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別讓長期護養院舍繼續成為悲慘世界

電郵:editorial@christiantimes.org.hk

前有私人殘疾人士院舍前院長涉及性侵院友案,除了挑起公憤,也再次掀動社會大眾關注私營護理院舍長久以來的問題──人手不足、管理不善、設備不夠,家屬往往因為政府宿位輪候時間極長而別無選擇。香港在競爭力與人均收入均位列世界前沿,社會上最弱勢最不能為自己發聲的殘障人士和長者卻要面對如斯劣境,實在是社會的罪惡。對那些只求利潤而無視院友情況甚至加以欺壓的院舍負責人,固然應受嚴厲譴責與法律制裁。至於政府當局,亦難辭其咎。

  無可否認,殘障人士及長者的長期護理需要龐大資源與人手;但近日的事件表明,政府將部份長期護理責任推向市場卻又監管不力,後果無異於打造一個個無法逃出生天的悲慘世界。面對殘障與衰老,人無法獨自解決問題,即使有家屬長期照顧,家屬本身亦有自身限制,也會患病離世;於此,社會有共同照顧殘障老弱的責任,實在不言而喻。但無論是直接資助基層的長期護理需要,抑或協助中產的長期護理融資;無論是培訓長期護理的人手新血,抑或猶如家務助理一樣直接從海外輸入;凡此種種,若然缺乏政府的長遠政策與承擔,若然沒有一套全面包括服務、人手、融資各方面安排的長期護理政策,實在難以成事。香港人口老化是不爭事實,長期護理的需要亦只會持續上升。近期有國際調查指港人長壽冠絕全球,消息一出社會大眾未聞欣喜,卻在憂心退休後的照顧如何得以延續,實在情何以堪?

  在今天的香港,連全民退休保障的討論亦原地踏步;要政府在制定長期護理政策方面有迎難而上的決心,議會與社會須更多關注,努力爭取。至於社區關係的結連與支援,雖未能即時解決當下問題,卻可以令需求稍為延後與紓緩,也有助建立關愛文化,為社會共同照顧鋪路。這方面,身在社區的堂會、擁有物業與土地的宗派與跨宗派組織,可做的事情實在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