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iQuest道在人間
「道在人間」的稿源來自「格思」。iQuest是附屬Quest Institute 的一個網絡事工。Quest Institute 由一班基督徒創辦,追求信仰及公共價值的對話互動,為香港政府所認可之非牟利機構。
(網址:www.iQuest.hk;電郵:editor@quest.org.hk

和平之子的憤怒

  過去幾天在基督徒圈子裡聽得最多的,是「和平之子」這幾個字。面對暴力,基督徒不論立場如何,對事情下甚麼判斷,結論都是高舉和平,亦會為基督徒成為「和平之子」祈禱。誠然,基督有「和平之君」的稱號,祂沒使用暴力抵抗強權,更吩咐門徒要愛仇敵,所以堅持和平是基督徒最「神學正確」的表達。

  暴力事件發生時我不在場,沒有受事情直接影響,所以事後呼籲「和平」對我來說其實不難。困難的,是當我看到政權挑動爭端,把市民和警方對立,不但沒有解決矛盾,卻製造更多撕裂,事後更肆意打壓,屈枉正直,作出政治清算,我的心就難以平伏。這樣,我怎能作「和平之子」?在今天的社會,「和平之子」有甚麼意義?基督徒又怎能實踐「愛仇敵」的教導? 

  我們必須回到耶穌的榜樣。這位和平之君沒有仇恨,並樂意饒恕,然而祂卻沒有隱藏憤怒。耶穌絕不憎恨祂的敵人,卻表達對罪和不義的憤怒。這樣看來,憤怒與和平並沒有衝突,憤怒和仇恨亦很不同:憤怒的對象可以是人、行為、或事情;但仇恨的對象卻必定是人。在憤怒的背後,存有罪人悔改和消滅不義的盼望;但在仇恨的背後,只有置仇敵於死地的渴望。就是這原因,耶穌不憎恨仇敵,而祂對罪人發怒,其實反映著對他們的愛,盼望他們悔改。耶穌「愛仇敵」,就在祂的憤怒中顯明。 

  這樣看來,當世界仍被罪影響,尤其在不義的社會中,義憤往往是謀求和平、推動和平的原動力。極權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社會穩定是可以透過高壓管治來達到,然而在高壓下產生的和平只是假象,亦不是神設立的和平。真正的和平必須透過實踐公義——資源分配合宜,法治有效實施等等。在這樣的社會,人們就會安份守己,社會亦能夠長久和諧。然而在罪和不義肆虐的社會中,憤怒可以是人們正義之心的表達,亦是改變的動力,所以憤怒往往是達至真正和平的途徑。耶穌對罪人發怒,豈不是因為祂渴望他們能悔改?若耶穌對罪人沒感覺,就是對他們「死心」,罪就不能被戰勝,神人就不能和好。所以,沒有對罪的憤怒,人在罪面前就只會陷入絕望;沒有對不義的憤怒,社會亦沒法擺脫暴力,達至真正、長久的和平。 

  所以,面對今天的處境,我的祈禱是:「主啊,求你容許我憤怒。」不!我的祈禱應該是:「主啊,求你教導我去憤怒!恐怕我對罪沒有感覺,就失去抵抗不義的決心,也就不能作你和平之子!」

(作者為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

(『道在人間』的稿件來自iQuest﹝網址:www.iQuest.hk;電郵:editor@quest.org.hk﹞。iQuest是附屬Quest Institute Ltd 的一個網絡事工。Quest Institute Ltd 由一班基督徒創辦,追求信仰在公共空間的對話和互動,為香港政府所認可之非牟利機構。)

iQuest道在人間系列

http://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16.02.17)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