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使命公民.關社靈命系列
系列文章由使命公民運動供稿──今天社會雖然迷茫失落,但基督徒對社會的反應,應受靈性操練指導。特別是當人面對憤怒、怨恨、貪欲、灰心等人性軟弱時,人更急須重建靈性。這系列作品從不同角度反省社關靈性,期望小小的火種,聚成熊熊的大火,讓弟兄姊妹重整靈命,調較價值觀,預備心靈,實踐愛神愛人,活出上主的使命。
關於使命公民運動詳情,可瀏覽Facebook專頁:https://fb.com/missioncitizens 或電郵:missioncitizens@gmail.com

踏出雨傘靈程:《世代同行》觀後感

  我帶著有點激動的心情去看雨傘記錄片《世代同行》,大概想起在佔領區走動的那些日子,心裡面就翻起各種情緒。電影開場不久,眼淚就流出來,那是自己澎湃的情感,跟電影無關。這齣記錄片是出奇地冷靜,連配樂也沒有半點煽情,好像害怕驚動任何情緒。導演想修補教會的裂痕,於是將雨傘運動中很多傷痛和情緒都刪掉了、剪掉了……

  這是一套關於「香港基督徒傘下足跡」的記錄片。在現場派發的簡介(選了黃色的紙張)記錄了導演張敬時先生的心願:

  「世代不和、政治不穩正在香港發生,我們在公義與憐憫之間,如何做和平之子?面對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運動,有人選擇守望,有人選擇同行,有更多是困惑和批評。無論那一套論述,無可否認,我們都欠缺一份『理解』。

  導演希望將這份『理解』透過銀幕和真人分享帶給信徒,用理性討論代替冷漠、謾罵,讓福音與公民社會接軌、實踐信仰帶來更新。」

  張敬時在電影分享會講述拍攝歷程和心事時也是平靜的,與其說他用鏡頭記錄這場運動,我更覺得他的鏡頭就是自己的內心,他渴望作和平之子,他希望無論甚麼政治顏色陣營的信徒都願意看一下這齣記錄片,希望別人「理解」一下在佔領區佔領或活動的信徒與教牧。教會在這場運動中的角色無論是何等微小,但導演想為教會說話、為教會講好話。

  作為一齣記錄片,這一個多小時的雨傘記錄並不完整也不全面。張敬時剪走很多暴力和眼淚的畫面。我記得有好幾個場合,明明有人抱頭痛哭,但導演只保留牧師平靜禱告的片段。在金鐘清場前一晚和當天,周圍都有流淚話別不捨,但導演用了較輕鬆的畫面去記錄最後的這一晚,他拍攝一位年輕人拿著結他輕鬆唱歌,年輕人向著大約十多二十人有講有笑又唱,鏡頭略過群眾,看到有人眼眶通紅含淚,也沒有特寫。後來在電影分享會中,有一位佔中義工透露,清場時他哭喊到昏迷倒地。導演即時回應,他有拍攝昏倒地上的一幕,但他也剪掉了。

  看電影之前,沒有想過看到或看不到甚麼,也不是為了重看那些激烈和暴力的場面,只期待一個記錄,但鏡頭留守在邊緣、抽離的位置,很克制。這套記錄片記錄了導演畫面內外對教會愛護守護的善意。我欣賞導演這一份帶著使命的善意。

  雨傘運動快近一週年,我特別珍惜這個城市中的每一點善意。假如有一齣很全面很完美的記錄片,這又如何?但我可以透過這套記錄片平靜柔和的鏡頭去接觸自己,和自己對話,整理心路靈程,有理智有情感。雨傘日子的情感是珍貴的,我們不用收拾感情,但要整理那些憤怒哀傷痛楚失落無助的情感情緒,然後會發現內心的力量。

  雨傘一週年前夕,各媒體可能會重播很多激情的畫面,但更重要的,是看清楚心靈裡的雨傘圖像,透過這些圖像,我們看清楚自己的需要和志向,並在禱告中看到主耶穌就在當中與自己同行。這是踏出雨傘靈程的其中一步。

  記錄片簡介中特別印有四段「導演的話」,最後一段:「二○一四年的香港,很多人認為兩代充滿敵對矛盾。不知不覺我也感到『世代撕裂』,但回顧七十九日的佔領,我卻看到一個個『同行』的故事,即使人似在絕境,上帝卻同行其中。」

  我喜歡這段說話。無論自身在傘內傘外,「同行的故事」最重要是發現「有主同行」。這是我們重整靈性的開始。

  最後,我有一個微小心願:電影《星光伴我心》中,放映員為年輕人保留著很多剪掉了的接吻鏡頭。我也希望張導演可以為我們再剪一套「雨傘精裝版」,讓更多片段重演眼前。再次向導演致敬致謝。

編按:作者為使命公民運動發起人、真理基督教會協英堂主任牧師。

使命公民.關社靈命系列

http://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15.9.22)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