有可為之處,應該檢討一下,再作部署。

基督徒選委  

  首先是下一屆特首選舉,基督徒在選舉委員會中向來有七至十席。這些席位政府向來交予香港基督教協進會辦理,而過去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有三次採用教內選舉的形式產生選委。從二○一一年的結果看來,卅五萬基督徒,投票的只有微不足道的一點八萬票,得票三千多票的候選人,基本上已經可以穩得一席。因著基督徒的政治冷感,以及進步基督徒的立場都是杯葛,十席全數落在親建制基督徒手中。

   杯葛是表態,但是現在我們的「表態政治」已經發展得很成熟。相反,在制度中我們才剛剛學習要在混水中捍衛雨傘價值。例如在今次政改一戰,一些界別因為雨傘運動動員了的中產而強壯起來,使過去不確定的投票意向,鎖定在反對「袋住先」的立場。

   小圈子選舉真是完全無法發揮任何作用?立法會有一半議席是功能組別,但我們仍然會去投票,希望守住議會不被徹底赤化。個別界別亦曾因為特首選舉,而因選委這一關得以將一些業界訴求帶進公開辯論。我們為何不可以以選委的平台,要求下一屆特首「重啟政改」、政府修改《基本法》廢除功能組別?

功能組別

  第二是各功能組別、選委界別仍然有很多戰場,除了教育、社工、法律、會計界,即使是金融、文化、體育界也有不少基督徒。今次政改的經驗,證明一方面專業界別仍然大有可為(多謝佔中運動成功動員中年中產政治立場「中中地」)。

   另外,建制派集體離場,一個政治效果就是在統合本土建制的力量,抗衡「689」離地代表中央施行管治。於是基督徒在不同界別如果採用杯葛戰略,很可能被本土建制派,即是既得利益系統,再度全數取得相關的政治利益。

基督教發言人 

  第三,過去好些政協基督徒,或維穩教牧利用教會內高層的位置,壟斷基督教發言權,發表論述進行維穩工程。信徒的「政教分離」,反而造就了這些教會領袖,僭越了基督教政治領袖的角色及權力。十名基督教選委,卻選擇以沉默來迴避政治討論,在現行制度的保護中實踐他們的特權。杯葛這個選舉制度,正正等於認同這些特權可以延續。

   這個不合理的制度必須放在陽光下進行改革。假如大幅增加基督徒的參與度,讓基督徒一人一票,在公開的論壇辯論基督徒立場,普選出具問責性的基督徒政治代表。這樣一方面可以解決「偽政教分離」之下的政治勾結嫌疑,進而更有機會以基督教選委的名義,堂堂正正提出雨傘運動的政綱(要求下一屆特首「重啟政改」、政府修改《基本法》廢除功能組別)。

   雨傘運動之後的基督徒既然覺醒,我們不應一再退縮,逃避教會內的民主化。也許我們的力量仍然比不上建制派,但是既然生於亂世,就必須負上時代的責任,好好為我們及下一代,打一場美好的民主仗。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15.06.19)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