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提名討論分析與心跡

特首選舉,基督徒何去何從?

春天教會宣教師

二○一六立法會選舉之後,市民以選票對香港的前途作出了明確的選擇。首先是極高的投票率,再次認定市民對香港的政治狀態十分關注;而由於基督徒投票率高一向比全港投票率高,可以相信這是一個對教會發展相當重要的指標,教會機構應該把握時機,做一些教會內部的調查研究。

其二是政治取向。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以至基本法的簽訂,香港人都被中英雙方排除在談判桌;及至二○○三年七一大遊行、天星皇后事件、保衛菜園村反高鐵、五區公投運動、佔領中環等等,香港人的主體意識一再提升。這次選舉的結果排除了激進港獨的選項,但是過去「泛民vs建制」的政治格局,明顯轉換為「殖民vs自決」的方向。這裡的殖民不再是英國的殖民,而是中國一再壓倒兩制,香港人仍然沒法自己民主地選出行政長官及立法議會。

而自決則反映了「本土自決」及「民主自決」的方向,他們有爭取手法上的分別,亦有經濟政策上的分別,後者以朱凱廸及香港眾志的羅冠聰為代表,突出香港人反對特權政治下的官商鄉黑勾結,以及二○四七年「五十年不變」大限或是二次前途問題。香港人期望可以參與甚至作為主體,去民主地自決自己的政治、經濟、文化、土地使用、人口發展、核心價值種種重大問題。

由此而言,今次特首選舉有特殊的意義,香港教會應該如何參與?基督徒又應該如何抉擇?

過去兩星期,有一些朋友希望參與選舉基督教界的十席,可惜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在七月已經在杯葛運動的壓力下,改變了生產十席的方法,從選舉改為抽籤,而且是有篩選的抽籤。但是我們仍然可以藉此關注事件。事實上,政治覺醒的信徒之間已經紛紛作出「教會界別雷動計劃」,自發作出提名的安排,互相提醒要取得會友證明、收集可作提名的名單,他們希望跨宗派跨堂會的信徒連合,可以在堂會、宗派、合一組織層層規限之中,找出生長民主的苗圃。

就此,筆者希望這些有心推進民主自決的信徒,對於特首參選人能夠有基本的共同綱領:

一、要求人大收回八三一框架,重啟政改;

二、要求全面直選特首及立法會;

三、反對官商鄉黑以及教會的勾結;

四、提出香港市民可以全民參與二次前途問題的具體方案。

這裡前兩點延續了雨傘運動的訴求,後兩點是回應這個時代的需要。在年青人眼中,香港的沉淪及絕望,不是我們的不濟,而是作為社會道德的香港教會,在香港人掙扎在貧富懸殊、特權橫行的時候,竟然偏向權力的一方。因此我們必須反躬自省,批判教會與特權的勾結;並且為社會的二次前途問題,提出天國價值的圖像與實踐的盼望。

有了這個綱領,即使抽籤結果只有一兩位信徒選上,這個共同綱領仍然成為我們宣傳信徒關注特首選舉、評論特首政綱、關注未來特首施政的共同行動的基礎。

當青年人已經跑在教會社會的前邊,我們還在埋怨信徒流失,而不是快跑上前,為他們遞上一杯涼水嗎?

(http://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2016.09.28)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