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料库

时代讲场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走进社区的堂会

活出生命结连

  近年来,香港教会谈及有关「结连」- 生命结连、彼此结连及网络结连,大家似乎意识到,整个社会正在面对失连的状态,不论是政治、社会、社区、家庭、青少年及老人家,找不到紧扣和结连的地方,心灵饱受困扰。克莱布博士(Larry Crabb)指出「失联的心灵」(disconnected souls),原因是心灵的深处没有被爱与爱的喜悦,也未经历被信任与信任的甘甜。

  根据近日报导,香港人面对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新界东医院联网数字透露,情绪病求诊的个案连续4年上升,抑郁及焦虑分别由1,205及830升幅至1,612及1288;患者需接受心理辅导之外,亦需鼓励他们多外出活动,以免终日留在家中憋出病(苹果日报A10,2/11/2016)。这是社会失连的一种实况。

  面对当前政局的幽暗,香港教会牧养处境的剧变,除了堂会内的牧养更新与社会课题的回应之外,社区是具有公共空间的场景,地区堂会每天出入,如何实践生命结连,让人与上帝连线?诚如洛桑运动再一次确立教会在社会参与的使命,清楚表达教会对社会的责任,传福音与服侍双轨并行(《洛桑信约1974》)。堂会屹立社区当中,实践作为邻舍的使命,与其处境互动,回复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结连(connecting),使心灵得以更新。

实践牧养循环

  曾经有一位牧师在地区教牧团契提出这样的反思:「你认为你的堂会在社区有其影响力吗?倘若你的堂会要迁徙往别处,这个社区会有损失吗?」这是值得思索的问题。没错,堂会置身社区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大公教会的一员,也是整全教会(Whole Church)的意义。基斯韦特(Christopher J. H. Wright)指出,「按数量的含意,『整个教会』这表述强调使命是所有基督徒的职责,而非只属教牧人员或专职宣教士。」1换句话说,身处在社区的基督徒都是这个社区的结连者,神透过他的子民关爱社区,实践牧养,循环不息。

  保罗‧巴拉德(Paul Ballard)和约翰‧普礼查特(John Pritichard)在其着作《实践神学导引 – 服事中的神学思考》对「牧养循环」这样形容 -「牧养循环是一股统整的力量,因为它逼使我们处理具体的现实;这现实,是上帝把我们置于其中。」社区是充满动态,时刻向我们呈现不同的景况和发出挑战。2笔者这样理解,以经验作起点,再进入探索阶段,搜集不同的数据,认识社区的历史、社经状况、人口、宗教分布、文化及地理等,从宏观作出分析,再到微观彼此聆听,察看对应的策略,结连和行动。这种「牧养循环」与圣公会大主教葛林(Laurie Green)提出的「做神学螺旋式流程」(Doing Theology Spiral)的四个阶段是相符,透过经验、探索、反思及回应,以行动实践出来,成为一个外展社区的牧养循环模式。从叫人「来和看」(come and see),转化成为「去和做」(go and do) 的思维,这是与社区结连的其中一种「做神学」方式。 
 
建立结连桥梁

  克里斯塔‧佩蒂(Krista Petty)分享堂会与社区结连(Connecting Your Church to Your Community),提出六个步骤3,可以成为堂会结连到社区的桥梁,分别是会众现时对外展福音事工有何看法?堂会目前有什么外展福音活动? 我们如何准备会众作出回应? 社区有什么需要? 有没有合作的伙伴? 如何使每一人都能有份?克里斯塔‧佩蒂认为堂会与社区之间建立起桥梁,能逐步使整间教会的人明白,信仰群体不是在四壁墙之内看见神的爱,而是在人群中间;社区得平安,堂会就有平安。堂会也因此能逐步成为一所对外开放服侍的教会(External Focused Church)。笔者认同先为堂会建立起结连到社区的桥梁的重要,否则堂会的行动并不相称,未见其利,就在内部彼此消耗,结连只会是短暂及短视,变得「碎片化」。

  笔者认识一间堂会,经常动员会众实践社区布道及探访行动,也有与不同机构合作的经验。依据这些累积的实战参与和内部评估,组成一个社关事工小组,探索发展不同服侍的可能性。小组成员先走访有关人士和合作伙伴,了解和搜集关于社区的不同资讯,配合行区观察,作出分析和思索,整理出他们的事工焦点,先在堂会内作出异象分享和祷告,凝聚力量和支持。跟着,制订若干行动计划。事工包括在旧区公园定期举办儿童乐园团契,接触街童;在探访贫困家庭方面,曾经协助一群居住在劏房的地盘工人,认识劳工权益,向有关方面成功追讨欠薪。后来,累积不同的服侍经验作出反思和整合,再开展关怀露宿者和性工作者等事工。久而久之,小组为堂会建立起一度桥梁,将堂会与社区结连起来。

  小的尝试带来刺激,总好过停滞不前(Do Not Despise Small Beginning),不论堂会的大小,透过与地区教牧网络和机构结连,从细小的参与和合作开始,各献所长,各取所需,气氛和力量也会较理想。笔者在《还我社区中的教会》曾分享,一位牧者接了一个来电,知悉有批发商可提供五吨猪肉分派,事情就由这间堂会开始,透过网络的结连,最后经由10多间堂会及机构,再分发给有需要人士。诚然,这却不是「蜻蜓点水式」的服侍,而是在平常经验的累积,结网动员,随时作好准备。笔者见证这间堂会长期在「有限」中努力和忠心,不惧「微小」,却活出「小即是美」的服侍。

整理本土经验

  「教新」根据2014香港教会普查,正在整理2016年版分区研究报告,尝试抛砖引玉,举办交流会,与各地区堂会一起探讨堂会与社区的结连,深化牧养。目前香港分为十八个行政区,地区当中也有大小不同的社区,因着其土地的规划、人口的分布、地理、贫穷状况及资源,呈现了不一样的面貌。掌握地区相关数据和社区特点,将有助地区堂会制定更长远的使命对策。按着这些分区研究报告显示,可看到各区堂会的情况,不论在堂会间合作、布道策略及社区关怀项目等方面,各有不同和所突出之处。分区研究数据有助堂会进一步作出更多想像,寻回失掉的场景。

  过去,地区堂会经年累月关怀社区,累积不少经验,有不同的尝试和开拓,亦有美好的见证和果效,笔者认为值得同工们有更多讨论、文字记录,神学探索和实战整合。领域无论是校园网络、社会服务、福音遍传、社区探访、公园布道、社区饭堂、功课辅导、院牧事工、接待特殊的群体、同区植点服侍、开放堂会场地、社区危机介入及堂会间不同的合作等,可以彼此交流。

结语

  引用葛林所言:「当我们仰视耶稣的生平,所看到的正是这种深切投入的道成肉身模式,因此以同样方式做出来的神学,肯定是一种具改变力量的神学。这些从本土发掘出来的真理确实在述说永恒。」4就让我们学像耶稣基督,走进社区,结连生命,带来转化。


编按:本文转载自香港教会网站(http://www.hkchurch.org),作者为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执行干事。

http://christiantimes.org.hk,时代论坛时代讲场,2016.11.04)


1.洛桑大会专页,《时代论坛》。
2.保罗‧巴拉德和约翰‧普礼查特,《实践神学导引 – 服事中的神学思考》(香港:基道出版社,2015),页108。
3.Krista Petty, Connecting Your Church to Your Community, 2008. http://www.faithformation2020.net/uploads/5/1/6/4/5164069/five_steps_to_an_externally_focused_church.pdf
4.罗利‧葛林,《做神学:一同走进处境神学》(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页xvi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