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釋法惡浪與人心戰場

電郵:editorial@christiantimes.org.hk

法會宣誓風波,演變成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法院審理相關案件之際鉅細無遺地解釋《基本法》關於宣誓效忠的一○四條,表明針對港獨,範圍更波及多位本土派以外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的任免。隨著建制派議員起哄針對,而特首梁振英表示切實執行又重提廿三條立法,身邊隨員發表批評針對大學教員言論,連問責官員亦在立法會答問時質疑議員是否宣誓妥當;當權者將事態逐步擴大之勢,彰彰甚明。

  香港社會強烈關注:釋法前有萬人遊行,部份人其後前往中聯辦抗議受警方阻撓演變成警民衝突;之後的週二有法律界黑衣遊行,同日一眾傘後專業組織聯合登報指「人大釋法摧毀法治,國際都市名實俱亡」。即使只放眼於教會群體,不同宗派的信徒教牧自發網上聯署反對釋法,聯署者眾。

  綜觀而言,事件已遠遠超越兩位本土派年輕議員的「支那」言論風波,而成為當權者削弱非建制議員影響力甚至議席數量之舉。一旦非建制議員失去關鍵少數否決權,廿三條會否忽然在現屆政府內立法,以至成為梁振英連任籌碼?可能性已經不能抹煞。至於今次全國人大在法院審訊途中釋法,更是對香港法治的嚴重衝擊;問題不在有沒有權,而在於用權手法和時機促成「龍門任搬」,那麼審訊又如何維持公道?而當權力分立形同虛設,靠它支撐起來的自由與人權保障空間(以至宗教自由),又可以維持多久?

  基於當權者不顧一切剷除異己的表現,起碼在明春特首選舉前,香港社會相信仍然風雨飄搖,惡浪連連。陷入「寸土必爭」的除了年底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戰,還有社會大眾的人心戰場。風浪裡我們不希望核心價值消亡,社會凝聚瓦解,就要向惡事謊言清晰說「不」,「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詩一1);要與上主聯合不作惡,而不是聲稱自己被揀選卻只求一己益處(賽五十六)。此時此刻,香港教會需要向主忠心,誠實無偽,在困局裡牧養群羊;而不是趨炎附勢,攀附權貴,甚至為虎作倀。說到底,我們要在乎的不是當權者怎樣看,而是上帝怎樣看。只有基督才是教會的元首。

  昔日宗教改革先鋒之一馬丁路德循信仰進路批評贖罪券,三番四次與教廷協調不果,卻被要求放棄自身想法。最終馬丁路德在沃木斯議會(Diet of Worms)不亢不卑地說出這段經典的話:「我不接受教宗和議會的權威,因為他們自相矛盾;我的良知伏在神的道之下,除非被神聖的聖經或清晰的理性駁倒,我不能也不會撤回言論,因為違背良知是危險且不妥的;這是我的立場,求主幫助!」近五百年後的今天,基督教與天主教走過不同的變化,關係已是兩個模樣;但昔日先賢面對強權惡浪的勇氣與清心,仍然可堪學效。

  祈求上主厚賜香港人勇敢與仁愛,讓我們靠著基督,繼續勇往前行。